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圈内的事,一位古玩商贩有天接到电话,是朋友阿超(化名)打来的,说是让他去乡下一趟,打个配合。
原来阿超在乡下一户人家里收货,发现一个老木柜子,里面乱七八糟的堆满了各种物件,都是些铜锁、衣物、硬币还有锅碗瓢盆等杂物。
柜子是老的,但榆楠混搭,不是什么特别名贵的木材,而阿超敏锐的在里面发现了一只笔筒,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油腻灰尘覆盖,看不到本来的面目。
他用手指悄悄地一抹,待看清楚这只笔筒的真实面目,心里大致判定这是黄花梨材质,清代的,价值不低。
但他不动声色又放了回去,表现出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然后和那位50多岁的农户说:“就这柜子还行,其他的都是破烂,你卖多少钱。”
农户想了想说道:“以前也有人收,但是价格不满意,这样吧你出个价我觉得可以就马上卖!”
阿超开了个4000元的价格,想把整个柜子和里面的“杂物”一股脑带走,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之法。其实这种清民时期的两抽佛柜市场价也就一千元出头。
本以为农户会一口答应,没想到他表示要“考虑一下”,留个电话,回头要和家人商量卖不卖。
阿超心想这是看自己比较爽快,他想卖更高,于是便回去了。过了几天打电话叫古玩商下乡,让他配合“打压”。
然后古玩商便也装成收货贩子,假装不经意间去农户家收柜子,这次把柜子说得一无是处,报价压到2000元。
这还没完,随后又叫了两个同行去农户家,开价一个比一个低。古玩界有几个同行互相打配合,是很平常的事。
这下农户急了,主动联系阿超,要4000元卖给他。
这位阿超挺狠的,他从几次试探了解到,农户肯定没拿笔筒去鉴定过材质,那油腻灰尘积到厚厚的几层,恐怕很多年都没动过了。
所以自恃已经拿捏住农户,再次上门后,他唉声叹气地表示上次“看走眼”了,这柜子根本不值4000,不好意思不买了!
“哎呀,你怎么出尔反尔呢,不是说好了吗?”农户有点急了。
“没说好啊,上次我出价你说回去考虑,现在我也考虑了,不想要了。”阿超开始有恃无恐。
农户这次真的慌了,口气软了下来:“就算不值4000,那也值个一两千,你看着给吧。”
阿超却不慌不忙地说:“上次以为是什么好材质,能有利润,现在看起来不是什么好木头,所以收回去也没啥用啊,反而亏本。”
最后一番拉扯下来,阿超坚决表示不收柜子,然后表示看农户可怜,随便给点钱收点杂物算了,就当做好事了。
而这件黄花梨笔筒,当时阿超给的价格,仅仅只有60元。是买其他杂物的时候“顺带着”买走的,当时还特嫌弃的表示“很脏”,都是灰,要不是“同情心”起来了根本不会要。
回去后他马上小心翼翼地清理干净,鬼脸点缀木纹细致,包浆醇厚自然,果然是清代早期的黄花梨,传世的可以直接上拍卖,最终卖出了8万元。
他事后喝酒还和同行吹牛这次捡漏的事儿。但也是因为做事“太贪太绝”,后面因为一些事和同行闹翻了,转头同行就把真相告诉了那位乡下农户。
农户知道后当然找到阿超的古玩店,讨要说法。他表示这是“骗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忽悠,已经构成了“欺诈”,要么退还笔筒要么报警。
但阿超却无所谓的样子,全程没有监控只有一家之言,没有证据谁信呐?他还说:“古玩行自古就是眼力为上,自己没眼力留不住东西,就别怪别人捡漏,买定离手从来没有退货的规矩。”
他说的也有道理,古玩行的老规矩确实如此,你卖真货被人捡漏了,就要反悔。那卖假货给别人了,你会退货吗?更何况如今是假货比真货多得多,古玩商冒得风险也大。
但其他同行表示,做人留一线,好歹高价把柜子收了然后再捡漏,可阿超太贪了,这种做事风格很得罪人的。
对于此类古玩圈常见的事,你支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