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比干(?—前1047年),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人,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殷商王室重臣。商王文丁之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帝辛之叔(一说为纣王的兄弟 )。
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他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九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
人物生平:
比干是商朝君主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年,西伯(周文王姬昌)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商纣王帝辛渐渐丧失了权势。比干进谏言劝说纣,纣王不肯听。
纣王更加淫乱无止境。微子屡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商王帝乙之子)就和太师、少师谋议,离开了殷国。比干说:“作为臣子,不能不冒死劝谏。”于是极力劝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来看。
名人典故:
比干原是王子,是商王文丁的次子。因为是次子,所以没有继承王位,做了少师。他受其兄弟乙的嘱托,忠心铺佐侄儿纣王。纣王的父亲临终时,有人主张立纣王的哥哥微子继承王位,但比干坚持立纣王。这是因为,纣王是正妻所生,再则,比干也认为纣王聪明、英勇,对他很钟爱。
纣王的父亲病危时,比干向上天祈祷,愿自己代哥哥去死。这两件事,使纣王对比干格外感激和敬重。纣王即位以后,开始也确实干了一些好事。他聪明机敏,勇武过人,能够跟猛兽搏斗。
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坏了,纣王对前来修理的木匠说:“别搭架子了,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把柱子换上就行了。”纣王率军征服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在战场上.纣王往来冲杀,无人能敌。在纣土出征期间,比干在朝廷上代理朝政,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纣王凯旋,比干步行几十里前去迎接。那时,君臣团结,国力强盛。
但是,纣王不久就骄傲起来。他认为四方归顺,天下无敌,于是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宫殿,为此搞得劳民伤财,奴隶和平民们苦不堪言。他喜欢喝酒吃肉,就建立了“酒池”“肉林”,并让裸体男女互相追逐供他取乐。王宫里朝朝笙歌,暮暮曼舞,行宫沫邑因而改名“朝歌”,成了实际的国都。纣王不仅生活腐化堕落,而且也越来越暴虐无道。
一天,他和妃子妲己在摘星楼上饮酒取乐,远远看见一老一少涉水渡溪。老人行动迟缓,小孩很快就过去了。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虚,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人砸断老人和小孩的腿验证他的话。他听信妲己的话,制造了“炮烙”的刑罚惩治反对他的人。炮烙就是把空心的铜柱涂上油,把人绑在柱子上,然后在柱子中间烧红炭火,把人烤烙而死。纣王的残暴无道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哥哥微子劝他不听,只好离开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
比干眼看纣王越变越坏,十分痛心焦急。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继续冒死强谏。一天,纣王和妲己正在取乐,比干又来劝谏。
纣王被责问的无言以对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土有诤友。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江山。”比干一连三天劝谏,纣王恼羞成怒,早忘了叔父的恩情,咆哮着说:“你不是非要当圣人吗?今天就成全你!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是不是这样!”说完,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还向全国发布告:“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