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使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各种粮食票证的时代。

在那个物资贫乏时代,为了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又能维持人民生活物资比较匀衡地供应,各种票证相继产生並融入人们的生活。直到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失去用武之地,长达40多年的“票证经济”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那时候想买粮食,得去指定粮店购买,乘坐火车、轮船的旅客,在车船中用餐,要兑换成专门的票证才能获取。

到外地出差,必须得揣上全国通用粮票。当时全国通用粮票,才是通行全国的粮食证券。不然,身处异地无粮票可谓是“寸步难行”,是要饿肚子的。

本文不再主要介绍粮票,而是把比较奇持的一些票证介绍给大家:

如当时买肉、买糕点都得有票才行。一九五八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各种肉票、糕点票



买油条得有油条票



买豆腐得有豆腐票



吃个窝窝头,也得有票

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等进入大家的生活领域。



那时候,票证人们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买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自行车、手表等各种日用品,都得用票。这些票成为当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肥皂香皂票



板凳票



家俱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