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回到家里,看到陆小曼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吞云吐雾,他无奈的劝告:“你能不能不要抽了,快去给我做饭。”谁知她随手就把烟枪砸向徐志摩,没想到竟成为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1931年的北平,徐志摩在北大执教。那个时代的大学教授薪资并不算低,但对于徐志摩的家庭来说却显得捉襟见肘。
北大每月给徐志摩开出的工资是200大洋,可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家里却连半个月都撑不下去。
陆小曼从小养尊处优,生活奢侈,每天的开销就远超寻常人家。更重要的是,她染上了鸦片烟瘾。
为了维持开销,徐志摩不得不开始寻找各种赚钱的门路。他时常为杂志写稿,甚至还做起了房产中介的生意。
这种经济压力之下,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也开始出现裂痕。自从他去北大任教后,两人开始了分居生活,而这种分离更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这种冷战持续了很长时间,徐志摩常常要写好几封信,陆小曼才会回复一封,而回信的内容也总是带着火药味。
两人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是雪上加霜。徐志摩责怪家里太乱,抱怨陆小曼不会收拾,连自己的衣物都不好好整理。
陆小曼则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示自己从小就不会料理家务,也不愿意学习。她开始把更多时间花在烟榻上,把家务事抛在脑后。
1931年,这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从浙江硖石返回上海。他推开家门时,映入眼帘的是陆小曼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的身影。
看到这一幕,徐志摩忍不住劝说陆小曼戒掉鸦片。然而这番劝说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陆小曼一怒之下将烟枪扔向徐志摩。
在这场争执中,徐志摩的金丝眼镜被打碎。这一刻,他什么话都没说,转身离开了家,直接去了画家陈定山的住处。
在陈定山家中,徐志摩一反常态地表示想要尝试鸦片。那天晚上,他在陈定山家中一直谈到深夜。
第二天早上,徐志摩回家取东西时,看到陆小曼留在桌上的一封信。信中的内容让他更加愤怒,他匆匆换了条裤子就离开了家。
原本计划和陈定山一起去苏州拜访章太炎的行程也被取消。徐志摩决定先去南京,然后直接飞回北京。
到达南京后,徐志摩住在了同学何竞武家中。作为平汉铁路管理局局长的何竞武,为徐志摩提供了临时的落脚处。
下午,徐志摩前往南京三元巷看守所拜访蒋百里。这次拜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谈一笔房产生意,希望能从中赚取一些中介费用。
在安排好第二天返回北京的机票后,徐志摩又去拜访了老朋友张歆海和韩湘眉夫妇。因为没有提前通知,张歆海夫妇当时正好有其他饭局。
等待张歆海夫妇的期间,徐志摩和杨杏佛谈天说地。直到晚上十点,张歆海夫妇才回家。
韩湘眉注意到徐志摩穿着的西裤又短又小,腰间还有个洞。这是他早上匆忙离家时随手抓的裤子。
在闲聊中,韩湘眉似乎预感到什么,问他明天会不会出事。徐志摩却开玩笑地说,陆小曼说如果他坐飞机出事,她就做一个风流寡妇。
11月19日早晨八点,徐志摩登上了从南京飞往北京的"济南号"邮政飞机。
在徐州中转时,徐志摩曾给陆小曼发了一封信,表示头疼得厉害,不想继续飞行。但是二十分钟后,他还是登上了飞机继续北上。
下午两点左右,飞机在济南附近遭遇大雾,不幸撞山坠毁。
在飞机失事的那个下午,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南苑机场等候,直到傍晚也没有等到徐志摩的身影。而在上海,陆小曼正在写一封道歉信。
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报》刊登了一则飞机失事的新闻。
陆小曼在深夜收到电报时,直接拒绝相信这个消息。她坚持认为这是谣言,拒绝前往济南认领遗体。
而林徽因在胡适的电话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场晕倒在地。后来她让梁思成从济南带回了一块飞机残骸,一直挂在卧室墙上,直到她1955年去世。
张幼仪接到消息后,立即联系弟弟张嘉铸,带着徐志摩的长子阿欢赶赴济南处理后事。她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与担当。
在济南,多位友人冒雨前往事故现场寻找遗体。事故地点位于济南郊外的党家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救援人员花了整整一天才找到遗体。
胡适在北京组织了一个临时会议,讨论如何处理后事。大批北京的文化界人士聚集在胡适家中,商议善后事宜。
徐志摩的遗体被安置在济南城郊的福缘庵里。当天下着雨,沈从文等人在泥泞中找到了这座小庙。
在福缘庵里,友人们为徐志摩换上了绸袍马褂和瓜皮帽,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当晚11点,载着徐志摩棺椁的列车缓缓驶离济南,开往南方。
陆小曼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她被徐志摩的许多朋友责备,认为是她的奢侈生活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
林徽因将悲伤深深埋在心底,她将那块飞机残骸视为最珍贵的纪念,一直保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比徐志摩多活了24年,却始终没有走出这个阴影。
出人意料的是,最无依无靠的张幼仪反而活得最长。她在徐志摩去世后,依然尽心照顾着徐家老父,把阿欢抚养成人。53岁时,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移居美国,活到了88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