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武器装备的舞台上,中国作为知名的武器出口大国,多款经典武器装备远销海外,其中,“红箭 - 8” 反坦克导弹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军队的心头好。



在反坦克导弹诞生前,步兵面对装甲车辆时,只能依靠反坦克手雷、炸药包等简陋武器,不仅效果不佳,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于是,各国开始研发火力更猛的反坦克火炮,二战德国的 “88 炮” 便是其中佼佼者。然而,二战后期,装甲车辆的装甲厚度和防御力大幅提升,常规反坦克火炮面临诸多问题,如重量大、运输难,且难以对新式装甲造成有效伤害。

1955 年,法国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导弹 “SS.10”,三年后苏联的 “AT - 1” 也问世。此后,各国相继投入反坦克导弹研发,这一武器在 “第四次中东战争” 中大放异彩,埃及军队凭借苏联援助的 “AT - 3” 反坦克导弹,让以色列装甲部队陷入困境,充分展现出对装甲车辆的巨大杀伤力。

彼时,美国的 “陶” 式反坦克导弹已试射成功,并采用半自动指挥模式,提升了操作手感和射击效果。为缩小与他国在反坦克导弹领域的差距,中国也将新式反坦克导弹研发提上日程。



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包括在缺乏防尘和除尘设备的情况下,对每一项光学设备进行清洗,自主研发国产红外测角仪等,1984 年,新款反坦克导弹完成首次试射,并在同年国庆节阅兵典礼上正式入列,被命名为 “红箭 - 8”,1987 年正式定型。

红箭 - 8 全长 875mm,直径 120mm,作战范围达 3000m,发射速度 200 - 240m/s。它采用管式发射装置,运用光学、红外半自动制导和有线传输制导方式,不仅能在地面发射,还可固定在装甲车辆和武装直升机上,适应性极强。在实际测试中,其先进水平不逊色于欧美的同类型产品。

自诞生以来,红箭 - 8 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不仅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武器,还被多个国家采购,并在实战中屡立奇功。南斯拉夫内战时,南联盟军队用它击毁大量坦克及装甲车辆;2003 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当地武装人员使用红箭 - 8 成功击毁多辆美军坦克,让美军颜面尽失,甚至为此对其实施禁令。在叙利亚战争、也门内战中,红箭 - 8 同样频繁亮相。



在与印度的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陆军更是将红箭 - 8 的威力发挥到极致。面对印度由 “T - 72”、“T - 90S” 等组成的重型装甲部队,巴基斯坦士兵利用多山地形和良好伪装,采用车载和人工方式,向印军固定火力点、装甲车辆和步兵队伍发射配备激光制导功能的红箭 - 8。一枚枚导弹精准命中,坚固的装甲车辆被轻易击穿,炮塔殉爆掀飞车辆,带走无数印度士兵的生命,固定火力点和碉堡也被摧毁得支离破碎。印军在红箭 - 8 的强大威力下,毫无还手之力。

红箭 - 8 射程从 100 米延伸到 4000 米,几乎覆盖近中距离所有作战需求,在 500 - 3000 米射程内,命中率高达 90%。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如 “目视瞄准、红外跟踪、自动形成遥控指令、有线传输制导指令” 等方式,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普通士兵经简单训练即可熟练使用。而且,它能轻松穿透 800 毫米均质装甲,是世界上少数可击穿北约三层重型靶板的反坦克导弹之一,强大的破坏力让众多先进坦克难以抵挡。

此外,红箭 - 8 具备多样化部署方式,可直接在地面发射,也能搭载在装甲车、军用越野车甚至飞机上,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平原山地,都能从容应对战场各种情况。



红箭 - 8 的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诞生至今已出口至少 20 个国家、数万枚。其成功首先得益于超高性价比,一枚红箭 - 8 售价约 20 万美元,远低于大部分主战坦克价格的三十分之一,相比同期美国售价高达 38 万人民币的陶氏导弹,优势明显,对军费预算有限但急需提升反装甲能力的国家极具吸引力。

其次,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为红箭 - 8 的出口助力。中国坚持热爱和平,反对霸权,愿意向需要自卫能力的国家出售武器,且不像部分西方大国对武器出口附加严苛政治条件,让众多在国际舞台处于弱势的国家看到希望,红箭 - 8 自然成为它们的不二之选。

再者,为适应不同地区战场需求,中国不断推出红箭 - 8 的新型号,如红箭 - 8A、红箭 - 8B、红箭 - 8C 等,持续改进让红箭 - 8 系列保持强大的可塑性和持久吸引力。

红箭 - 8 以其强大的性能、卓越的实战表现和超高性价比,成为中国制造在军事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为中国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赢得广泛赞誉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