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董绍才,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葛云龙,介绍2025年全市教育领域改革突破的系列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威海市教育局聚焦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了2025年全市教育领域改革突破的系列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本次,重点解读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间活动时间调整、中小学生假期托管服务2方面的改革内容。
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间15分钟”
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课间活动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将小课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调整后,学生到校时间、上午上课时间、午餐午休时间保持不变,下午放学时间小学顺延10分钟、初中顺延15分钟。对挤占课间活动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严禁出现课间活动“圈养”管理行为,教师要督促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室外课间活动放松身心;鼓励课间活动适度留白,给学生留有自由自主活动时间,积极营造多姿多彩、健康活泼的新型课间生态。为做好这项工作,将采取4方面措施:
统一部署,科学实施。在全面总结2024年全市20所试点实验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优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间活动优化安排、每天的综合体育活动要求、部分课节的教学时长调整要求等内容,为各学校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标准指导。
实行“长短弹性课时”。指导学校结合校车安排、错峰就餐、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等因素,因校制宜,做好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合理调整课时时长。原则上,将上午第三、四节的课时时长缩减5分钟调整至小课间。鼓励学校在保障总时长不增加的前提下,尝试打破现有固定课时时间限制,将上午大课间后的第三、四节课根据需要划分课节和时长,探索有长有短的弹性课时,以适应素养导向的探究式、项目化和跨学科学习对时间的不同需求。
统一“作息时间表”。综合考虑大小课间时长、综合体育活动要求、长短弹性课时安排等因素,在全市层面分别制定出小学作息时间表、初中作息时间表供全市参考执行。作息时间表对各小课间15分钟、大课间30分钟做了明确安排,同时还明确了长短弹性课时的课节安排,既体现了对全市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的统一要求,又发挥了学校办学自主性,学校可以根据校车安排、错峰就餐实际,因校制宜就部分课节进行调整优化。
确保“每天校内运动2小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小学1—2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育活动课,其他年级可采取“3+2”模式,在原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2节体育活动课。将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活动课组织的学生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固定为“体育课”。新增“体育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体能、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新兴体育项目等活动。全市推行实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体育大课间活动,两次活动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课外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活动,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从2025年寒假开始,威海市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按照“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自愿参与、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把假期托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看护服务、兴趣活动和研学实践等活动,重点解决城镇双职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的假期看护问题。目前,全市共有154所中小学校、146处校外资源参与寒假托管工作,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应托尽托、全面覆盖。为做好这项工作,重点采取了3方面措施:
部门联动,合力保障。在全面摸底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11部门共同协作,按照“社会所需、学生所盼、政府所能”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外各项资源,拓宽假期服务渠道。校内部分,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统筹,确定开放校园的学校,对参与人数较少的按照相对就近原则适当集中。同时,各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家长需求,如宣传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近组织附近少年儿童开展托管服务;工会组织有条件的单位自行或联合利用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社工部、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科协、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组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城市书房、体育馆等场所积极参与学生托管服务。
整合力量,丰富内容。组织动员教师、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和“五老”等1180余人,依托专业特长、利用科教资源,到学校和社会公益场所参与假期托管服务。其中,校内托管服务以看护服务和兴趣活动为主,学校开放图书馆、自习室、活动室、操场等活动空间,综合利用校内师资力量和社会组织、驻威高校的志愿者等,开展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课程体验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校提供的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艺体活动、科学探究等;校外托管服务以看护服务和实践活动为主,充分用好学生“家门口”的活动场所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养、体能运动等多种课程;发布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258个,并开放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引导学生在假期期间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社会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
加强保障,规范运行。将假期托管服务、引进第三方入校、研学实践活动等全部纳入威海市课后服务平台统一管理,提升资源调配水平,实现假期托管在线报名、缴费、评价。对开展托管服务的学校,所需经费和参与人员的补助、人身意外保险等参照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有关规定执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假期托管时间开放学生在校午餐和午休服务。同时,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加强学校和校外各类托管场所的安全管理,明确参与托管服务人员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消除托管场所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025年是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是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攻坚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推出系列教育改革突破举措和惠民利民措施,努力办好威海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保证学生“15分钟小课间”“30分钟大课间”的活动质量?
针对15分钟小课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安排,学校依据校情、学情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个性化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走出教室,室外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学校尽最大限度提供安全的课间活动场所,如提供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空间,科技长廊、解压墙等实践体验空间等;提供丰富多样、活泼有趣的课间活动项目,如跳绳、打沙包、踢毽子等适合室外的传统游戏,以及五子棋、翻绳、魔方、华容道、九连环等适合室内的益智游戏等,让学生爱玩、会玩、健康玩。同时,积极打通课间活动与课内课程实施的壁垒,探索开发课间音乐放松课程、益智游戏活动课程等,实现课间放松与课内课程的有机融合。
针对30分钟大课间,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实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体育大课间活动,两次活动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着力打造“奔跑的大课间”,让学生充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每天上下午各组织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提倡由室内转到户外,由“多维视觉操”代替传统按压式穴位操。
同时,严禁学校和老师出现挤占课间活动的行为。学校在加强课间活动管理上下功夫,要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不得随意拖堂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广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把握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流程,聚焦提质增效,为课间活动赢得更多空间,实现课上课间一体化育人。
★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寒假托管开展情况如何,学生如何报名参加?
为缓解中小学生寒假“无处去、看护难”等问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早在2024年底,市教育局就提前谋划,牵头协调市文明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科协、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11部门,动员各方力量,广泛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城市书房等各类托管资源,协同发力共同打造“爱的家园”,“托”起孩子多彩寒假。共组织动员了154所中小学校和146处校外场馆机构参与今年的寒假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自愿参与的原则,全市共有1.4万名有需求的学生参加了自主阅读、艺体活动、科技教育、研学实践、课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托管课程。
学生如有参加校内托管的需求,可按照学校公示的服务信息,直接联系班主任报名;如有参加校外托管的需求,可登录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暖心托管,乐享假期”专题或“威海教育”公众号公布的各部门托管资源,就近报名参加校外托管服务。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组织各承担托管服务机构细化管理制度,高质量提供托管服务,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全过程监管,守牢安全底线,确保假期托管服务安全有序。
★日前,市教育局印发了《优化调整中心城区中考艺术体育特长生招考政策的通知》,招考政策都调整了哪些方面?2025年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报名时间和专业测试时间是如何安排的,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测试项目和测试办法及评分标准较往年有哪些变化?
为促进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特色高质量发展,从2025年开始,优化调整中心城区中考艺术体育特长生考试内容、专业分值设置和录取办法,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可结合实际自行优化招生政策。主要有5方面:改进录取办法。与我省普通高考接轨,艺术、体育特长生均实行综合成绩录取,综合成绩由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组成,满分560分。艺术类考生按照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5:5比例计入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体育类考生按照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7:3比例计入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优化体育特长生考试内容。取消身体素质测试(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只进行专项技术测试,满分为100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对特别优秀体育特长生破格录取。对初中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考生,直接录取,不占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对部分体育特长生实施专业测试免试。对初中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且等级证书大项与中考报考大项一致的考生,免予体育专项测试,专业成绩按照满分折算计入综合成绩。放宽部分考生初中学业考试及考查科目等级要求。对初中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或参加由教育、体育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并取得一定名次的考生,对其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生物学、信息科技、理化生实验技能6项考试科目和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5项考查科目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不再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必备条件。
2025年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报名考试时间初步安排为:3月中旬开始艺术体育特长生的中考报名工作,3月下旬进行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5月下旬进行体育特长生专业测试。艺术特长生的考试项目和测试办法及评分标准较往年没有变化,体育特长生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游泳和男子橄榄球两个项目。所有体育专项的测试办法及评分标准,将于1月24日公布。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