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错金铜博山炉已经正式从苏州博物馆“下班”,回河北博物院过年了。不过,“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的其他明星文物仍在营业中,除了已经非常出圈的摇钱树和它的邻居笑口常开“说唱俑”,还有汉代“梦中情房”陶仓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汉代三大兵马俑,他们是什么来头?和秦兵马俑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出土于咸阳杨家湾长陵陪葬墓,出土的骑兵俑、步兵俑色彩鲜艳、描绘细致、步武严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军队的组织结构,是西汉军团的缩影。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前,杨家湾兵马俑一度是俑界“顶流”。他们的墓主,推测为汉初丞相周勃或其子周亚夫,杨家湾兵马俑的原型应当参与过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其次是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兵马俑多为模制,体型小,手中多持象征性的兵器,带有写意风格。墓主人推测为楚王刘戊,因不满汉景帝的削藩政策,与吴王刘濞共同发起了“七国之乱”,后兵败自尽。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墓,陪葬有庞大的兵马俑群,包括武士俑、骑马俑、骑兵俑等,面部刻画细致,威风凛凛、神采奕奕,堪称汉俑艺术的典范。汉阳陵兵马俑最初均身穿不同材质的服装,有木质手臂,但出土时均已腐朽。此类着衣俑是专为皇室制作的高级别随葬品,比前述彩衣俑已经是next level。

据了解,三家兵马俑代表了“七国之乱”中的两个阵营,这场战事最终以“汉阳陵军团”和“杨家湾军团”代表的景帝阵营获胜告终,自此极大地加强了汉帝国的中央集权。虽然不像秦兵马俑那样广为人知,但这些汉代兵马俑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更有意思的是,秦兵马俑中,身高180厘米以上的将士很常见。而汉代兵马俑中,相对高大的汉阳陵兵马俑,身高也仅50—60厘米,仅为秦俑的三分之一,后期的汉俑更为矮小。为什么秦俑看起来高大威武,汉俑却袖珍到仿佛秦俑的腿部挂件?

其实,这并不是汉俑缩水了,而是秦俑被特别放大了。在先秦时期,周人始作俑者,用人形的陪葬器物,代替了商人残忍的人殉。无论陶质、玉质、木质还是其他,早期的各类俑都是较为微缩的。

著名艺术史家巫鸿研究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只有秦始皇的墓俑与真人等大,反映的是这位“千古一帝”对宏大的极度崇拜和渴望。进入汉代,汉俑摒弃了秦代的风格,回归微缩的传统。一方面,由于自汉初起,就崇尚节俭,文景时期更是推崇薄葬。《汉书》记载,文帝的陪葬品“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微缩的随葬俑可能也是当时丧葬风气的表现。

另一方面,从美术史的角度,巫鸿认为这与秦汉艺术的取向不同有关。秦始皇的宏大,强调的是权力的震慑力。而汉俑具体而微,则是强调还原。它们与陶屋、陶仓、陶制家禽家畜等诸多微型的随葬品组合,共同构成了微缩版的现实世界,是“事死如事生”观念的诠释,象征生命的永恒。


目前,汉代三大兵马俑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持续展出中,欢迎广大市民游客在春节假期前去观展,解锁更多关于汉俑的细节与冷知识。

通讯员 杨倩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

(通讯员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