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艺术界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事,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在赴美演出后,趁机滞留在美国,领队齐淑芬给出的理由更令人不齿。
让我们重拾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事发经过,回溯齐淑芳不寻常的成名之路,寻找滞留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
齐淑芬于1944年出生于河北晋州的一个京剧世家,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她的姑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京剧演员,父母也都是京剧爱好者。
她开始拜师学习京剧是在13岁那年,师从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张美娟不仅是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京剧武旦,也是齐淑芬的嫂子。
张美娟对齐淑芳的培养格外用心严格,在她的严格训练下,齐淑芬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武艺、音乐和表演训练,表演技能取得神速的进步。
三年后,齐淑芳就达到了能为国家领导人演出的水平,她曾为毛主席演出过《三战张月娥》,并获得主席的称赞。
在张美娟的推荐下,齐淑芳考入上海戏曲学校京剧班深造,师从松雪芳;在她毕业那年,上海京剧院接纳了小有名气的齐淑芳。
后来,齐淑芳刻苦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她的代表作《火凤凰》等获得首届华东戏剧艺术节首奖。不久,齐淑芬开始随上海京剧院赴国外演出。
齐淑芳在德国汉堡艺术节上,她的表演以高难度的踢枪、武打和芭蕾托举动作震惊观众,在巴黎大剧院的演出也引起轰动。
齐淑芳主演的《青石山》《白蛇传》《秋江》等戏也在维也纳国际艺术节上获得巨大成功,被评为“技压群雄的艺术家”。
真正让齐淑芬出名的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他在剧中成功塑造“小常宝”一角,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1988年,一位美国商人被齐淑芬的表演所打动,邀请剧组赴美演出,这本应是一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机,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唏嘘的离别。
《智取威虎山》剧组在美国的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但随之而来,却是整个剧组三十多人集体选择滞留美国的震惊之举。
剧组的行为不仅让国内剧团领导震惊失望,更让齐淑芬的丈夫心碎不已。她们的决定不仅是对剧团的忽视,也是对家庭责任的背离。
在美国也并非想象中的美好,最初的演出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美国观众对京剧的兴趣迅速下降。
剧组很快陷入经济困境,不少成员不得不从事最基础的劳动工作维持生计,为此,一些团员选择了回国认错,而另一些则继续留在异国他乡艰难求存。
直到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施以援手,情况才有所改善;2003年,齐淑芬带领的京剧团终于在百老汇取得首演成功,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贡献奖。
2008年,相隔二十年后,齐淑芬重返故里,此时的丈夫已经重组家庭,不仅儿女双全,还成为了国家一级作曲家。
当媒体追问齐淑芳留在美国的原因时,他给出的解释是:“留美是为了推广京剧艺术,让海外华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可是,这样的说辞,大众相信吗?
如果真的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为什么要以背叛祖国、抛弃亲人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打着“传播文化”旗号的行为,实际上暴露了个人在名利诱惑面前的软弱。
齐淑芳的选择或许实现了个人的某些追求,但付出的代价是亲情的割裂、信任的崩塌,以及无法挽回的道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