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随着一大批英雄人物的退场,三国后期似乎成了诸葛亮的独角戏。
随后司马家族粉墨登场,以三代人的努力篡夺了曹魏天下。
有人以此推测,早在司马懿入仕时便有篡权之心,这其实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视角。
即使他有不臣之心,他所侍奉的曹家三代君主也并非庸主。
曹叡影视剧形象
比起打下江山的曹操和代汉自立的曹丕,曹叡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在《三国演义》中更像是司马懿的陪衬。
然而,在曹叡手下,司马懿始终战战兢兢、不敢丝毫造次。
那么,曹叡到底多厉害,即使沉迷酒色也能让老狐狸司马懿畏惧不已?
一、年轻的天子
曹叡影视剧形象
曹叡是曹家的第三代掌门人,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他没有祖父征战天下的战功,没有父亲代汉自立的作为,比起文治武功的父祖,曹叡更像是个“小透明”。
甄夫人影视剧形象
或许他的母亲甄夫人都比他的知名度高。
尽管出身贵胄,曹叡的少年时期却过得并不顺利。
祖父曹操对曹叡倒是寄予厚望,甚至给出了“我家基业有你可旺三代”的高度评价。
但父亲曹丕对于曹叡的态度却非常值得玩味。
曹丕影视剧形象
一方面,曹丕选择了大儒郑称、高堂隆作为师傅,教授经义,还为他迎娶了大族女儿作为王后。
但另一方面,黄初二年曹丕赐死了曹叡的母亲甄氏,废曹叡为侯,还勒令其认郭皇后为母。
一直到曹丕临去世之前几天,才选定唯一成年的儿子曹叡作为太子。
生母被杀、立储存疑,少年时期的变故让曹叡的性格变得阴鸷而多疑,这在其之后的执政生涯中便可见一斑。
由于迟迟没有被立为储君,曹叡在登基之前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前朝事务,诸位大臣对这位君主也并不了解,于是推举刘晔为代表与新皇帝交谈。
交谈数个时辰后,刘晔对诸位大臣说:“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我们这位新皇帝有秦皇汉武的气魄,只是才能上稍差一点。
二、握权柄,御强敌:年轻皇帝的手段
曹叡去世前,为曹叡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
其中曹真和曹休是宗室的代表,抓紧军权;司马懿和陈群是士族的代表,文臣之首。这套辅政班子从出身到职务上分配合理,天衣无缝。
曹叡影视剧形象
只可惜,曹叡很快就证明,自己并不需要这样的班子。
皇帝新丧,吴蜀两国都开始躁动。
孙权领兵进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时忠臣皆劝进应当发兵援助。
然而,之前从未带过兵的曹叡却清晰地判断出了战场局势:东吴擅水战此次却陆上攻城,无非是趁文聘防守不严而已。如今双方僵持,不久东吴必撤兵。
果然,孙权撤军后曹叡又派兵阻截追击,吴军大败。
之后,曹叡又命司马懿守荆州、曹休攻淮南,不但打击了东吴的北伐势头,还趁此机会将两位辅政大臣调离中央,可谓一石二鸟。
同时,曹叡将曹真也调往关中镇守,朝中仅剩陈群这样一位文臣。
曹叡影视剧形象
如此,曹丕精心设计的辅政大臣成了“摆设”,曹叡的执政再也不受任何辅政大臣的干扰,所谓“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
曹叡继位两年后,最大的威胁到来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兵北伐。
如果说抵挡孙权的北伐只是小打小闹,那么对诸葛亮北伐的态度和手段才展现了曹叡天生的军政手腕。
由于东吴率先北伐,因此平定之后曹魏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东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彻底出乎曹魏君臣的意料,转瞬之间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战而降。
蜀军兵临渭水,直逼长安。
短暂的惊讶后,曹叡很快开始了非常明智的人员调配。
派大将军曹真和张郃前往关中,再加上在关中经营多年的郭淮,司马懿也被从荆州调往关中,曹魏帝国的各路名将齐登场。
此外,曹叡还亲自坐镇长安,以稳定军心。
就这样,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随着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曹真在箕谷大败赵云、邓芝而宣告失败。
此后曹真病逝,曹叡便任命司马懿为西部战区一把手。
在与诸葛亮的数次交锋中,司马懿曾给曹叡数次进言希望主动出兵,曹叡都能识破这是司马懿希望借自己的圣旨来压众将求战之心,于是配合司马懿的龟缩政策,最后活活耗死了诸葛亮,解决了西部大患。
除了数次抵御吴蜀的大规模北伐,曹叡还任用司马懿四方征讨,先后在新城斩杀孟达收复东三郡,大破公孙渊收复辽东。
君臣二人看上去是一副互相信任的美好模样。
三、司马懿与曹叡:关系微妙的君臣二人
然而,尽管在曹叡手下得到重用,屡立战功,位极人臣。
司马懿却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因为他知道,曹叡不是任由臣子坐大的庸主,一旦自己没有用处了,马上就会面临“兔死狗烹”的下场。
司马懿在征辽东之前便在诗歌中写道“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以表现自己毫无恋权之心。
十几年来,司马懿见到了曹叡的狠辣果决,处理宗室毫不手软。同时他也非常清楚曹叡的军政能力。
因此在曹叡在位时,司马懿一点不臣之心都不敢有。
有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年老的司马懿不可能掀起什么波澜,他的剧本就应该以“大魏诸葛亮”的身份了结此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大魏忠臣簿中。
不过在曹叡眼中,司马懿这种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既然已死,那么司马懿也没有必要留太久了。
在诸葛亮去世后,曹叡在压抑多年后突然得到释放,开始纵情声色,大修土木。
此时的他依然在考验司马懿,一旦司马懿在此时露出任何不臣之心,便可以找机会将其除掉。
只是长期的放纵使得曹叡不足四十岁便生命垂危。
临死前,曹叡召司马懿前来,司马懿认为是要杀掉自己,畏畏缩缩不敢前往。
曹叡也相信了司马懿,将后事托孤与他,却不想低估了司马懿的忍耐力,就此埋下了祸根。
纵观曹叡短暂的君主生涯,通过军政手段独揽大权,在大事小情上判断准确、行动果断,当得上“明帝”的谥号,也难怪即使沉迷酒色司马懿也害怕他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资治通鉴》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