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初三女生在大连的街头,发现一家快餐店门前铺设的地砖上,有20多块上面疑似有化石的痕迹,好像角石、鹦鹉螺、海百合等古老海洋生物。经专家鉴定,这些的确属于化石,而且距今的时间非常久远,大约在4.8亿至4.4亿年之间,具有一定的科普价值。



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这些化石的前身是角石、鹦鹉螺、海百合等古老海洋生物。当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软体组织很快会被微生物分解,但骨骼、外壳等坚硬组织得以保存下来。

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这些外壳在生物死亡后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潜在来源。鹦鹉螺和海百合的坚硬部分,如外壳和骨骼,同样具有保存为化石的潜力。



此后经历了沉积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物遗骸被水流或风力搬运到沉积环境中,逐渐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沉积物在压实过程中,会排挤掉其中的水分和空气,使得生物遗骸与周围的沉积物紧密结合。

接下来是成岩作用过程。在沉积物被埋藏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沉积物逐渐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遗骸中的有机物质被逐渐替换为无机矿物,如钙质、硅质等,从而实现了生物遗骸的矿物化。



地壳运动和抬升作用。数千万年至数亿年后,由于地壳运动,这些含有化石的沉积岩被抬升到接近地表的位置。地壳的抬升使得原本深埋地下的化石得以暴露或接近地表,为后续的侵蚀和发现提供了条件。

化石为何会出现在地砖上?

在遥远的奥陶纪(距今约4.8亿至4.4亿年),大连地区曾是海洋环境,生活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如角石、鹦鹉螺、海百合等。这些生物在死亡后,其遗骸被水流或风力搬运到沉积环境中,并逐渐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在压实过程中逐渐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遗骸中的有机物质被逐渐替换为无机矿物,如钙质、硅质等,从而实现了生物遗骸的矿物化,形成了化石。

在大连地区,沉积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特别是在大连的复州湾到长兴岛这一带区域,以及旅顺等地,就存在着很多这种藏有化石的沉积岩(石灰岩)。这些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很可能包含了已经形成的化石。经过切割、抛光等加工处理后,这些含有化石的岩石被用作地砖等建筑材料。



当地砖铺设在街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常的风吹雨打,一些地砖表面的沉积岩层逐渐磨损或破损,使得嵌入其中的化石得以显露出来。

这些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远古海洋生物和地球历史的重要线索。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数亿年前古生物的样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



这些化石需要进行保护吗?

这些化石保存了数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信息,是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见证。它们不仅展示了奥陶纪时期的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同时,化石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可以作为生动的教材,帮助公众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知识。在大连街头,这些化石无疑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古生物的机会。



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受到国家保护。大连街头的这些化石虽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中,不需要进行特殊的保护,但仍具有一定的科普价值,因此也应受到相应的保护。

对于已经铺设在街头的化石地砖,建议可以采取原地保护措施,如设置保护标识、加强日常巡查等,防止人为破坏和污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这些化石迁移到更安全的场所进行保护,如博物馆、科研机构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化石资源,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科普教育服务。%ME_PASTEBI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