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军番号改编,各野战军也成立兵团,组建16个兵团当中。少数几个兵团显得特殊,军政一肩挑,如4兵团、12兵团。

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由陈赓担任;12兵团司令兼政委由萧劲光担任,他俩可都是军中的老资格,1922年入党。



萧劲光在东北工作时的职务很高,一开始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兼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2兵团司令等职。而陈赓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公开职务一直是4纵司令,但在任用上,职务可不低。

上级让4纵、9纵、西北民主联军组成一支战略军,被称为陈谢集团,该指挥机构与后来的兵团不同,只有前敌委员会,陈赓担任书记,谢富治担任搭档。

陈谢大军在刘邓挺进大别山后,作为另一路大军,南渡黄河直插豫西、伏牛山,可以策应西北野战军,以及刘邓大军。他们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开辟豫西、陕南根据地,与刘邓在中原开辟的桐柏军区、江汉军区连成一片。

1948年,陈谢集团与刘邓大军会合,该指挥机构就不存在了。依然担任下辖纵队司令,参加宛东战役、宛西战役,淮海战役。但很多时候,这些战役,陈赓发挥极为重要的领导作用。



1949年,中野改为二野,组建兵团,陈赓担任4兵团司令兼政委,上级没有给他配备政委,让他军政一肩挑。

一般情况下,军队要配备军事主官、政治主官,因为各有分工。军事主官主管作战,政工干部抓军事以外的各项工作。

如果上级让干部军政一肩挑,从一方面反映对方能力足够强,有些干部不善于政治,只善于打仗;军政双肩,意味着各方面能力都是可以的。

还有一点,就是怕掣肘,军政主官在作战方面意见不同,容易影响战绩。陈赓兵团渡江南下的作战任务是明确的,一开始要攻占南京,接管南京。后来改为迂回敌人背后,隔断汤恩伯与白崇禧之间的联系。部队挺进江西后,一路横扫。

二野的任务解放大西南,四兵团的任务经桂西、黔西,直捣云南。大迂回,要插到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往回打,干净彻底地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



陈赓兵团司令部领导班子精干,只有他和副司令兼参谋长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他们一个具体负责军事工作,一个负责具体政治工作。

从领导班子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兼任两个职务,放到其他兵团,司令是司令,政委是政委,副司令是副司令,参谋长是参谋长,副政委是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是政治部主任。三个人就把兵团的分工给解决,战斗效率很快。

在渡江作战后,他还在一段时间划归四野指挥,也由军委指挥等,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战略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