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词

他们,可能是一年来最忙的人,扑下身子、沉下心去,深入审判执行第一线,抓取鲜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忠实记录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他们,肩扛“长枪短炮”,指尖“笔走风云”,生动书写人民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不懈实践,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就是日常采访最高人民法院的“跑口记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跑口记者”讲述2024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在这一年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关注人民法院的哪些工作、案件和故事吗?

一起来“围观”吧!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新媒体部

最高法新媒体团队



过去一年,我有幸策划过一些宣传、参与过一些报道,常常为法院干警身上的光芒所吸引、打动。

当我专注旁听完一场10小时的庭审,感觉大脑信息过载时,我想,在坚韧中辨明真相,就是法院人的日常吧。

当我在烈日下耗时40分钟爬山,终于看到两千多岁的楠木王时,我想,为绿水青山奔波,就是环资人的日常吧。

当我迎着冷风与巨浪来到渤海湾上,在轰鸣声中追踪沉船打捞时,我想,跟大海处得像朋友,就是海事人的日常吧。

当我跟着几代少审法官走进中国法院博物馆,看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回忆办案往事时,我想,将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记在心上,就是少审人的日常吧。

正是这些法院人,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绘就人民司法事业的绚丽画卷,成为我们报道中的主角。

更不会忘了,当我穿梭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不同展馆,和当地法院一起实现“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直播时,我想,不断成长寻求突破,就是法宣人的日常吧。

——冼小堤


回顾2024年,是我留下文字作品颇多的一年:从工程层层分包农民工欠薪追讨问题,到公司员工请假照顾病重父亲却遭辞退的“打工人”权益保护问题;从车位需安装充电桩而物业不配合的业主与物业纠纷,到浅谈品牌名称涉嫌攀附名牌的现象;从电商领域知假卖假的判罚案例,到对“职业打假人”的碰瓷式维权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如我在诉”系列报道,从七子女怠于赡养老人问题,到文明治丧的讨论……试图以此提升民生新闻敏锐度,强化民生类案件报道“笔力”。

新媒体小编的每一天,从白加黑无缝衔接的交接开始。指尖在键盘上“噼里啪啦”飞舞着,眼神在光标与输入法间来回切换,得空就沉心钻研判决书,勾画笔记标注疑问。在梳理案件审理过程的字里行间,深刻体会到人民法院对法理极致追求的逻辑美感。陈列在判决书上的不仅是逻辑严谨的适用法条,更有原被告双方等留下的每一份证据、每一句陈词。

在未来,我可能会前往更多、更偏远的基层人民法院,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探索多元法治宣传主题策划,秉持“既然身在水中,就要在水中练出水性”,主动寻求破局之势。在此,致敬所有兢兢业业的同行,致敬那些银发不休的公平正义燃灯者。

——杨书培


过去一年,是不平凡又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海事审判、少年审判工作也历经风雨走过40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五周年……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次权威发布,人民法院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

“现场”是生动的。这一年,人民法院的工作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法院记者,我也一直在现场见证着、记录着。从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直播庭审现场,聚焦芒果tv诉拦精灵APP拦截开屏广告案,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守护者说”系列直播;从全国生态日前夕上山追踪古楠木王修复现状,再到出海直播“粤安运61”轮沉船打捞执行进展……每一次现场报道,都是对人民法院回应社会关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展现。

“司法工作与医务工作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人民。”这是今年年初,党的二十大代表、“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参观法院时说的一句话。如今再度回望,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人民法院直面矛盾、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聚焦社会公正的立场和决心。作为记者,共同见证,与有荣焉。

——李璇


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2024年对我来说,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一年,忙碌中满载收获,充实里蕴含成长。

在这一年里,我参与报道了环资法官看《江河之上》座谈会,记录下环资法官与影视剧主创团队分享的工作故事与心路历程;在“5·19”中国旅游日,我采访多地法官,挖掘法院在旅游司法领域的创新举措与一个个生动的成功案例,看法官以法治力量守护游客的“诗和远方”。在“我在边境表白祖国”的直播工作中,我跟随镜头走进祖国的边境法庭,感受当地自然风光,见证平凡日子里法院人忠诚履职、默默奉献的身影……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创作能力,用更生动、更接地气的语言,传递法治好声音!

——段茜茜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24年,人民法院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分止争的使命担当,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一名法院新闻宣传工作者,我深知,司法宣传贵在敏锐的新闻意识,把案件审理和对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用直白的“家常话”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

案例是最生动的法治教材。2025年,我们将通过更加扎实的宣传工作,让审判执行既连接民生更紧贴民心。

——逯璐


过去一年,从全国法院传来的法治好故事接连不断,正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身处传播第一线,从热气腾腾的文字和画面中,在一件件人民满意的实事背后,我真切感受到了无数法院人的敬业与热忱。越接触,越感动,就越拥有非讲述不可的动力与执着。每当感到压力,我都会想到背后的期待与肩上的重担,调整好心态,继续行进,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值得。

前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与你们一起前行,便不觉得苦累。向所有法院人致敬!

——平钰骁


法院工作,首先是一份责任。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法官们认真倾听每一个当事人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诉求与苦楚。每一个案件的判决,都关乎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稿件编发过程中,我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案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有的案件则让我们产生深刻的反思。每一次庭审,都是一次对人性、对法律、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时雨萌


回顾过去一年,从初入职场的“小白”到现在深度参与法治宣传工作,获得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2024年我参与和经历了全国两会的宣传、与中国法院博物馆联合拍摄“藏品里的法治故事”、与地方法院合作完成“脱薄争先检阅台”栏目等,使我熟悉工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法治宣传的独特魅力。作为法院新闻宣传的肩负者,我在新媒体工作中更应该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将严肃的法条与令人深省的案例以更生动、更具体的方式讲述出来。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保持对媒体平台运营的热情与投入,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探索法院新媒体宣传的更多可能性!

——李斯坦


2024年,作为新媒体编辑,我见证了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也感受到了法治力量的温暖与坚定。

这一年,工作节奏紧张,面对挑战时,团队的支持、读者的认可都让我充满力量。这一年,我学会了用更贴近群众的语言讲述法院故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法治进程中的点滴感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传递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陶羽黛


岁月的脚步缓缓前行,一年又画上句号。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天平阳光APP团队工作了4年后,我加入了最高法新媒体团队,这一年的转变不仅是岗位的调整,更是自我挑战和成长的旅程。

感恩天平阳光团队给予我的宝贵经历,我有机会能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度过了它的5周岁生日,能在北京中基层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中问出大家好奇的问题,能前往青海都兰探索“古墓宝藏”的奥秘,能和外国青年导演探讨她对中国法院的看法……

加入了最高法新媒体团队后,我学会了如何在快节奏的工作节奏中有条不紊地发布大家所看到的推送,用最短的时间将最权威的资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每一次发布都是与读者的一次对话,每一次互动都是对社会责任的一次践行。

在新的一年里,我期待与大家一起,把法治之光用新媒体的力量,照到更远的地方去。

——孟祥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不知不觉间,走过2024年,我已经来到单位6个年头。

忘不了学法律的我第一次迈进报社大门的懵懂与激动。这几年来,在领导和前辈们的鼓励指导下,我对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2024年,我去了武汉、上海、抚顺、济南等地,做了法院脱薄工作、海事法院40周年、婚姻家事审判发展等一些有意义的采访报道,进一步感悟了法院人的过往与未来。

2024年最后一个月,我也进行了小小的角色转换,从报纸来到新媒体,不同的工作节奏与状态给我带来了全面的体验、全新的感受。

金蛇献瑞辞旧岁,法媒同心创辉煌。新的一年,期待与同事们一起,和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产生更加有力、有趣的互动。

——杨梦娇

代表作品1

慢直播:我在边境表白祖国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在祖国边境,有这样一群法院人,他们的司法足迹蜿蜒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忠诚履职,默默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2024年9月29日8时至17时,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9家边境法院(法庭),推出“我在边境表白祖国”慢直播,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展现边境别样的法治风景,共同表白祖国!

代表作品2

藏品里的法治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五四宪法”、人民法院第一个法槌、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枚院印、我国第一部婚姻法、刘胡兰案卷宗……中国法院博物馆中每一个珍贵的藏品,都述说着一段法治历史。2024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我们通过“藏品里的法治故事”系列视频,回顾人民司法发展足迹与现状。

代表作品3

守护者说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守护者说”融媒体报道以直播、综述、消息、短视频等形式,采访行业专家、法官、代表等,多角度展示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博物馆,是西安和洛阳两座千年古都鲜活的历史名片。2024年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听法官、专家等“守护者”讲述文物的“那些事儿”。

如何以严明司法护卫优秀文化?2024年6月7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走进黔东南苗寨和南京秦淮非遗馆,与“守护者”沉浸式体验银饰锻造、绒花制作等非遗技艺,探访非遗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近年来,电视荧屏佳作频出,手机爆款短剧盛行,群芳竞发的背后是影视行业的步履不停。2024年7月12日,一起探访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与横店影视城,了解司法如何守护“中国V谷”和“东方好莱坞”。

代表作品4

人民法院报评余华英案:事实查得清清楚楚,案子才能判得明明白白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由于被告人余华英原一审已被判处死刑这一“顶格”刑罚,有观点认为,是否还有必要“浪费”更多的司法资源,将这一案件发回重审,再多“走一遍程序”。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无论案件大小,确保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人民法院审判责任重如泰山,丝毫含糊不得。从实体正义的角度来看,人民法院将本案发回重审,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对新增的6名被拐儿童及其背后的4个家庭来说,是最大程度的救济和抚慰,更是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


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人民法院在原二审阶段发现新的证据和事实,依照法定程序发回重审,也是全面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保障其上诉权利的必要手段。程序合乎规范,有利于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从而真正实现诉讼的目的、体现诉讼的价值。


做实公正与效率,体现在人民法院各项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论是社会公众深恶痛绝的拐卖儿童犯罪亦或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裁判、绝不姑息,余华英案正是最好例证。

代表作品5

结局改写!是什么帮了封神“顽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代表作品6

哇,法官走进山水画里了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更多作品链接

点击标题查看详情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冼小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