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线面几乎见证着

福州人一生中所有的重要时刻

结婚定亲、婴儿出生母亲坐月子、

过生日、办寿诞……

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南前村

远近闻名的手工线面制作师傅刘玉霖

56年如一日坚守着这项传统手工技艺

守护福州的“古早味”


01

每个晴天都是工作日

数百年来

在福州人的生活中

无论是庆祝生日、结婚还是过年

线面总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它不仅承载着

喜庆、平安和长寿的美好寓意

更是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制作福州传统手工线面

耗时又费力

但对于今年已经69岁

和面团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玉霖来说

这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更是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传承

每天凌晨两点,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还在梦乡中,刘玉霖家的灯就亮了起来。“这行主要是‘靠天’吃饭,上班族的休息日在周末,而我的休息日则在雨天。”刘玉霖表示,“起床后,我会去屋外看看天,如果乌云密布或是已经下雨,那就回床上继续睡;如果天气晴朗,看得到星星,那就赶紧换好衣服准备和面,这样才能保证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制作的线面可以借助自然光进行晾晒。”


据刘玉霖介绍

传统的福州线面制作十分考究

不仅要选用上等面粉为原料

还要经过和面、揉条、松条、

串面、拉面、晾晒等多道工序

历经10多个小时才能制成

而漫长的制作过程

十分考验制面人的体力、经验和默契

五十多年的制作经验

也让刘玉霖练就了一手

揉、搓、甩、拉的真功夫


“和面是线面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基础,线面能否拉开、拉长、拉细,都看这个环节,单单挑起、搅拌、揉搓的和面动作,就要重复一个多小时。做得好的手工线面比头发丝还要细,而且很白,煮了也不会糊。”刘玉霖说道。

02

坚守手工制作留住家乡味

鼎盛时

整个南前村做线面的人家有几十户

“泰山堂边一条街下去全是做线面的,那个时候夫妻俩做一天才赚七八块钱,还不够买十斤米的,这么多年坚守下来,做线面的人家越来越少,反而成了稀有品种。”刘玉霖说。


三十六行排末位

是刘玉霖给线面人的行业排名

“很辛苦啊,靠天吃饭的人都很苦,几十年来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年轻时他想着做线面时间相对自由且不用受雇于人,吃了几十年的苦,如今再想“跳槽”,也跳不动了。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

费时费力的手工制作线面

已经慢慢地被机器取代

也有人建议刘玉霖部分工序用机器代替

不过刘玉霖却不肯走这条捷径

在他看来,机器制造的线面

在色泽、细度等外观上虽不逊色于手工线面

却缺少了手工线面那份独有的“面味”

“手工拉制的线面更加柔软,味道也更加鲜美。”刘玉霖表示,“我坚持手工制作,就是为了让线面那份传统的古早味可以流传,手工拉制,我做得也开心,有些出远门的人,不管去多远都会想念我这份家乡味。”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新媒体编辑 李琼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部分综合高新福州,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