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个放在自行车上大梁上的驮孩子用的小工具,孩子可以坐在这座上,这个大梁跟斜梁可以使这个小座子不来不来去的摆动固定的座子用的过去都是他托孩子

看了画面,回忆满满。里面的东西我全都见过。大国防,红旗502,马灯,拉线开关,马套包子,石头滚子,除了草鞋,啥都领教过。记得家父买的大国防153.40元,红旗502是71.30元,都属于“大件”,继而便有了“儿童座椅”,这已经是64年的事了,在这之前没有自行车,都是妈妈抱着我们连跑带颠的上下班……满是辛酸的回忆,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还要啥自行车”?



2、我们老家叫套萌子,马\驴`骡拉用时,套在脖子上,防止硌伤。



3、六七十年代买块手表,可不是随便买的,要凭票才能购买的。价格贵是一回事,买不到才是真的。那个年代买东西,有钱也买不上,还需要走后门。我有一块表,是上海牌19钻的,1975年托熟人在上海走后门买的,125元。现在和新的一样,跑起来刚刚的。80年代的时候那个是就是上海牌120,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



4、火花真有意思,用没用过合川蜡梗火柴?记得背面有十六个字:蜡梗火柴,抗风力强,不用木柴,保护森林!河北泊头火柴,国內最大火柴厂,山西平遥火柴。



5、茓子,这儿叫折子。与之配套的是一个用绵槐条子编的圆筒状称作囤的物件!用篾条编成,宽约5~60公分,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一圈一圈围起来,随围随往里边倒东西,可以围到2一3米高,直径可达数米,可以囤积数百或上千斤东西。主要用于囤积刚收回来尚未来得及入库或装缸的麦子和稻谷。是用高梁杆外皮编的。高梁杆俗称黍结杆,把其放入水中浸泡,浸泡到高梁杆折窥不断时将其捞出来放到地上,用碌碡将其压扁,而后用稍钝一点的刀子去除杆内瓤即可。



6、我们这里叫扇车,用手摇,上面有装粮食的入口,下面有出粮食的出口,是专门吹走粮食外壳,如稻糖,麦糠,其它粮食表皮的传统农具。收回来的稻谷晒干然后用风柜风一下,杂草灰尘全吹走就剩下金烂烂的稻谷了至今仍完好保存,古时农村地区应该都有这个农具



7、簸箕,吹走粮食外壳,如稻糖,麦糠,其它粮食表皮的传统农具。我们农村有的人家还会用到,你还记得吗?



8、我这称蚕泊,是让吐丝的蚕爬上去结茧,你这只是一条,正确是五六条合拼一张,等结满茧后几十张放温室内用木炭烤烤,然后拿岀来一个个剥岀来卖给外贸公司赚外币。烤过的茧里面的蚕蛹香香脆脆,小时吃过不少。。农村好多东西都将成为历史!也被新的产物替代!有些东西六零七零后还会用!以后的年轻人不仅不会用!有可能都不认识了!



9、这叫麦扠子,麦子收割后农村妇女用它梳理麦杆,去掉麦叶和杂乱的麦杆,然后用手摔掉麦粒,去掉下部的麦杆,留上部的麦杆土话叫麦稭挺子用来编麦杆鞭子,麦杆鞭子可加工草帽和工艺品,当时是外贸收购出口国外,现在农村还有部分妇女从事这项工作。



10、火镰是连接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种取火工具。火镰比钻木取火先进几千年,它的原理就是火柴取火基础,火镰取火不是摩擦,而是撞击。火镰应该是硬度较高的高碳钢和硬度较高的石头瞬时撞击产生的火花,点燃火绒,变成火源。火绒不是棉花,小时候看到的火绒都是灰不拉几的带纤维状的东西,据说搓火绒是个技术含量挺高的活,打火前,掏出火绒,两只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火绒,来回揪几次,边缘揪出纤维来,用拇指压在火石上,用火镰上下方向撞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火绒,按在装满烟丝的烟锅上,从烟嘴抽两口,烟就点着了,把余下的火绒扔掉。



11、这个物件叫“泥屐”,据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下雨出行时绑在脚上走路用的,以防泥泞把鞋子弄脏。后来传到日本以后将其稍作改动一直在用,就是他们现在的“木屐”。

这个老物件北方叫,泥梯!是下雨时大人们出门时穿的!那个年代农村很穷,买不起胶鞋能穿个泥梯很了不起!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当事人现在大部分年龄70岁左右。



12、木钻差点都忘了,以前我二叔会木工,家里有,做木工钻孔用的的但我只记得刨子和锯子



13、劁猪刀子。在60年代,劁猪是生产队和社员们每家都需要的工作,在那个年代里是属于撑钱的好技能,养活一家子富富有余。



14、70后的路过。80后的不用看,50后的你认识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