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就要迎来立春了。

关于大寒,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其中,在一些地区,有把大寒分为“早大寒”和“晚大寒”的说法,并且早或晚的不同,也对应了不同的农谚,或预示春节的冷暖。

有朋友会问了,“早大寒”和“晚大寒”如何区分?分别对应了什么天气?早好还是晚好?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说说这些事。



“早大寒”和“晚大寒”如何区分?

根据当年大寒出现的早晚,来判断是“早大寒”或“晚大寒”。由于每年大寒阳历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在1月20日左右。

因此,要根据农历时间来确定,由于农历存在闰月的原因,每年大寒的时间不固定,并且相差较大。

按照民间的说法,如果大寒当天的农历时间在腊月的上中旬,也就是腊月十五之前,那么当年就是“早大寒”。相反,如果大寒在农历腊月十五之后,那么当年就是“晚大寒”。

举个例子,今年大寒节气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公历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一,按照农历日期来看,腊月二十一在腊月十五之后,因此今年是“晚大寒”。



“早大寒”和“晚大寒”分别预示了什么?

古人们通过观察,“早大寒”和“晚大寒”的年份,对于后续的天气影响可能会存在不同。

“早大寒”的年份,或预示着寒冷天气会提前到来,未来降温幅度会比较大,冬天可能会非常寒冷。另外,如果大寒来得早,春节期间天气也会相对暖和。

“晚大寒”的年份,或预示着冬季的气温下降较为缓慢,冬季的天气可能会相对暖和,不过,春节期间则可能会非常寒冷。

“早大寒,春节暖烘烘;晚大寒,过年穿棉袄”

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好的表明了大寒早晚和当年春节期间冷暖的关系。

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是“早大寒”的年份,那么当年春节期间天气相对比较暖和,“暖烘烘”是用来形容暖和的程度。

如果是“晚大寒”的年份,那么当年春节期间就比较寒冷了,需要穿棉袄,这里的“穿棉袄”也可以指寒冷程度。



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一方面,大寒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北移动,但如果大寒来得早,太阳直射点北移的时间相对更长,北半球所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增加得也会更多,春节时气温就更有可能升高,天气也就更暖和。

相反,晚大寒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北移的时间相对较短,春节时气温回升不明显,天气相对会变得寒冷。

另外一方面,从大气的角度来说,遇到早大寒的年份下,环流调整可能在春节前就已完成,冷空气势力减弱,暖湿气流逐渐增强,使得春节期间天气较为温暖。

而遇到晚大寒时,环流调整可能在春节期间才开始或尚未完成,冷空气依然强劲,导致春节期间天气寒冷。



还有一个老年人常说的观点,早大寒意味着冷空气提前到来,到春节时冷空气活动可能减少了,气温相对较高。而晚大寒则意味着冷空气来得晚,在春节前后冷空气可能还较为频繁,导致春节期间气温较低。

上述已经提到,今年属于“晚大寒”的范畴,按照农谚的说法,今年春节期间或许会比较冷一些。

而今年不少地方的天气,恰好符合上述说法。以笔者所在的豫东地区来说,大寒节气到来,温度还较高,不过,看天气预报,春节期间确实有降温、降雪。

今日就是大寒节气了,你们当地什么天气呢?春节期间会不会出现降温降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