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索尼的历史其实非常有趣,总有各种出人意料之事。例如初创时做电饭煲且失败了,接着两个创始人因为资金问题走到了一起,后来又因为共同的理想而并肩作战。
此外,晶体管收音机能够成功,实际上经历了千辛万苦;特丽珑技术,更是在公司濒临破产情况下历经绝望才完成的;此后才相继有了Walkman、PlayStation的辉煌。
(一)索尼的诞生
- 1,战后机遇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井深大的工程师在日本精密仪器公司工作,负责测试与生产新的军事设备。战后,该公司被解散。
1945年九月份,井深大带着20名曾经的同事,回到东京。由于当时的东京基本就是一片废墟,所以他们的工作室只能选在位于日本桥Shirokiya百货公司三楼的一间狭窄房间。
毕竟这个百货公司是为数不多勉强幸存的建筑物,可以暂时过渡一下。不过后来随着百货大楼的修缮,工作环境逐渐改善。
一个月后(1945年十月份),井深大正式成立了东京电信研究所,负责通信设备的开发和生产。刚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公司的第一个产品竟是电饭煲!
当时生产的电饭煲可不是像现在这样的,而是木制的——真正诠释了啥叫“木桶饭”。
遗憾的是这个产品最终失败了,因为每次煮出来的不是夹生米饭,就是下面烧糊上面没熟,皆难以下咽。如今这款“电饭煲”还保存在索尼博物馆中,可见初创之艰辛。
电饭煲产品的失败,让井深大开始陷入资金不足的窘境。这时候,他想起了在1944年由于军事设备工作而结识的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出身名门——是经营盛田酒业的盛田家族之第15代长子,家境显赫。战时大学毕业后,为了避免上前线服兵役,便通过关系进入了一家日本军队研究所。
战后盛田昭夫因为对家族生意没兴趣,便去了东京工业大学当老师;但井深大知道这个故友对电子技术依然迷恋,便邀请他加入公司共同经营。
1946年初,井深大起草了新公司的创始章程,其愿景非常宏大——建立一个自由轻松的理想工厂并通过技术为日本文化做出贡献,这后来被作为索尼集团的起源而流传了下来。
1946年5月7日,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同时盛田酒业为了支持盛田昭夫还给公司注资了19万日元。
从此,井深大将追随自己所设定的宏大愿景,以毕生所学,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应用于普通家庭,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 2,首次成功
井深大的深谋远虑,不光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资金的引入这两方面,还体现在其人事安排上。
例如新公司的总裁并非他自己担任,而是由其岳父前田多门任职,因为前田在战后担任日本教育部长——这种“政商关系”对于新公司而言可谓非常重要。
而他自己就主管最擅长的技术工作,盛田昭夫则负责经营和营销方面的事务。传奇的历史轨迹,此时便已注定。
新公司成立后,很快就争取到了来自交通部的50台真空管电压表订单。但由于战后原材料的短缺,以及货币政策的改变,于是井深大便设计了一款电热坐垫以帮助公司暂时过渡。
1947年公司搬迁到了品川区御殿山(当时厂房都是木屋,下雨时由于屋顶漏水需要打伞工作),并开始研发其第一款军用技术转民用的电子产品——录音机。不过,由于原材料短缺和技术难题困扰,所以研发进度十分缓慢。
1949年九月份,第一个原型终于研发成功;此后又于1950年一月份推出G型(机构使用)原型——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就此问世!
1951年三月份,研发改进的H型录音机上市,这是日本第一款消费级录音机,且重量只有13公斤——不到G型的三分之一(看图便能感受得到G型重得有多么离谱)!
为了打开销路,公司为这款划时代的产品,开展了教育用途宣发。正所谓“排水先挖渠”,最终这款产品迅速进入了全日本的学校市场,可谓大获成功!
不过,H型的体积有手提箱那么大——学生上课时这款设备可以占据一半的讲台位置,可见改进空间还很大。同时,在销售过程中,盛田昭夫逐渐意识到了本土市场的局限性。
1952年三月份,井深大前往美国考察市场。正是这次美国之旅,他接触到了晶体管技术(1948年由贝尔实验室发明),并发现录音机在美国的渗透率并不高。
1953年八月份,盛田昭夫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美欧之旅。首先他前往美国,与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西部电气签约晶体管技术授权。后面的欧洲行程,他则去了德国、荷兰等国家考察。
接下来,工作的重担就落在了井深大身上——他要攻克高频晶体管制造这个技术难题。同时这也是一次极其大胆的冒险,因为当时公司资本仍不足1亿日元,而晶体管项目耗资巨大!
- 3,“Sony”出世
有时候,不赌一把,是真的很难成功。毕竟要从线性增长转为指数增长,单靠一步一个台阶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
最终,井深大以其专业生动的解释,赢得了三井银行的贷款。
1954年五月份,仙台的新厂房开始动工;次月开始运营,同时晶体管项目正式启动。同年十月份,日本第一个晶体管正式诞生!
但令人沮丧的是,1954年底传来了一个坏消息——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在美国上市。不过井深大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快了研发进度。
1955年一月份,使用五个结型晶体管的TR-52原型机终于发出了声音!井深大这边的工作初告成功,接下来就看“黄金搭档”盛田昭夫的了。
于是,盛田昭夫准备在三月份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市场调查和商业讨论,但是当时他们的公司名“Tokyo Tsushin Kogyo”和产品品牌名“Totsuko”,对美国人来说非常拗口。
这种对于外部市场宣传极为不利的情形,时常困扰着年轻的“经营之圣”。考虑再三后,他还是决定为公司,取个专门针对英语释义的全新品牌名。
最终他选了“sonus”这个拉丁语单词,因为“声音”的两个英语单词“sound”和“sonic”皆为其所派生。
刚好英文的“sonny”一词是“孩子”的意思,这与盛田昭夫希望公司由年轻人组成从而保持活力的愿景相贴合。
那就这么定了——“Sony”这个品牌名就此横空出世!于是盛田昭夫就带着他的索尼产品,兴高采烈地去了美国。
在美期间盛田昭夫曾经接到过钟表公司布洛瓦的10万套意向大单,但对方要求以其自有品牌来销售——理由是没人听过索尼。
他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布洛瓦总裁不屑一顾地说道“我们品牌拥有50年的历史......”之时,他直接反驳道:“50年后,索尼一样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不能只看短期回报”。
但接下来那个被戏称为“联合国大厦”的TR-52,由于夏天到来,其正面的白色网格因为高温而开始变形脱落,最终被迫取消了短期上市计划。
1955年八月份,改装后的产品TR-55终于上市销售——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就此诞生!往后,盛田昭夫将让世人见识到“声音”的魔力,以及索尼这个名字的威力!
(二)索尼的辉煌
- 4,封神初秀
TR-55上市后,市场反响很不错,于是在1956年底又推出了TR-81这个产品,再次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真正让索尼声名远扬的并非这两款产品,而是后面的TR-63。
1957年三月份,TR-63袖珍收音机发布,很快这款革命性的产品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其不仅有着世界上同类型产品中最小的体积,还有更强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不过13800日元的售价门槛也是相当高,这在当时相当于日本工薪阶层的一个月工资。但这依然不影响其热销,以至于连定期发货都无法满足年底的需求!
得益于公司几代收音机产品所获得的极大成功,加上盛田昭夫各种有意无意的推广宣传,“Sony”这个品牌名逐渐为世人所知晓。
所以,经过几年的争议过后,1958年一月份,Tokyo Tsushin Kogyo K.K.(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改名为“Sony Corporation”——不加定义词是为了拓宽未来发展领域。
当时有很多投资人都认为“东通工”之名在日本已有盛名,没必要“折腾”。但为了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市场,盛田昭夫力排众议,坚持改名,无惧任何困难。
同期在美国还发生了一件让索尼名声响彻全美的“盗窃事件”,当时有个盗贼团伙一次性偷了4000台索尼TR-63!关键是那个代理商仓库里其他品牌的收音机皆原封不动......
也就是说,这伙贼完全就是冲着索尼收音机去的!当这件大事被广播电台播出之后,第二天早上又被《纽约时报》刊登,“索尼”的名字伴随着“历史上最大的无线电抢劫案”上了头条。
虽说TR-63这次出尽了风头,但在1958年六月份,索尼还是推出了更小、更轻的传奇产品TR-610——这成为了最终的出口型号,并创造了全球50万台的“封神”销售成绩!
1958年十二月份,索尼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人对于其未来的前景信心十足。而这时候的索尼,成立时间才刚满12年半。但索尼并没有自满,而是想要再次“改变世界”!
1959年初,在一次杂志采访中,井深大坦言其年内梦想是完成一台晶体管电视。实际上,索尼在1958年初便开始研发电视了,因此在1959年尾,历史上第一台非投影型晶体管电视——TV8-301顺利诞生。
但由于电视所需的晶体管非常复杂,同时电路设计又极具挑战性,所以TV8-301在1960年上市后经常出现故障。再加上过于昂贵的价格,使其不幸成为一款失败的产品。
- 5,威名远扬
1960年二月份,美国索尼公司 SONAM 成立,其海外扩张战略终于迎来了关键一步。同年十一月份,索尼的 Atsugi(即厚木市,属于神奈川县)半导体工厂竣工。
1961年,位于日本横滨市保土谷区的索尼全新研究中心正式竣工。同年,日本政府批准索尼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股票——这在日本尚属首次,再融资问题正式得到了解决。
1962年四月份,在一连串的动作之后,索尼终于推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轻的微型电视TV5-303!
索尼开发 VTR(录像机)早在1959年十一月便有成果了——当时成功生产了第一台晶体管Ampex型VTR,这是向小型VTR迈出的一大步。
1962年九月份,索尼发布了PV-100。不到一年后,这套248万日元的设备首先在日本开始销售,随后出口美国。不过,其主要还是应用于工业、教育和医疗应用等机构领域。
所以,井深大对于PV-100并不满意。经过一年的刻苦钻研,最终在1965年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全晶体管制造的,消费者使用开放式磁带录像机CV-2000。
索尼推出CV-2000之后,又成功获得了科技巨头IBM的青睐。两者签订了一份十年期的合同,索尼将为IBM生产计算机用磁带提供技术援助——传统巨头3M的“饭碗”竟然被抢了!
令人兴奋的消息不止于此。1966年四月尾,位于银座Sukiyabashi十字路口的索尼大厦正式开业。
就在索尼取得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的同时,其彩色电视项目(1964年发布的“Chromatron”产品)却陷入了困境:虽然资金大把大把地投入,但是量产希望却依旧渺茫。
一向自信乐观的井深大,都开始有点绝望了。不过,在这最困难的时候,盛田昭夫给予了其搭档最大的支持——他承诺会处理好资金的问题,随后他就向日本开发银行贷了一笔巨款!
最终在1966年尾,新型电子枪的原型完成了,其能够发射三束电子束!也就是说,之前屡次失败的最大原因——荧光屏扫描条纹密度不够之难题,至此迎刃而解!
最大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遮罩的问题。为此工程师团队引进了“孔径格栅”这一创新结构,后来井深大又解决了这个结构引进所带来的振动问题。
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们还用石膏做出了模型以供测试(常规程序是发蓝图给组件公司制作);接下来,连接电路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结果是史无前例的成功!
新的彩色电视机被命名为“Trinitron”——由“ trinity (三位一体) ”和“ tron (电子管) ”组合而成。1968年四月份,以“Trinitron (特丽珑)”命名的彩色电视KV-1310正式发布!
- 6,大法传奇
特丽珑彩色电视一经发布,便惊艳了全球,上市后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短短三年之内盛田昭夫就还清了日本开发银行那笔巨额贷款!
1970年,索尼成为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同时这年也是索尼的“CCD”研发项目之源头,后面于1973年正式立项——此前一年已经用64像素的CCD完成了字母“S”的投影。
1975年四月份,索尼推出了全球首款针对民用市场的“Betamax”规格彩色录像机——VCR SL-6300。不过,当次年VHS规格被 JVC 推出后,VCR市场开始进入了“格式大战”。
1978年,索尼在其著名的 Densuke 系列便携式录音机中加入了小型TC-D5立体声型号。这个型号在发烧友中很受欢迎,但却太重了,毫无便携性可言,而且售价高达10万日元。
有趣的是,井深大就是自家这款产品的“超级粉丝”——经常在海外旅行坐飞机时戴上耳机听音乐。但是,他受够了这款设备的重量,于是在他的要求下,音响部门开动了脑筋。
他们以“ Pressman (新闻人) ”为原型,去掉了录音功能,并将机器转换为立体声。井深大尝试后感到相当满意,并在旅行回来之后将该设备推荐给了盛田昭夫。
“经营之圣”的商业头脑,那是相当好用——他敏锐地发现该产品潜藏着巨大潜力!事不宜迟,在1979年二月份,盛田昭夫在索尼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
该会议决定要在当年的六月下旬即暑假之前推出新产品,并大幅调低售价(针对学生和年轻人)。同时,井深大还发现其耳机部门开发出了轻便耳机——最终他成功地将索尼不同部门独立开发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最终,1979年七月初,均年逾六旬的“神圣组合”——井深大(技术之神)和盛田昭夫(经营之圣)主导的“Walkman”项目正式上市。
刚开始的时候 Walkman 并不好卖,但得益于营销的推进和口碑的传播,第一批3万台货终于在八月底售罄。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由于口碑的持续“爆炸”,供不应求开始成为常态!
1980年二月份,索尼的 Walkman 开始在全世界销售。
往后,“ Walkman (随身听) ”这个日式英文几乎成了“耳机立体声”产品的同义词,甚至出现在国外和日本的著名词典中!
1989年六月份,在第一款型号推出10年后,Walkman的总制造数量超过了5000万台,1992年则达到了1亿台。1995年,总产量更是达到了1.5亿台!索尼“大法”,名震全球!
(三)索尼的巅峰
- 7,数字影音时代
就在 Walkman 推出的1979年,索尼还在日本和保诚成立了人寿保险合资公司(1991年更名为“索尼人寿”),开始进军金融服务领域。这为后来索尼能够度过各种难关,打下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1980年初,随着CCD图像传感器的开发成功和CCD相机的推出,索尼影像事业将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同年,为了避免重蹈之前VCR市场“格式大战”之覆辙,索尼开始呼吁起草8mm录像机标准。到了1984年四月份,最终确定了一套共同标准。
1985年一月份,索尼推出了首款8mm视频摄像机CCD-V8。但由于竞争对手后面推出了体积更小的设备,所以索尼没有时间停歇,而是要继续开发出更加便携便宜的摄像机。
1989年五月尾,索尼推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轻的视频录制和播放设备——8mm便携式摄像机“Handycam”CCD-TR55。其麦克风和镜头都安装在机身内部,重量仅为790克!
后来索尼还在其新的电视广告中加入了“护照大小”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当时又正好赶上旅游旺季——销售热度持续高涨!后来的1994年,索尼又开始转战最前沿的数码影像技术。
1996年十月份,索尼第一台数码相机,同时也是“Cyber-Shot”系列的开山之作——拥有35万像素的DSC-F1上市了。索尼的数码影像时代,就此开启。
实际上,伴随索尼影像巅峰的,还有其数字音乐巅峰。
早在1979年八月下旬,索尼便开始与飞利浦联合研发CD系统。1981年,索尼展示了其命名为“Goronta”的CD系统原型。
此后,为使CD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当时黑胶唱片还是主流),索尼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最终在1982年十月初,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CDP-101——崭新的数字音频时代正式到来!
大获成功的索尼,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1984年十一月份,索尼再接再厉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CD播放器D-50。后来由于太受欢迎,其还获得了“Discman”的昵称。
1986年,索尼努力推出了一次写入光盘WO,两年后又推出了磁光盘MO。从此,CD技术迅速取代模拟音频技术。而反过来,数字音频技术又为盒式磁带之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7年,索尼推出了一种高质量的录音系统 DAT (数字录音带)——其音质相当于CD。基于该技术,1992年索尼推出了数字微型磁带录音机NT-1,其所使用的磁带仅有邮票大小!
1991年五月份,全新的音频标准MiniDisc (MD) 发布——其成功将音频压缩磁带的可记录特性与随机存取功能和CD的高质量声音相结合。
最终,在1992年,使用MD标准的便携式设备,包括MZ-1在内的四种型号皆上市了。从此,Walkman系列随身听正式步入了崭新的数字音频时代。
- 8,多元业务矩阵
早在1968年三月份的时候,索尼就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了日本第一家合资唱片公司CBS/SONY。
1988年初,索尼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BS唱片公司(后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公司)。
不过,基于VCR市场“格式大战”的惨败(坚持14年后还是被迫加入VHS阵营),盛田昭夫认为单凭音乐内容还不足以掌握市场,他还需要另一项“软实力”。
1989年十一月份,索尼斥50亿美元巨资收购了美国电影业巨子——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来该公司被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盛田昭夫的“影音帝国”梦想,终于成真!
索尼对哥伦比亚电影的收购,是当时日本企业兼并史上的最高记录,而且恰巧之后又遇到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索尼因此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
不过,经历了1997年的内部改革之后,索尼经营情况逐渐改善。
到了2004年九月份,索尼又以50亿美元收购了米高梅——这是具有八十年历史的(“007”系列电影便是该公司作品)好莱坞最后一家独立电影公司。
而索尼也凭借这次收购,一跃成为拥有170座“奥斯卡小金人”的全球第一大电影公司!
回望索尼影视业务遭遇波折的那些年,可以发现其多元业务发展并没有受到阻碍,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其游戏业务——经历了“任天堂背叛事件”后索尼于1993年十一月份成立了索尼电脑娱乐公司(SCE)。
成立一年后,SCE成功地将索尼的软硬件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了32位“PlayStation”视频游戏系统。凭借其基于CD ROM的软件和计算机工作站(80年代发展的业务)之处理能力,“PlayStation”远非一个游戏机那么简单。
1994年尾,PlayStation在日本推出——开售第一天10万台的库存直接被“一扫而空”!接下来的六个月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100万台!次年秋在欧美上市后,截至1996年五月份,全球累计销量直接超过了500万台!
另外一个要重点说的索尼业务线,就是耳熟能详的笔记本电脑品牌VAIO了。初读该名,一种英文中“惊叹”的意味油然而生;且由于读音接近英文 Violet (紫色),所以其Logo是紫色的。
品牌名全称为“Video Audio Integrated Operation(数码影音整合操作系统)”,其中前两个字母被设计成象征“模拟时代”的波浪型,后两个字母则象征“数码时代”的1和0。
“大法”的Logo设计水平毋庸置疑,同时产品设计更是无可挑剔。
1996年,VAIO的第一台笔记本 PCG-505 正式诞生——轻薄得不像那个时代的产品,而且还采用了当时极为罕见的金属材质机身设计。其出现一举突破当时市场上笔记本电脑呆板设计的印象,从而极大刺激了个人笔记本市场的成长。
- 9,送别“神圣”组合
1997年12月19日,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先生,离开了这个被他灌注了无限热情的世界。
当初成立东通工的时候,他在“创始章程”当中,期望公司的工程师是为了理想而工作,而非为了营利而工作,他希望建立一个自由轻松的理想工厂——同时也是工程师的乐园。
而索尼也确实不负其重望,在其去世之前,成长为了不拘泥于现有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出前所未有且“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之传奇巨头。
1999年10月3日,一代“经营之圣”盛田昭夫,病逝于东京。就这样,在索尼最巅峰的时候,两位创始人相继离开了人世,从此世间多了一段饱含兄弟般友谊的创始人组合故事。
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可以深刻影响公司的命运,索尼亦是如此。当专于技术研发的井深大和擅长公关与经营的盛田昭夫搭档组建公司时,历史的轨迹便分成了平行的两条线,在两人的共同理想下,平稳向前延伸。
直至生命的终点,这两条轨迹才最终汇聚到了一起,并圈出了一大片传奇领域,其间赫然写着——索尼帝国。
遥想1955年的时候,盛田昭夫告诉布洛瓦总裁,索尼将在50年内享誉世界。事实上,他的预言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实现了。
上个世纪末,索尼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受到了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客户的广泛赞誉。其中不乏乔布斯这种“特级粉丝”,当年的乔帮主不仅对经营之圣恭敬有加,还亲自向其请教过管理之道。
但经营之圣没想到的是,日后正是乔帮主此人,用iPod革了Walkman的命,然后又用iPhone革了索尼爱立信的命,最后再用Macbook Air革了VAIO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