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时俱进,创新引领新时代国家安全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要以科学思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战略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局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中国实际,强调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这体现了其战略思维的全局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基于对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的总体判断,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做出的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思考,坚持大历史观,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立足现实情况,同时谋划长远发展,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前瞻性和发展性。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系统回应安全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以系统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强调安全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安全,处处体现出系统思维。在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内的安全形势和问题,还要放眼全球和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和交流。在过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反复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涉及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和问题,还包括对发展与安全的同等重视和对大安全格局的构建,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又要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以辩证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集成性。辩证思维强调深刻把握事物之间及其内部的辩证统一关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事物。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的辩证思维是多维度的,既包括全面的统筹兼顾,也包括重点论的突出和两点论的统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因势而谋、统筹协调、平衡把握,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时能够灵活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五个统筹”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中全面性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在各个领域和方面都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同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以历史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继承性。历史思维强调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具体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源自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思想的理论演进和伟大实践,同时又深刻汲取了古今中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思维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史观,从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中思考国家安全风险、分析国家安全挑战,进而在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风险防范规律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领域重大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思维同时启示我们,要立足历史长河全面正确认识现今的中国国家安全,充分汲取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主动精神,坚决不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
以创新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性。创新思维是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首次提出以“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为核心要义的国家安全观,系统性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与时俱进,一次次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安全管理模式和路径,包括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面向新征程,科学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和挑战。
以法治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性。法治思维是运用法治理念、原则、规则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依法治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其中也包含国家安全的法治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机制,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各项安全工作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有效地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以底线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动性。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坚持原则问题不动摇,设定好不能突破的最低标准、最低条件、最低限度,同时保持策略的灵活性以争取最好结果。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底线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一旦底线被突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明确底线、坚守底线,不仅是为了防止最坏结果出现,更是为了掌握主动,争取最好结果。
以极限思维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斗争性。极限思维是把研究的问题或事物推至极限状态下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极限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特别强调的思维方法,与底线思维形成一体两翼的思维组合。相比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调在面对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风险挑战时,要有迎接“极限考验”的战略准备。极限思维要求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要主动考虑最坏、最极端的情况,考虑那些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出现后如何应对和处置。要立足问题最“顶”端俯瞰问题全局,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这需要我们从最坏处着想,从最细处着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防范工作,把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各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作者系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