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涛战胜但斌的消息,在过去一周内引爆,也引来私募圈内大佬们的围观。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024年后,宏观策略基金经理一记绝杀的战胜股票多头操盘手,多少颠覆了外界对这个行业的“认知”。
毕竟,宏观对冲基金压倒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20年了,过去几年最能赚钱的“桂冠”,从来是“最强人脑”(股票多头策略)和“最强大脑”(量化投资)之争。
但这一次,私募的局势,可能变了。
复盘来看,过去一年还有最“能涨”的私募策略,不是量化、不是但斌,甚至不是梁文涛。
将他们统统比下去的竟然是一家债券私募。
单项冠军竟是债券私募
资事堂注意到: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日前总结了一份2024年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榜单,一位杨姓基金经理夺得冠军。
这个榜单中,泓湖私募的梁文涛屈居第二,另一位数年前的私募冠军胡鲁滨(大禾投资)也在榜单中。
而拿到这个“单项冠军”的基金经理,目前操盘客户资产规模区间为20亿-50亿元,是一家注册于海南的私募机构。
更为关键的是:这家私募机构(后化名为S私募)主打债券策略,但相关产品的波动劲头战胜诸多宏观、股票策略。
这多少让人惊讶。
收益率超过260%
渠道数据还显示:S私募旗下的一只代表产品——2024年的年度回率报竟然达到264%。
该产品标注为“债券增强策略”,属于私募产品里“中高风险定位”的产品。
和国债ETF“同频共振”
不过,资事堂与百亿债券私募人士交流后发现,上述S债券私募的业绩并不令专业人士“惊奇”。
这位专业人士解释称:过去一年是债券大年,30年国债ETF在2024年的涨幅也达到22.81%(下图)。
加之,不少诸多债券管理人“放杠杆”博取收益,个别产品的收益率大幅超越主动权益,并不令人意外。
而对比S私募这只单年涨幅超200%的产品也可以发现,该产品的曲线走势与30年国债ETF走势非常相似,并在2024年四季度创出净值新高,实现了一种“一飞冲天”的架势。
是否存在高杠杆?
但即便国债ETF和期货品种表现强势,20%以上的投资品种的收益率,和260%的结果之间仍然有很大的“鸿沟”。
业内有猜测认为,不排除有些机构在使用高杠杆的投资策略“押注”债市,或是使用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债市。
有债券私募人士对资事堂表示:在许多情况下,债券策略管理人确实会使用杠杆来提高潜在收益。
这一方面是因为,债券的收益率通常较低,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中,基金经理经常使用杠杆以放大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有些债券基金本身就是固定收益杠杆基金,专门通过借贷或衍生品来放大收益是契约认可的投资策略。
但前述业内人士也表示:机构投资者中银行、险资通常拥有较好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杠杆提升收益的策略相对也更有“保护”。
而私募或对冲基金的“加杠杆”姿态更加激进,能否管理好相关的杠杆,取决于相关机构的内控机制和经理人的经验,但不可否认,有些机构未必能完全把握住。
“高收益”单品层出不穷
资事堂查阅相关代销平台发现,目前行业内,有部分中小型私募批量出现了“高收益”私募债券产品。
比如:一家规模不到5亿元的注册在三亚的私募机构,旗下纯债产品2024年的净值回报达到31%,相较于30年期国债ETF同期收益高出近十个百分点。
再如:一家私募创始人据称拥有银行投资、信托交易从业经历,旗下纯债策略产品2024年收益达到88%。
这些排在业绩前面的债券产品,跑赢了诸多百亿债券私募。
相比之下,来自第三方平台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老牌固收机构乐瑞资产的代表产品,过去一年的收益回报为15.43%;
另一家知名机构合晟资产代表产品在2024年获得四个百分点收益。
此外,一些个人系机构此前引入了行业内的知名债券基金经理,并开发了相关债券增强策略,代表产品在2024年录得十个百分点左右的收益。
如此一看,“名不见经传”的债券私募在牛市年份一举战胜了固收老将,这种现象确实让人关注和不放心。
债券牛市引发关注
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各路资金对于国内的高评级债券有着“非一般”的兴趣。
包括银行、保险、公募机构、海外资金等各路资金一路进入市场,把国债收益率大幅度推低。
这个过程甚至引起了有关方面的警觉。
过去半年里,央行麾下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分批次的对各类机构群体中的“激进”个体予以各类立案调查、处罚等手段,以浇灭部分机构过于强烈的追涨热情。
2024年8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测发现,江苏省内4家农商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对上述4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
2024年12月末,人民银行官网又公示了一批行政处罚结果。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天津信唐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溆浦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涉及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而被公示处分。
业界普遍认为,有关方面多次出手,旨在提醒内地债市的投资者,在经历债券牛市同时,不要忘了风险,也不要轻易疏忽大意。
债券牛市会走到什么时刻?
私募业界的领先机构是否能带队安全的走出这个风潮?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