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 日消息,刚刚正式就任的特朗普将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同时还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如此高调宣布将要“退群”,可以说让世人有些目瞪口呆。
今天,就先来说说美国将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件事吧。
这些年来,面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国力,美西方可以说多策并举、煞费苦心遏制和打压,甚至污蔑中国发展。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美西方以环保、碳排放为幌子,其实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 “碳战争”。
曾几何时,美西方凭借其在传统工业时代积累的优势,试图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掌握绝对话语权,将碳排放作为限制中国等新兴国家发展的 “紧箍咒”。
他们一边挥舞着 “碳减排” 的大棒,指责中国等国的碳排放增长;一边又在自身利益面前,对真正的减排行动阳奉阴违。
但中国没有被美西方的 “碳大棒” 吓倒,而是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躬身入局。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们作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
这一承诺,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美西方 “碳打压” 的有力回应。
这样的义举,令国人曾捏了一把汗,也让美西方窃喜不已。
4年来,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碳达峰十大行动”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面,截至 2024 年 7 月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 12.06 亿千瓦,是 2020 年底的 2.25 倍,提前 6 年多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装机容量目标。
从 2020 年到 2023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 15.9% 提升至 17.9%。
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上,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后,“十四五” 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 7.3%。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也进展顺利,2024 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15.8%,较 2020 年增加 0.7 个百分点。
反观美国,特朗普执政时期,不顾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于 2017 年 6 月 1 日公开高调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沉重打击。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退出不仅增加了其他国家的碳减排负担,重创国际气候合作信心,也让自身在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上遭受重创。
拜登上任后,虽试图重塑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霸权,宣布了美国的气候目标:在 2030 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低 50% 至 52%(按照 2005 年水平),并力争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但实际行动却与承诺背道而驰,一边为争夺全球绿色治理的话语霸权,许下气候减排承诺;一边为促成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打着 “产能过剩” 的幌子,遏制打压中国绿色产业。
比如,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和光伏等关键领域加征关税,试图将光伏供应链引流到本土。这种 “既要又要” 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暴露了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自私与虚伪。
在欧洲,部分国家也在碳排放问题上表现出了动摇。随着欧洲汽车产业陷入低迷,欧盟此前制定的碳排放政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欧洲人民党呼吁撤销欧盟 2035 年禁止销售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型汽车的禁令,将汽车制造商 2025 年碳排放量比 2021 年的水平低约 15% 的要求推迟至 2027 年。
这无疑反映出在碳减排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为了自身产业利益,对原本的减排目标产生了怀疑。
随着时空演进,其结果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因为,中国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行动力“玩真的”,在这场博弈中成功破局,让美西方的 “碳打压” 策略彻底破产,如意算盘落了空。
令美西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中国不仅站在了全球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家园的道德制高点,更以实际行动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
中国的巨大绿色市场优势展现了出来,碳市场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 年 7 月和 2024 年 1 月,中国先后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截至 2024 年 8 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 4.76 亿吨、成交额达 279 亿元,碳价在每吨 90 元左右波动。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成就,让美西方的 “碳阴谋” 无所遁形。只能让美西方气急败坏,露出不讲诚信和“玩不起”的本来面目。
我们现在坐等,看看美西方还有什么话要说。它们很可能又会说:“其实,人类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预计的那么大……”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可以预见,未来,美西方如果“好好玩”,中国将继续在碳中和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果烂玩,中国也一定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如果美西方不收起他们的“小算盘”和“邪念”,真正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那么被时代潮流不断抛弃,将成为定局。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