为推动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团区委积极引导企业、村(社区)围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科普宣传等领域发起项目需求,积极链接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等市内外高校资源进行结对,2025年1月,恰逢江门中小学生寒假期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华南师范大学五育江至实践团的成员来到江门市蓬江区里村开展行动,通过开展义教、走访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利用里村的传统建筑、乡村文化等资源,为村民带来了一种“以文化人、以人保文”的新型乡村文化保育模式。


调研丈量保育之路 走访深入粤地侨乡

五育江至实践团调研组在走访中了解到,里村始建于明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前,国家政策着重于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其核心目标是保持和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里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旧村改造项目中,保留村内建于清代乾隆元年的施氏祖祠及周边明清风格的传统建筑,并逐步活化为“文脉古街”,同时围绕村里的风水树大榕树打造多功能体验场所,以“商业街区+建筑体量布局+古树广场+行列式”相结合的规划,打造建筑群落式、地域社区性文化场所。

如今,里村正逐步经历城乡融合的城市化进程。然而,村里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向外迁移发展,对里村的基本现状以及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五育江至实践团致力于开展社区教育,以求达到拓宽社区居民知识渠道、丰富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的目的,进一步实现智育、德育、劳育、美育、体育五育并举,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为打通社区教育的堵点卡点,解决谁来充当社区教育的主体是第一要务。五育江至实践团在里村社区创新性地将“以长带幼、以老带小”的模式融入基层公共服务中,充分认识到长者老者在智慧、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挖掘长辈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拉近了城乡融合中逐渐生疏的邻里关系,也实现了生活技能、精神财富和宗祠文化的代际传承,以对抗现代化对文化的冲击。


五育江至实践团基于柯氏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围绕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分别设置半结构式访谈提问,广泛获取参与者对于目前社区教育的参与体验意见和这次活动的真实评价。调研结束后,共回收有效访谈数据32份,其中学生样本21份,成年人样本7份,老年人样本4份,被调研人群范围涵盖各个年龄段。





义教传文以文化人 知行合一以人保文

此次活动是由华南师范大学14位学生组成的五育江至实践团开展的,是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为期5天,除了开展对里村文化和历史的深度调研,还为村民和孩子们提供了义教服务。


义教活动为期4天,实践团紧紧围绕着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五邑文化和春节文化四大主题,开展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学活动,以专业的视角了解身边的乡村文化,又以学习成果躬身实践、回馈乡村。


义教剪影一:多样形式寓教于乐 赓续绵延中华文脉

在中华文化的课程中,实践团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运动会。运动会以里村社区辖区为涵盖范围,设置中华文化快问快答、中华文化大富翁、乒乓球传递挑战、清洁社区等活动,在锻炼孩子们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的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孩子们还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学习中华武术操,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义教剪影二:学而后行入脑入心 地域文化厚植自信

在岭南建筑文化课程中,孩子们来到村子的标志性建筑——施氏祠堂前,聚精会神地聆听实践团成员对房屋结构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镬耳山墙、瓦当滴水结构、砖木结构、祠堂门槛、窗花碉栏等中国传统祠堂建筑结构,不仅吸引了孩子们,也引来了周边不少村民驻足聆听。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在充分学习骑楼历史和结构之后,自己动手将废旧包装盒设计成骑楼模型,充分发挥了艺术审美力和艺术创造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在五邑文化的课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凉瓜文化并制作苦瓜柠檬茶,还学习了陈白沙的孝道文化的精髓,亲手制作艾草锤并为社区长辈捶背,在学习与运用中传承五邑文化,也加强了与社区的联系。



义教剪影三:学以致用喜迎新春 社区同心共度佳年

在春节文化的课程中,实践团邀请村民教孩子们包饺子、写春联等,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丰富文化传承主体。孩子们也将自己制作的饺子、春联、窗花送给村民,将这份文化与爱再次传递下去。




良性循环乡民合宜 多方联动相得益彰

老村民施先生感慨颇深:“里村是我们的根,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几十年来,里村变化不大。最近村里进行改造,拆掉了一些老房子建小区,但也保留了一部分老房子,这个祠堂还留着,冬天我们可以在里面晒太阳、打麻将,感觉挺好的。你们开展的活动让大家对我们里村的历史文化更加熟悉,这是件有利于村子发展的好事。”

6岁的小朋友小馨(化名)表示:“虽然我现在和爸爸妈妈住在里村外的万科小区,不常住在村子里,但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开始了解里村的历史文化,还认识到了新朋友,我觉得村子里的小朋友都很友好。”

五育江至实践团队长张楠表示:“作为来自江门的大学生,回馈家乡对于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在调研和义教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发挥乡村内部的人力资源和文化保育能力:邀请村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技能,如包饺子、制作春联等;同时加强对小朋友的感恩教育,开展手工制作艾草锤、为长者按摩等回馈长者活动,形成以长带幼、促幼馈长的良性循环,推动乡村文化保育工作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团江门市委、团蓬江区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