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年前,一处古墓随着一座古城一起沉入鄱阳湖底。世人只知何时沉没,却不知道它何时又从湖底升起、重见天日。

十年前,位于江西南昌的这处古墓的主椁室开始发掘,之后确定墓主为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在位仅27天的海昏侯刘贺。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发掘,是我国近年来出土文物最多、文物种类最全的一次考古发现。也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幸运,正因其曾经沉入湖底所致。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其实,在还不知道墓主是谁、只是揭开墓上封土的一刻,考古队员们是崩溃的:封土层上大大小小十几个盗洞,每一个都是历朝历代盗墓贼到此一游的证明。

而海昏侯墓的发现,也是因为盗墓贼的惊动。2011年早春的某个深夜,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观西村的墎墩山上忽然犬吠声四起,有村民发现:这座当地裘姓村民的祖坟山上不仅有强光闪烁,偶尔还伴有马达轰鸣声。第二天清早一看,山顶上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是挖出来的小山一样的土,还有几段被锯断的旧木板。

盗墓的信息马上层层上告。早在1987年,这一带就已被定名为“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有大大小小汉墓百余座。但因汉墓大凡因由来已久、盗墓频繁而十墓九空,又因国家明令禁止主动发掘地下文物,所以这处古墓群一直以来并未引起多少关注。


盗洞洞口 图据:黎隆武《海昏十谜》

第一个进洞入墓的,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他从盗洞缒下,到五六米深处时闻到了异香。经验丰富的杨军判断:或者是建造墓室所用的木料非常高级自带香气、或者是墓主下葬时放了品质极高的香料,总之说明墓主的身份非同一般。

下到约十五米深时,杨军发现了椁板在水面上漂浮,他进而判断:主椁室已被水和泥沙填满,这应该是盗墓贼弃之而去的主要原因,也说明这处墓葬的文物遗存可能还保存完好。

抢救性发掘很快开始,先发掘周边墓坑,两年后才开始发掘这座盗洞所在的一号主墓。但揭开封土层发现十几个盗洞时,考古队还是难掩沮丧之情。

幸好随着挖掘深入,确定只有两个盗洞延伸到了主椁室。2011年这个新盗洞只是锯断了顶层的椁板;而一千年前五代时期的旧盗洞不知为何只进入了主椁室旁的衣笥库,盗墓贼拿走了一些随葬衣物,留下了一盏如今也已成文物的五代油灯。

在打开主椁室的主棺后,墓主腰间佩戴的一方玉印显示了其真实身份:海昏侯刘贺。


出土的“刘贺”玉印

为什么刘贺墓屡经盗掘,最后却令盗墓贼统统废然而返?

因为地震和长江水。

刘贺死于公元前59年,年仅三十四岁。按照汉制,获得爵位就可以给自己建造墓穴。因此刘贺三十岁来南昌就任海昏侯,就已经开始给自己建造地宫了。

考古发现,刘贺的这处家族墓园由他和夫人的两座主墓、七座祔藏墓和园墙、门阙、寝殿、祠堂及园寺吏舍等构成。从遗址分析,在封闭的墓园区内,建有供守园的小吏所居住的房舍。也就是说,刘贺死后,其墓园一直处于有人值守保护的状态。

刘贺死后,其海昏侯爵位先是因无继承人被废,后来又在东汉被光武帝刘秀恢复,直至最终除国大约一百六十年。即便海昏侯的爵位已不再,但刘贺的墓园始终有人值守、防止盗掘。此外考古显示:刘贺建造墓穴的木材都很坚固厚实,历经两千多年再加泡水都未腐烂。在这样木材建起来的地宫上,又夯实了十多米高的封土,不可谓不坚实。


刘贺主墓室(图据:视觉中国)

但如此坚固的墓室,被发掘时却是处于垮塌的状态。究其缘由,应该是刘贺离世三百多年后的那一次地震。《晋书》记载,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十二月,南昌一带“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能让刘贺的坚固墓室垮塌的,只可能是这样的强烈地震。

地震一百年后,刘贺墓所在的海昏县又逐渐被江水侵蚀。古称“彭蠡泽”的鄱阳湖,因长江水的涌入从三国时期就开始南侵,导致附近的低地不断被淹没。到公元425年也就是距今整整一千六百年前,海昏县完全沉入湖底。而附近地势较高的吴城镇却因此而变成了一处繁华码头,因此民间向来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海昏侯墓、吴城码头和鄱阳湖如今的位置

不知多少年后,随着沧海桑田的地理变化,刘贺墓再度浮出水面,海昏县的建制却一去不返。虽然湖水退去,但由于鄱阳湖水位对于周边地下水的影响,刘贺墓即便从湖底升起,墓室仍被地下水浸泡。由于墓室垮塌再加泥沙俱下,墓室和随葬物品统统被泡在泥沙和地下水中。

所以一代一代盗墓贼,虽然知道这里是一座高等级古墓,但封土层往下打、打着打着就打出了地下水,无法继续深入。即便是最接近破墓的、五代时期的那次盗墓,也极有可能是因缺乏水下作业条件而不得不放弃。就算到了本世纪,盗墓贼拥有了现代勘探技术和机械施工设备,其定位之精、下手之准、速度之快远超古代盗墓贼,但锯断主椁室顶端木板后面对一室泥沙,也知道短时间内决计无法可想,只得趁夜离开。

如果没有地震和湖水淹没,刘贺墓可能早已是狼藉一片。今日所见的出土文物,早已百中无一。盗墓贼的不幸,永远是文物的大幸。

但出土文物中的精品,比如金器中的马蹄金和麟趾金,正常情况下本来不会出现在江西南昌,而应该在山东昌邑。


“海昏侯——西汉刘贺墓出土文物展”展出的马蹄金

公元前74年,刘贺在被霍光召唤去长安,接叔叔汉昭帝刘弗陵皇位的时候,他已经当了十几年的昌邑王。第一代昌邑王是他的父亲刘髆(bó),也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

公元前97年,刘髆被父亲立为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菏泽市一带。《汉书·武帝纪》记载,公元前95年,汉武帝以黄金为马蹄、麟趾形状“赐诸侯王”。但刘髆寿命太短,甚至比汉武帝还早一年离世,将昌邑王位留给了当时才六岁的儿子刘贺。

1968年,村民在俗名为红土山的禹梁山上开采石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处墓道。1977年,考古人员将这一处菏泽首次发现的大型汉墓发掘完毕。该墓虽发现盗洞两个,但墓室器物保存完好,共出土铜器526件、铁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加上漆器和其他器物共1051件。根据随葬品及现有文献,确定墓主即为刘髆。而这些器物,也已成为如今山东省菏泽市的巨野县博物馆的常设展品。

但这里面没有金器,因为金器都被刘贺带去了海昏县。海昏侯墓中的黄金总重115公斤,超过此前考古出土西汉金器的总和。因此刘贺墓中出土的金器、钱币、青铜器、玉器……总计一万余件文物,其实是两代昌邑王总共在位25年间的财富积累。


刘贺棺中随葬的金饼(图据:视觉中国)

刘贺在长安的皇位上仅仅坐了27天,就因为带去的昌邑群臣要夺霍光的权,而被霍光先下手为强罢黜。给他列出的1127件罪状里,主要包括“无礼”“淫乱”“昏悖”等。虽然平均每天做41件坏事、一小时不止一件的犯罪频率实在高得不可信,但刘贺就这样从天子被废为庶民,连昌邑国的封国也被取消。

总算霍光对刘贺还不错:不仅没有没收他的财产,还另外给了他“汤沐邑两千户”,相当于一个中等列侯的待遇,足够刘贺一族的日常开销。六年后霍光病逝,汉宣帝刘病已将霍家连根拔起杀得干干净净,刘贺不知作何感想。

虽然刘贺势力全无,但毕竟做过皇帝,汉宣帝总对这个叔叔心存忌惮,于是在公元前64年,要山阳郡太守张敞报道其最新动向。张敞回报:“据臣亲眼所见,二十来岁的刘贺不但有肌肉麻痹萎缩之症,而且服装、言语和动作都显得痴呆发傻。”


电视剧里,包贝尔饰演的刘贺

不管刘贺是装傻的韬晦还是真傻的早衰,汉宣帝都不想放过他——但公然除掉这个叔叔会招致滔天议论。于是在一年后,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命其前往豫章郡的海昏县就任。

看似恩赏,其实未必。首先是要让刘贺离开扎根多年的根据地昌邑故土、清除他的根基——但无缘无故赶去远方,又会让舆论认为皇帝猜忌、不能容人。最佳方式,莫过于找个地方重新给他封侯:既达到了目的,又显示了仁恩。刘贺去,那就一切顺利;刘贺不去,就是冥顽不灵、违恩抗旨。

但为什么是南方?因为那里的潮湿环境对当时的北方人而言,容易因水土不服而早死。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汉文帝时,名臣贾谊被贬谪长沙,觉得去就必死无疑,“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然贾谊最终没有死在南方,但潮湿的环境对于北方人而言,确实是健康杀手。刘贺当然知道去海昏意味着什么,但知道也没办法:话语权在汉宣帝那里。

刘贺把几乎所有财产都带往海昏,当然知道永无回归之日。让风湿病人去更潮湿的环境,这就是侄子为他安排的福利。


海昏侯博物馆中,源自巨野的“昌邑籍田”三足青铜鼎 图据:视觉中国

刘贺到了海昏县,四年后即病逝,汉宣帝如愿以偿。不仅如此,刘贺的两个儿子刘充国和刘奉亲也在刘贺之后很快死掉,连继承海昏侯爵位的人都没有了。只有如今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器物,包括大量镂刻有“昌邑”铭文的青铜器,书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文字的简书等能证明:刘贺把从昌邑国带来的一切又带入了地下。

潮湿让刘贺无奈早夭,潮湿又让刘贺的墓穴封禁千年、不为盗墓贼所扰,直到考古发掘令其重现人间。刘贺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也会觉得如此安排尚佳。

文/启凌 编辑 曾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