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遣淇国公丘福北伐蒙古,结果10万明朝精锐在漠北被阿鲁台击溃,全军覆没。这是明朝前期对外战争中最大的失败,对明朝的威信产生了巨大的动摇。此后,为了挽回局面,明成祖发动五次亲征,不过也未能将蒙古彻底击垮。那么永乐的第一次北伐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呢?

时间还得从明初说起。1388年,朱元璋派遣蓝玉北伐北元,蓝玉在呼伦贝尔一带击溃了北元最后的有生力量,北元天元帝被迫向和林转移。此战后,呼伦贝尔一带的兀良哈部投降明朝,明朝设朵颜三卫。


蓝玉北伐后的局势

当时,蒙古主要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蒙古是过去突厥、铁勒、回鹘融入蒙古的部分,被称为“瓦剌”,东蒙古则是传统的蒙古部落,明朝将之蔑称为“鞑靼”。天元帝逃到土拉河后,西蒙古(瓦剌)哈什哈家族支持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将之杀死。此后,蒙古大汗就成为了鞑靼和瓦剌号令蒙古的工具和傀儡,真正掌握大权则是丞相,又称“太师”。同时,元朝的国号、年号也被放弃,北元宣告灭亡,蒙古进入“太师时代”。

太师时代,为了争夺对大汗的控制权,瓦剌和鞑靼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双方势如水火。纷争首先是从瓦剌内部开始的。杀天元帝后,也速迭儿称汗,并将汗廷西迁瓦剌,这个时期的大汗自然被瓦剌控制。1391年,也速迭儿病逝,其子恩克即位。1394年,乌格齐哈什哈杀恩克,拥立买的里八剌为额勒伯克汗,同时任命绰罗斯家族的浩海达裕为“太师”。之后,哈什哈家族和绰罗斯家族就开始争夺大汗控制权。

不久,浩海达裕在瓦剌内斗中被杀,其子马哈木继任为太师。哈什哈对此非常不满,他发动政变,杀额勒伯克汗,拥立了坤帖木儿汗。而马哈木又在1402年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政变,杀哈什哈和坤帖木儿汗,成为了瓦剌的实际掌权人。

见大汗被杀,鞑靼领袖阿鲁台就在1403年拥立鬼力赤为汗。从1403年到1408,鞑靼和瓦剌为了争夺和林,多次开战。1408年,元朝宗室后裔本雅失里从中亚帖木儿王庭返回蒙古后,阿鲁台就杀鬼力赤,拥本雅失里为汗。从此,大汗之位又转入忽必烈系了。


瓦剌和鞑靼为了获得明朝的支持,都极力向明朝示好。而明朝见则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极力分化两者,防止蒙古统一,所谓“使各为心,则易制,若并为一,则难图”。当时,阿鲁台控制大汗,势力更强。加上鞑靼和明朝接壤的地方更多,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明朝选择支持瓦剌,打击鞑靼。

1409年,朱棣派遣使者到蒙古各部进行招抚,马哈木接受招抚,被封为顺宁王、而吉尔吉斯部的太平(哈什哈之子)被封为了“贤义王”、辉特部首领把秃孛罗被封为“安乐王”。得到了明朝的册封后,就等于拥有了朝贡贸易的特权。而通过朝贡贸易,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赏赐。常规而言,赏赐的价值是朝贡货物价值的两倍。瓦剌得到朝贡特权,无疑会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鞑靼部的阿鲁台见状,也请求明成祖册封。当时阿鲁台的游牧地点在克鲁伦河一带,距离兀良哈三部游牧的呼伦贝尔很近,为此阿鲁台不断拉拢兀良哈三部。但兀良哈三部又接受了明朝的册封为“朵颜三卫”,名义上隶属于明朝。阿鲁台对兀良哈的拉拢让朱棣难以接受,因而拒绝册封阿鲁台。


阿鲁台

阿鲁台对瓦剌被册封的不满,于是当年就带领大军进攻瓦剌,结果被马哈木击败。此战后,和林被瓦剌占据,直到16世纪的达延汗崛起,鞑靼才收复了和林。失败后,阿鲁台和本雅失里退守克鲁伦河休养。

阿鲁台战败后,瓦剌也就更加强盛,明朝也就转为扶持鞑靼。这年秋季,明朝派遣著名的外交家郭冀到鞑靼,原本是想和阿鲁台谈判,建立封贡关系。但双方有难以调节的矛盾,阿鲁台拒绝向明朝称臣,并杀外交家郭冀。

消息传到明朝,朱棣大怒,说“朕以至诚待之,遣使还其部属。乃执杀使臣,欲肆剽掠,敢肆志如是耶。逆命者,必歼除之耳!”。于是,朱棣决定对鞑靼发动北伐。朱棣选择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最多的淇国公丘福担任大将军,并以武城侯王聪为左副将军,同安侯火真为右副将军,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一共调集了10万大军。


克鲁伦河的地点

可明朝军队虽多,但想要北伐胜利,那还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大军北伐,必定是浩浩荡荡,其行踪必然在草原暴露无遗。而蒙古人则善于打游击战,这时候明军在明,蒙古在暗处,只要鞑靼提高警惕,那明军就根本找不到鞑靼军队的位置。其次,十万大军出征,但其中可能只有其中少部分是正规军,后面大多数军队都是运输物资的后勤部队。骑兵行动速度快,后勤部队运输慢,难以协调。如果走慢了,大军就无法追击鞑靼,如果走快了,补给跟不上,后勤部队也很容易遭到袭击,导致军心溃散。第三,明军必须速战速决,如果时间长,粮草不济,也会让部队陷入绝境。


丘福北伐线路地图

为了迅速找到鞑靼的主力,并与之决战,丘福带领一千多的骑兵作为前锋很快就到达了胪朐河(克鲁伦河)。但丘福并未发现鞑靼主力,只是击退了一些“游骑”,也就是散兵游勇。他渡河河得知阿鲁台距离自己有三十里,于是不等后续部队到达,就立即追击。


可丘福每次和鞑靼军队接战,鞑靼都“佯败而退”。我认为这不是佯败,而是蒙古常规的一种战术。蒙古军初战,一般开始都是接战就退,这种一种疲兵之计,让对方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对方停下来休憩,蒙古人有骑马杀来。对方想和蒙古人决战,蒙古人就会利用骑兵的机动性避开。等对方精疲力尽时,再决战。

丘福不断追击鞑靼军,但始终觉得差一点就追上了。最终,丘福的部队精疲力尽,被鞑靼军队猎杀。至于后续的部队,则主要是运输大队,战斗力有限,在鞑靼的进攻下也是必败的了。所以,这次丘福出征,实则全军覆没。

丘福北伐,是明朝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严重动摇了明朝在漠北的威望。为了挽回损失,朱棣后来进行了五次亲征,每次亲征的规模都远超丘福北伐。那么朱棣的亲征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有机会我再详细谈谈每次亲征的情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