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借此机会,呼吁完善和打造更适宜残障学生的融合教育,进一步完善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的相关机制,让‘平等、融合、共享’的新时代残疾人观深入人心,助力更多人听到梦想绽放的声音、实现人生精彩。”1月20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集中采访时,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副研究馆员孔军强说。
1月20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副研究馆员孔军强接受媒体集中采访。郭笑/摄
孔军强介绍,融合教育是一种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教育方式,听力残疾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存在缺陷,融合教育可以让残疾学生看到未来可期。
孔军强本人正是融合教育的受益者之一,1992年大学毕业后,时隔30多年,他再度通过融合教育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接受采访现场,孔军强分享了两个好消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有一做一”康复救助,2024年又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救助的听障人群从儿童拓展到成人;在刚公布的国家第五批医用耗材集采中,人工耳蜗被纳入其中。
“这些利好,让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受益。尤其是听障学生,经过听力语言康复,大多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孔军强说。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已免费为6716名重度听障儿童实施耳蜗植入手术。“山东万名聋儿启聪工程”让上万名聋儿回到了有声世界。听障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被评为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之一。
与此同时,山东省依托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123”服务队,打造防聋治聋服务体系,每年为上千名听障儿童适配助听器,为4000人次的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让更多听障儿童有机会接受融合教育。
“当然,作为融合教育的先行者,我深知残疾学生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要克服听不清、跟不上等障碍,也存在着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针对性不强、心理支持和社交融入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此,孔军强呼吁完善和打造更适宜残障学生的融合教育,进一步完善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的相关机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