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绍康老师指导孩子表演堂戏
“感谢小姐好心意,给我送银又送衣……”
1月15日,巴东县溪丘湾乡白杨坪村,谭绍康家的院坝里,三名小学生给村民表演《堂戏》,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放假啦,我们今天专程来看(谭绍康)爷爷的。”
溪丘湾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宋佳琪告诉记者,
她非常喜欢堂戏表演,
尤其是扮演小旦角色,
十分有趣。
当天,李静、贾泽栋、贾继武等堂戏、皮影戏非遗传承州级、县级代表,非遗爱好者龚宇轩和小学生宋佳琪、焦诚鑫、谭钰萌,一同给谭绍康老师拜早年,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说变化、谈感想。
“我们今年一共演出堂戏50多场次,有差不多万人观看。”
李静说。
“今年我在表演皮影时动作更流畅,唱腔更浑厚、起伏更稳。”
龚宇轩接着说。
表演《堂戏》
“我现在不仅会唱《送寒衣》,还学会了《巧断姻缘》。”
宋佳琪、焦诚鑫、谭钰萌三个小朋友
争着跟谭绍康爷爷
分享一年的心得和变化。
听了大家的分享,
谭绍康满脸笑容,
叮嘱大家一定要把先祖文化
传承好、弘扬好。
今年80多岁的谭绍康是溪丘湾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退休老师,曾在基层文化工作岗位工作40余年。40年里,他累计组织堂戏、皮影戏、民间花灯等表演队180支,3000多人参与演出。即便退休了,他依然坚守在基层文化战线,弘扬和传承当地民间文化。2007年,谭绍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上榜第一季度“湖北好人”,同年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谭绍康改革创新堂戏、皮影戏,改黑白皮影为彩色,把堂戏单一的音乐旋律伴奏变为和声伴奏;组织编写了《巴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手册》,走进中小学校园指导开设“非遗课堂”,辅导学生排练巴东堂戏与民间歌舞,深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孩子们婉转悠扬的花鼓调,
把堂戏的剧情演绎得更加跌宕感人。
冬日暖阳热乎乎地温暖着村庄。
悠扬的二胡旋律
吸引附近村民前来围观,
大家说着、笑着,
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这几个孩子演得真不错!”
现场村民称赞不已。
据了解,谭绍康退休后,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用12年时间,沿着长江、神农溪流域,挖掘、整理散布在民间的山民歌、堂戏、皮影戏和地方风俗、笑话、诗联、民间谚语等,行走数万公里,撰稿近200万字,出版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故事书籍《呼唤神农溪》《梦唤神农溪》《召唤神农溪》三部书籍。
同时,谭绍康先后培养民间艺人1000多人,培养省级、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人,推动巴东堂戏、皮影戏等民间文化走出峡江、走进都市。
“今天确实挺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感受到了大家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也让我看到了先祖文化传承的希望。”
谭绍康感叹。
非遗是民间文化瑰宝,
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守护和传承,
才能让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非遗
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 来源 : 巴东发布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