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万科,如今竟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救他吧,它是万科;不救他吧,它可是万科!这不仅仅是一句感叹,更是对万科当前处境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万科一直以稳健经营、优质服务、创新转型著称。然而,在行业持续低迷、融资环境不断收紧的大背景下,即便是万科这样的龙头房企,也难以独善其身。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万科的困境,首先体现在巨大的偿债压力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万科的短期债务高达1168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797亿元,现金短债比仅为0.68。这意味着,万科手中的现金远远不足以覆盖其短期债务。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万科还将迎来偿债高峰,全年共有近400亿元债券到期。这无疑给万科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万科积极与债权人协商展期。然而,资本市场对万科的信用状况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忧。2024年1月中旬,万科多只债券价格突然暴跌,最惨跌幅超20%。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万科的融资难度,更让市场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万科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经营业绩的持续恶化。近年来,万科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降低7.6%至465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更是暴跌24%。盈利能力的下滑更加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万科巨亏81亿元,同比下挫232%。
造成业绩恶化的直接原因是销售不振。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寒冬的背景下,万科的销售金额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万科的销售面积骤降至1810万平米,仅为巅峰时期的39%,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销售回款的减少,再加上库存积压、土地减值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万科的现金流压力。
万科的困境,还与其高周转模式密不可分。这一模式曾让万科快速崛起,但也埋下了隐患。在行情火爆时,万科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大量激进拿地,储备了大量高成本土地。一旦市场转冷,这些高成本土地就变成了沉重包袱。同时,频繁开发也导致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偿债压力不断累积。
面对困境,万科并非没有行动。早在多年前,万科就开始向“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转型,加码物业管理、商业地产、物流地产等新业务。然而,多元化转型的效果并不理想。时至今日,万科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营收占比仍高达96%,利润贡献占比更是接近99%。关键时刻,这些非房业务难以为万科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万科董事长郁亮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在万科看来,当务之急是重塑现金流,活下去是一切工作的大前提。为此,万科在积极推进销售回款、债务重组的同时,也在大刀阔斧控制投资节奏,加大非核心业务处置力度,全面收缩战线。即便董监高集体降薪、中断31年分红记录,也在所不惜。
万科的困境,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寒冬的缩影。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下,房企过度依赖传统房开业务的风险日益凸显。对于万科来说,能否真正突破房地产开发的业务边界,走出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将是未来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我们期待万科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次展现其标杆企业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