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鼎鼎的闽剧的前身之一。然而,就像散落在中国广阔田野之上的众多“小众”传统戏曲一样,即便buff叠满,也没能阻止它日渐式微,甚至濒危的命运。近年屏南县文旅热度高涨,远道而来的人们会为了漫山火红的柿子打卡,却很少会停下脚步,聆听最纯正的四坪乡音。
直到,有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潘家挺自己其实不怎么会唱戏。
出生于福建宁德屏南四坪村一户普通农家,幼年丧母的他已经不记得妈妈的模样,只知道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平讲戏演员。尽管没遗传到母亲的表演天赋,但与生俱来的一腔热爱还是通过血脉继承了下来。
从清朝初年开始,在田间地头“散养”了300多年的平讲戏传承主要靠嘴,很少有曲谱和剧本留存。2021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潘家挺申请成立了屏南县四坪村平讲戏传习所,除了抢救性搜集整理老戏本以外,当务之急是重建戏班。
只不过,对于世代务农、刚解决好生活刚需没多久的乡亲来说,压箱底吃灰尘的戏本拿去没问题,看在从小看着长大的情分陪你玩个票也行,但你要我全职唱戏……生活不易,老乡婉拒。
还是得先搞钱。
自掏腰包掏不起,刷脸众筹也不是长久之计,潘家挺想到了当地政府。2020年,屏南县与高校联合成立了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就落户在四坪村。在研究院的帮助下,潘家挺把重建平讲戏戏班的申请材料递交到了乡政府。
钱的问题解决了,潘家挺终于有了放手一试的底气。2022年,传习所戏班的首演终于拉开帷幕,令人意外的是,他们没有选择传统的老剧目,而是原创了新本子,说说这几年的新变化:修葺一新的古厝,生意红火的啤酒屋、咖啡屋、民宿,全国首个大食物馆、全省首个乡村天文馆……把四坪从“小透明”到“网红村”的美丽“蝶变”用原汁原味的平讲戏唱出来。
那一天,四坪村的村民都来了,这样热闹的舞台已经40年没有出现过。那一天,潘家挺快乐得像个孩子,荒腔走板地全程跟唱。
现在,老艺人陆续回归舞台,四坪村平讲戏传习所的传统剧目修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让这个古老剧种走出乡村,收获更多外界,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潘家挺和传习所未来的奋斗方向。
这就是跃动于田野之上的文化生命力,在福建屏南、在接下来要去的广东佛山,在无数看似寻常、质朴的中国乡村,生生不息、四季常青。
编辑 | 陈亦阳
主编 | 张素桂
监制 | 林凌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