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议。

蒋介石此次召开会议不为别的,是因为两个月前,刘邓大军从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军统治中心,蒋介石在南京坐卧不安,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对这支孤军置之不理,万一这支力量横渡长江,那情况就更加不妙。



会上蒋介石急匆匆决定,把海军调入长江,以防刘邓大军渡过长江,同时调集兵力,决定对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进行围剿。并要求白崇禧亲自坐镇九江指挥部负责作战。

蒋介石更是下令,得刘伯承者,赏洋二千万元。

对刘邓大军而言,真正的困难这时才开始。

当时全军不光要面临敌军围追堵截的困境,还面临缺衣少食的局面,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部队在大别山地区也难以立足,无法实现中央的战略企图。

刘伯承、邓小平一合计,决定分兵。

二纵、三纵、六纵继续留在大别山地区,以团、营为单位活动,在夹缝中生存,一纵转出淮西,与陈谢集团、陈粟大军取得联系、十纵、十二纵以及中原独立旅,直出江汉、桐柏地区,建立根据地。

刘邓都知道,留在内线作战十分危险,因此都想让对方率领一纵出淮西,电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就对此一幕有过演绎,不过最终刘伯承还是被说服,同意率领一纵出淮西。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伯承把警卫团留了下来给邓公,自己只带着一个警卫排走了。

殊不知,在内线的邓公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反倒是出击外线的刘帅,差点遇到意外。

1947年12月上旬,各纵队均按照战前计划实施运动。

当时,时任一纵司令员杨勇为了能平安出击淮西,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因为沿湖北麻城向河南光山方向一路北上,敌人封锁十分严密。

为了保障刘伯承以及野司、中原局机关,杨勇安排第20旅作为前卫当先一步前进,并把刘伯承以及机关都安排到20旅中,第一、第二旅分别在左右两侧拱卫,全军呈三角阵型队列前进。



白崇禧通过飞机侦察得知我军动向后,立即从光山调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南下,同时调吴绍周的整编八十五师也都一起调来,阻拦我军北上。

当时的一纵,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枪声几乎都没有停过。

杨勇心里很清楚,如果只是部队很容易就能打出去,但关键是还要掩护刘司令员以及机关杨,勇让纵队副司令员尹先炳速到二十旅,一定要绝对保证刘司令员的安全。

当天傍晚,20旅出发,在预定好的北向店宿营。

北向店是个只有一两千人的小集镇,位于淮河以南的光山县西三四十里。

一纵侦察连当天下午就通过了这个地方,说明此地没有问题,随后二旅四团、五团一路走出北向店,在途中与敌交手。

刘伯承半途中还遇到了一纵2旅四团经过,团长晋士林一听是刘司令员,立马命令全团让开道路,让20旅先过。

本来是刘伯承在队伍中间的,因为敌情变化的关系,后来就被挤到了一边。

当夜,按照原定计划,刘伯承宿营在北向店何小寨村。

可才歇下没有多久,情况就有了变化。



原来何小寨村有个村民意外听到了村东面有动静,他悄悄去看,尽管雾气很大,但他还是注意到影影绰绰有数到人影。

虽然没有看清楚样貌,但刘伯承以特有的警觉还是意识到情况不妙:

“八成和敌人住到一个寨子了!”

事实也确实如刘伯承所预料,侦察兵抓来两个俘虏,通过审问得知,驻村东的敌军为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

当时,刘伯承身边就只有一个警卫排,一旦打起来,根本不可能守住,不光是他们,时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驻在离此两里地之外,更没有力量防守,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

事后才知道,两军当时选定何小寨作为宿营地,纯属是巧合,不凑巧的是,因为侦察员频繁出动,惊动了这伙敌人,双方已经有了零星的交火。

关键时候,刘伯承展现出特有的“军神”素养,沉着冷静的指挥部队撤离,敌人也不知道我军指挥机关就设在村子里,还以为只是零星的交火,追着诱敌的部队向南走了。

趁着这个档口,刘伯承火速率领机关撤离了村子,一头钻进了山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帅此次遇险,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原来就在前天晚上,一纵一旅通过俘虏得知,敌54团宿营北向店何小寨村,立即通过电台向纵队指挥部进行汇报。

杨勇听后也吃了一惊,想立即通过电台转告刘司令员改变宿营地,但不凑巧的是,当时一纵的电台出了故障,没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杨勇见状立即派参谋骑马前去口头汇报。

可不料参谋骑着马出发后,因为遇到了暴风雪天气,加上浓雾的关系,愣是在山里转了几圈都没找到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伯承没有接到改变宿营地的汇报,这才有了这个意外。

幸运的是,最终还是有惊无险。

即便是这样,还是把杨勇吓了个够呛,一开始派出去的人都没有找到刘司令员,杨勇甚至说出了那样一句话:

“背也要把老头背出来。”

为了掩护刘伯承以及机关转移,杨勇电令二旅迅速抢占北向店南侧高地,坚决阻击压上来的敌军。同时派出第二十旅绕道准河南岸,选择渡口,保障指挥部渡过准河。

只是,白崇禧就不是那么好应付了。

整编十一师部队在北向店附近遭遇到了我军顽强阻击后,白崇禧立刻意识到,北向店不太寻常,解放军之所以如此顽强,大概率上是因为他们的“统帅部”在那儿。

换言之,刘伯承可能在那里。



白崇禧在得知这个天大的消息后,立即指示整编十一师协同罗广文的整编第十师迅速向北向店猛扑。

时任一纵二旅的戴润生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刚刚抢占北向店南侧的高地后,就看到了敌整编十一师鱼贯而来,炮兵正沿着西北侧高庙西侧展开,显然是要前压的征兆。

也因为隐蔽的很巧妙,当时敌人抵达对面高地后,还以为是先于我军抵达了此地。

当然,对二旅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当时,刘伯承率领的后指以及中原局机关离北向店不远,也根本就来不及撤离。

据部分资料显示,刘伯承率领的后指不光没有这里,而是和二旅的指挥部待在一起,刘伯承亲自在一线督战,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 说刘伯承没和二旅在一起,而是在附近不远处,督促分路突围的中原局张际春,李雪峰等迅速向总部靠拢,会合后向淮西前进。

当然,不管情形如何,对我军都是很不利的。



整编第十师距离尚远,还在四十公里外的宣化店,还没有赶到,整编十一师当时也只有一个整编旅在前面,其余部分在20多公里以外的龙升镇。

不过,整个北向店阻击战,二旅打的很艰难。

在意识到北向店可能有刘伯承指挥部后,胡琏也是下了死命令,他要求整十八旅旅长覃道善,务必要坚持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他将亲自率领全师压上来。

客观的来看,二旅此次阻击战打的并不好,后来出现了巨大的伤亡,但考虑到部队仓促进入阵地,未来得及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伤亡大一些在所难免。

戴润生见敌人攻的很猛烈,建议一纵指挥部以及后指向后移动一点,他们好放开手脚,但是杨勇在电话里强调:

“老头(指刘伯承)就在你们后面,离你们只有500米左右,确实太危险了。我已经向他建议过,要他们向后移一下,他坚决不同意,说他相信我们一定能守住阵地。这个意见不要提了。”

胡琏亲自率领整十一师指挥部和整十一旅驰援覃道善,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后,胡琏立即下令:

“必须在12时前夺占北向店东西高地!下午必须活捉刘伯承!否则让你的勤务兵抬你的尸首来见我!”

下午3时,罗广文整编第十师的一个旅也赶到了北向店,这时敌人一线的增兵已经达到了三个旅。



敌人的炮火就像是不要钱一样,拼了命的砸到了我前沿阵地上,使得阻击部队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对于此战的伤亡,网上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说法,有资料称二旅从早上6点打到晚上快9点,伤亡了八百多人,也有文章称,二旅伤亡了1900多人。

不管从哪个数字看,二旅都是伤亡重大。

不过好的一点是,二旅凭借顽强敢战的精神,硬生生顶住了三倍敌人的进攻,为掩护后指以及机关撤离争取了时间。

应该说明的是,在此战中胡琏充分充分表现了一个名将的素质,他抓住了我军的漏洞,在命令覃道善顶住的情况下,率领后续部队一日行军一百六十公里,充分保障了前线国民党军兵力火力上对共军的优势。

胡琏当然错失了“活捉刘伯承”的机会,尽管在后来的战报中,胡琏吹嘘“全歼共军第一旅第四团(其实应该是二旅)”,但毕竟不如“活捉刘伯承”取得的战果更大。

至晚年胡琏也对此战念念不忘。



1977年6月22日,胡琏病逝,据其子胡之光回忆,胡琏在病逝之前口中一直在呢喃,他凑近了一听,发现胡琏一直在重复三个字:

“北向店,北向店……”

当晚,胡琏病重去世,享年70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