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女一枚,对数学有着迷之热爱~
果妈 · 书
你好呀,我是果妈~
放寒假后,陪开心果玩儿了几天,结束了旅程、表演,我们也正式开启了寒假作业之旅。
好几天没做作业了,开心果倒是很开心,终于又要做作业了。
但是,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果妈先给她纠正了一些做数学题的各种坏习惯,这些坏习惯,真的会直接影响数学成绩。
而且,这些坏习惯也是很多一年级孩子们容易出现的,家长们赶紧看一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坏习惯一:没有计划和目标
父母让做哪儿,孩子就做哪儿的作业,是不是你家的现状?
这会直接导致孩子的一个想法:我做作业是为了父母,我的作业,都是父母安排的。
其实并不是。
在第一天,开心果问果妈自己做什么数学作业的时候,果妈就和开心果分析,寒假是用来干嘛的。
寒假,是用来干嘛的?
复习+预习+提升。
复习上学期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内容,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对需要提升的内容进行提升,比如计算、思维等。
然后,再让孩子将对应的作业进行归类、计划,并制定自己的目标。
每天完成哪些内容,孩子自己就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做作业,需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做,孩子才能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学习。
坏习惯二:做题不圈重点
这个坏习惯,开心果一直有,即便数学老师已经提醒了一个学期。
读完题,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简单的题目还好,稍微绕一点的,可能就错了。
平日里做作业,可能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不会和孩子掰扯圈重点的问题,但是寒假作业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圈重点的习惯!
就比如开心果第一天作业中有一题,要求从起点出发,最终还要回到起点,但是她没圈重点,理所当然觉得是去到终点,最终,做错了。
让孩子意识到:圈重点,很重要!
坏习惯三:遇到难题喜欢依赖父母
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喊你,你是如何解决的?
家长切记,一定不要立即解决!
遇到不会的题目,首先,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实在没想明白,接着做,做作业的整个过程中不辅导。
作业做完了,家长再辅导孩子不会的题目,但是辅导也不是给孩子思路、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读题、圈重点、找思路、做题。
只有一步步引导,才能发现孩子问题所在。
有时候,孩子可能就只是题目没读明白,自己多读几遍,圈个重点,就可以了。
有时候,是孩子某个概念没搞明白,家长重点是让孩子理清这个概念。
总之,依赖父母是不可行的,还是需要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坏习惯四:不检查
开心果是真的不检查,做完就结束。
虽然说不是考试,孩子可能没检查意识,但其实孩子考试时候的检查速度,就是日常练出来的。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检查,是否有漏题、拿不准的题目做个标记,做完检查等等。
基础的检查,还是需要有的,要不然,很容易成为“小马虎”。
坏习惯五:乱七八糟的草稿纸
其实想要检查快,有个整齐的草稿纸很重要。
很多时候,只要对上重点,过一遍草稿纸,就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正确。
但是如果草稿纸乱七八糟,那检查是不可能那么快的。
而且在出现错题之后,再去找为什么错,就得从草稿纸上去找原因,如果草稿纸乱七八糟,那么这个原因也很难找得出来。
虽说是草稿纸,但,也需要和卷面一样重视。
坏习惯六:错题不总结
孩子么,可能错题订正完了,就觉得,自己的作业是彻底结束了。
其实不是。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一直在错的,都是那一类的题目。
又或者,一道题错了,孩子下次做,还是错。
追根究底,就是这道错题,孩子没有真的会。
所以,这时候就该带着孩子进行总结,到底错在了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看错题?圈错重点?思路错了?
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入错题集。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次再出错,这便是孩子成绩上的进步!
寒假虽然不如暑假漫长,但是,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够家长们帮助孩子纠正一些做题的坏习惯。只有习惯好了,孩子的成绩才能顺其自然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