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田地里,农机手正在进行小麦植保作业。 受访者供图

从2021年的4000多亩到2024年底的5.8万多亩,安徽省农垦集团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大路村合作开展的社会化服务“大路模式”,如今已拓展到长丰县杨庙镇、罗塘镇、义井镇3个乡镇16个村。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和安徽农垦集团合作后发现,原来我已经‘落伍’了。”记者来到大路村,村党支部书记董永含掰着手指细数着几年来的变化:2021年秋季双方开始合作,2022年小麦亩产达到856斤,2023年亩产946斤,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安徽农垦的丰收密码是什么?近年来,安徽农垦坚定履行“粮食安全国家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职责使命,全力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安徽省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贡献力量。安徽农垦自有耕地播种面积70多万亩,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在全省种植面积已达到170多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农垦”。

农垦的优势在哪里?

与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相比,安徽农垦作为农业生产“国家队”,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在哪里?

“我虽然种了十多年的地,但真要说到农业技术,很多地方还是讲不明白,农垦的技术人员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在哪里。”桐城市双龙村村民姚远胜过去是一名种粮大户。2023年,安徽农垦与桐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注册成立安徽农垦集团(桐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垦桐公司”),姚远胜也迎来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网格员,管理600亩土地。

姚远胜回忆道:“去年9月15日刮台风,安徽农垦的技术人员提前几天就通知我们打药预防稻飞虱,防止倒伏和减产。种子和农资价格也下降了,原先买化肥要3000元/吨,现在只需花费2500元/吨左右。另外,粮食销路也不用愁了,安徽农垦统一收购,大伙儿只要安心种好地就行了。”

姚远胜的经历道出了安徽农垦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两大优势——技术力量强和全产业链经营。

按照《安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安徽农垦加快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院士团队合作,从2023年开始,投资3亿元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开展小麦、水稻、大豆等新品种选育和绿色高产技术攻关及集成示范。2023年,安徽农垦小麦亩均单产522公斤、水稻亩均单产631公斤、大豆亩均单产173公斤。

“目前,安徽农垦的自营农场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机械化率99%,农机总动力达49万千瓦,相当于一亩地的农机水平达1万千瓦,无论是种植水平还是基础设施都高于周边的农村。平均下来,周年粮食单产要比地方高100公斤左右。”安徽农垦集团副总农艺师、农服公司党支部书记徐世园告诉记者,“我们抽调各个农场的技术、业务骨干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示范引领地方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粮食产量,提升农民收入。”

2021年4月,安徽农垦与长丰县达成垦地合作,大圹圩农场的技术人员来到长丰县,以大路村为“原点”,逐步打开局面;垦桐公司的骨干力量则主要来自龙亢农场——这两个农场种植技术好、经营效益优良。他们将农场的先进种植、经营经验用来指导地方农业生产,很快就获得了农民的认可。

在安徽农垦,种子由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供应,该公司自有品种达60多个;化肥、农药等农资由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集中采购;农产品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由安徽省农垦农产品有限公司、各个农场公司和米面加工企业负责。通过统筹协调下属企业,安徽农垦构建起覆盖种源保障、农资销售、农机服务、农技指导、订单回购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目前,安徽农垦已在全省11个地市、38个县(市、区)、167个乡镇、469个村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村企合作、双控一服务、全产业链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随着“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徽农垦的“五统一”管理措施(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农艺措施、统一产品回收)也在地方推广开来,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服务的土地农作物亩均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怎样实现联农带农?

垦地合作逐渐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如何才能联农带农、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呢?

在安徽农垦与长丰县联合打造的“农垦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大路模式”中,农垦负责资金投入、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粮食回收和统一核算,村集体负责集中流转村民土地,组织农民开展种植和管理,农民被聘请为“网格员”落实生产任务,负责农田管理及农作物的全程管护。获得的利润实行“532”分配法——农垦50%,村集体30%,职业农民20%,农垦、村集体、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改变立竿见影——过去村民们“各自为战”,一个人最多种200亩地,现在全村4000多亩土地,仅需要6名网格员就能完成日常管理;以前大多只种一季水稻,收成基本“靠天收”,如今是“一年两茬”,每年种一季小麦和一季水稻或高粱,土地复种率大大提升,遵循安徽农垦的操作规程,全程精细化管理;过去种粮没有多少收益,到现在每年能有200多万元的效益,村集体收入大大增加,农民不仅可以上班领工资,年底还能获得分红。

农垦社会化服务还带动了当地农机力量的提升。在大路村的农机大院,只见一排东方红拖拉机、4台收割机,各色农机具一应俱全。“过去村民种地规模只有几亩,用的都是小农机,与安徽农垦合作后,种植规模提升了,需要符合要求的大型农机。村里的一个大户投入近100多万元,购置了相关农机装备。现在,聘请农机手一年支出的工资就达30多万元。”大路村网格员陈良玉介绍。植保不再是农民背着药罐打药,而是普遍采用无人机。当地的飞手有近20人,技术熟练的飞手每年有5万元收入。

蚌埠市怀远县与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的社会化服务以“双控一服务”(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回购、全程社会化服务)为主推模式。目前龙亢农场在怀远县开展社会化服务25.9万亩,作业服务达100万亩次以上。

龙亢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控一服务”模式把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理念、机械装备、金融资源等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全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龙亢农场公司建立“322”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即龙亢农场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每斤加价0.03元回购农户粮食,再支付农户0.02元的运送费用、村集体经济组织0.02元的服务费。

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双控一服务”模式的成效——小麦亩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亩均节约成本90元、亩均增收300元;徐圩乡3个行政村与龙亢农场开展社会化服务合作,实现农户增收87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44万元。

“最初,安徽农垦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是‘订单加要素加托管’,以订单生产驱动打造基地,以农资托管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随着‘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将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徐世园说。

截至目前,农垦集团已在省内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260.6万亩,累计服务面积达1263万亩次,带动地方粮食增产6600万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