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别署:大治、明轩,毕业于北京大学,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曾先后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精研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作品被关山月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和个人藏家收藏。

过去的2024年,陈治有3幅主题性创作作品,分别是为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而创作的《燕园情》(82cmx180cm),为北京海淀区新晋文化休闲综合体“砖窑里”创作的主题作品《岁月如歌•那时平常的一天》(120cmx240cm),以及为东方出版集团新书《走!去敦煌探窟》发布而创作的《丝路韶华》(238cmx123cm)。

绘古今丝路新章,评陈治《丝路韶华》

文/郑梧沐

2024年年底,东方出版集团新书《走!去敦煌探窟》发布之际,画家陈治的主题性心血之作《丝路韶华》正式亮相。这幅高238cm、宽123cm的画作,在《走!去敦煌探窟》暨东方读书会北京阅读推广基地揭牌仪式上一经展示,便获得了到场领导、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丝路韶华》在《走!去敦煌探窟》新书发布时亮相



在新书发布、画作亮相现场,陈治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学家柴剑虹老师合影

当我们的目光被《丝路韶华》牵引,思绪也不禁飘向这幅作品的灵感源泉——敦煌。敦煌,这座屹立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文化重镇,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长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敦煌壁画,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是古代艺术家们精湛技艺与深邃思想的不朽结晶。它融合佛教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敦煌文化不断与现代元素碰撞融合,绽放出新的光芒。画家陈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脉搏,他的《丝路韶华》便是这一融合的生动体现。深入钻研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后,陈治巧妙汲取其中热烈而醇厚的色调,营造出既复古又具有现代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氛围。



陈治主题性创作作品《丝路韶华》

《丝路韶华》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对敦煌壁画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它成功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精彩碰撞与深度融合。画面中,三位发色各异、年轻时尚的女性形象格外吸睛。她们站在敦煌壁画前,或专注欣赏,或轻声交流,眼神中满是对古老文化的好奇与敬畏。这三位女性,代表着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她们的出现为画面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女性们的交流姿态、表情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布置,都充满了现代生活的细节。这种现代元素的融入,让古老的敦煌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历史记忆,而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触手可及。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文化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



《丝路韶华》局部图

步入当下,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文化传承与交流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古老文化的新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这一倡议传承和发展了古代丝绸之路精神,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而《丝路韶华》中所展现的传统与现代融合、不同文化元素相互交流的特点,正与“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互鉴的理念高度契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丝路韶华》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使命。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文化纽带。它不仅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古韵,更呼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互鉴的理念,象征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重焕生机,寓意着“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蓬勃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图释:新书《走!去敦煌探窟》发布、画作《丝路韶华》亮相现场,(从左至右)柴剑虹(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学者)、李岩(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黄炫梓(常沙娜工作室创始人、策展人)、曾孜荣(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国博出版中心总编辑)四位嘉宾就“纸上游历,沉浸体验千年敦煌之美”这一主题展开对谈,最右为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编辑汤梦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文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陈治的《丝路韶华》正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以艺术为媒介,以文化为纽带,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着独特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本文作者:郑梧沐,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主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