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扫年
WINTER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唱起“过年谣”,“小年”就到了。
人们开始忙着做糖瓜、祭灶,忙着做印子粑、炒苕角、扫扬尘、打豆腐,准备过年的各种年货,迎接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称作“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小年是过年的序曲,唱响了过大年的进行曲。
中国人讲辩证,讲哲学,你看,有小雪大雪,有小寒大寒,也有小年和大年。“小年”也是年,尽管它“小一号”,既然称得上“年”,也是值得好好过的。
小年最主要的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就是搞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把一年来存积下的灰尘、蛛网等陈年旧垢全部清扫干净,清清爽爽迎接新年。
民间扫扬尘的风俗,据《拾遗记》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是一种驱疫鬼、祈安康的民俗仪式。
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之意,有去旧迎新的吉祥寓意。
02
祭灶
WINTER
祭灶风俗由来甚久。相传灶王爷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
每年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各家各户为了使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们便以糖瓜为祭品,好让灶王爷能够“嘴甜”,以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关于小年的日子及习俗,大江南北不相同。不管是哪一天,有什么样的庆祝方式,都是一种传统,一种仪式,一种期盼,表达的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激动心情,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儿时,记得每年小年那天,奶奶早早地拿出一张从集市上提前买回家的黑白色灶王爷神像,将“灶王爷”的神像贴在大锅边的东墙上,放三双筷子。还喃喃地说,贴得高高的,过得好好的。
然后再开始生火,在土灶铁锅上煎几个糯米糖糍粑祭灶王爷。煎得两面金黄鼓胀得像个大气球一样的糍粑馋得我直咽口水。
奶奶往糯米糍粑上淋上浓浓的白糖水,煎融让糖与糍粑充分融合再起锅,盛在一个塘瓷缸里,供在灶王爷相前。
然后对我说“灶王爷吃的东西,可不敢乱动,动了要受惩罚的。”我的“馋虫”已在肚子里翻滚都快要伸出来了,一想到“灶王爷”这个大神又吓了回去。
我守在灶前,焦急地等着奶奶祭完灶王爷,听她双手抱拳对着灶王爷神像念叨了好一通话后,奶奶才把好吃的糯米糖糍粑分给我和哥哥吃。
糯米糖糍粑两面金黄,油光放亮,咬一口,香甜丝滑,糯口细腻,细细地咀嚼着,嚼出小年的香甜滋味。
甜甜的小年,甜在嘴里,甜到了心里,美好温暖了我们。
作者:周桂芳
图片:新华社
设计:靳韫瑜
编辑:倪杨金子
策划:李芸聪 倪杨金子
监制:王岩 高雅
主播丨李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