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南市国学经典研究会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2025年1月21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涂可国同志治丧办公室讣告: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涂可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20日16时5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64岁。


涂可国,男,湖北黄冈麻城市人,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儒学、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

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资深专家,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家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涂可国的社会哲学、社会文化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他是社会儒学、道德儒学和文化儒学的开创者、倡导者,儒学“新泰山学派”的主要代表,建构了较为系统的儒家责任伦理学体系。

入职以来,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合作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合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以及外交部、中宣部委托课题等30多项。出版个人专著《社会哲学》、《儒学与人的发展》、《文化中国导引》、《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合著《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文明山东》、《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学原理》等7部,主编《中国文化新体系》、《鲁商文化概论》、《文化儒学研究》、《社会儒学研究》、《社会文化导论》、《山东文化蓝皮书》(一共十本)和《中国文化研究丛书》、《中国文化论衡》(2016-2019年)、《国际儒学论丛》集刊等论著及参著40多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400余篇。


涂可国:辛勤耕耘 大胆创新

涂可国,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资深专家,从事儒学、哲学和文化研究30多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家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家人才库”、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入库专家、首批齐鲁文化英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关键词:著作

涂可国所长共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2部,主编及参著40多部。其中儒学研究方面,出版专著《儒学与人的发展》,主编《儒家哲学文库》《儒家哲学研究丛书》《荀子思想研究》《黄玉顺生活儒学研究》《社会儒学论丛》等,在《哲学研究》《文史哲》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文章90多篇。哲学研究方面,出版个人专著《社会哲学》,参与主编《和谐哲学》,发表文章60多篇。文化研究方面,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



主持众多重要课题

涂可国所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对人发展的影响研究”(2011年结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儒家伦理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儒家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生态伦理研究”“儒家哲学研究丛书”等10余项、外交部委托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公共外交”、中宣部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基本框架研究”“先进文化的内涵、标准与主要表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等5项,以及其他各级各类项目30多项。

获得良好学术社会反响

涂可国所长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合作)、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合作)。其中,担任副主编的《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获二等奖5项:一是合作撰写的论文《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二是个人专著《社会哲学》,三是独立论文《论儒学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悖论及其影响》,四是主编的著作《山东文化蓝皮书2010: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报告》,五是个人专著《儒学与人的发展》;独立论文《文化的价值分析》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论儒学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悖论及其影响》等2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摘登或转载,参写的《倡导孔繁森精神》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儒家哲学、儒学人学、儒家文化研究多有建树,

是社会儒学和文化儒学的创立者、倡导者之一;社会哲学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国内影响较大;开创了社会文化范式,对中国文化和山东文化做了系统阐发。尤其是精心致力于儒家责任伦理学研究和创建,为汲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心智。

关键词:文章

涂可国所长发表论文、研究报告300余篇。其中主编《中国文化新体系》《鲁商文化概论》《社会文化导论》《山东文化蓝皮书》和《中国文化研究丛书》《中国文化论衡》集刊等,发表文章80多篇。2017年精品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在CSSCI来源期刊上一共发表论文10篇。在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考核中,个人总分位列全院第一名。

文化儒学包括四个层面,即作为思想内容的文化儒学、作为功能实现的文化儒学、作为存在形态的社会儒学和作为象征图像的文化儒学。文化儒学理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儒家文化思想的阐释,二是对儒学与文化双向互动关系的研究,三是对儒学文化功能的阐发,四是对儒学文化遗存的阐发,五是对儒学文化图像的探讨。它除了具有助成儒学的结构优化、强化儒学的整合统一、促进儒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之外,还具有完善儒家思想体系、强化儒学的现代定力的作用。文化儒学应当从以下方面去建构:建构儒家文化思想本体、推动儒学与文化的互动和完善儒学文化存在形态。

——《文化儒学——当代儒学新形态》

作为一种儒学的新兴形态,社会儒学尚处于初创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对“社会”概念理解上存在差异和理论出发点、研究视角各有不同。社会儒学必须顾及到源远流长的儒学历史形态,而建构一种贯通古今中外的儒学形态。要建构较为完善的普通社会儒学,就应明确其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这就是深入探讨儒家的社会活动论、社会理想论、社会结构论、社会关系论、社会分层论、社会规范论、社会价值论等。儒学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思想资源,儒学的社会功能仍然在不断呈现,儒学的历史遗存得到保护和充实,社会儒学的学理基础扎实有力,这些为社会儒学构建提供了可能性条件。而“返本开新”“体用无间”和“反向格义”则是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儒学的重要方法路径。

——《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

家所彰显的爱众、得众、济众、容众和从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瘼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一方面,它对于一些对群众缺乏仁爱之心的官员来说不无某种劝诫教育作用。当前部分官员不体察民情民意,群众观念淡薄,少数领导官气十足,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对人民群众指手画脚,态度蛮横,“冷、硬、推、拖、顶”。少数干部不仅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欺压百姓,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疏远乃至紧张。学习借鉴先秦儒家的群众责任观,相信有助于领导干部培养爱众、济众、容众和从众的情怀和行为。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推进以德治国和以德治民治理方略的实施。国以民为主,不论是国家政权的获取,还是政权的巩固和维护,以至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参与。儒家倡导的群众责任观主体和重点无疑是为政者,它们要求当权者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德性修养,也要求掌权者要治理民事,以协调好官民关系,真正履行好为民、爱民的责任,做到执政为民。

——《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