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调动包括第20近卫集团军在内的多支精锐部队,综合运用航空、导弹等多种打击手段,重点打击乌军位于哈尔科夫州、顿涅茨克州等地区的军事设施。

俄军出动苏-34前线轰炸机编队,搭载高精度巡航导弹,配合地面"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对乌军164处军事目标实施密集打击。目标包括乌军指挥所、军火库、电子战中心及重要军事交通枢纽等关键设施。

在24小时内共击落81架各型军机,其中包括大量TB-2无人机。这表明乌军在空中侦察打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地面战场上,俄军部队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对抗手段,有效压制乌军多个火力点,造成乌军重大人员损失。同时,俄军还成功摧毁乌军多处弹药储存设施,严重影响乌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随着北约国家新一轮军事援助物资陆续抵达,乌克兰军方在扎波罗热方向发起新一轮军事行动。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通报,乌军调集包括第128机械化旅在内的多支精锐部队参与此次行动。乌军首先出动美制"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对俄军前沿阵地实施持续打击。

然而,俄军强大的电子战能力严重干扰乌军的通信系统,导致前后方协同受阻。乌军出动的侦察无人机频频失去控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大幅下降,在为期一周的进攻行动中,乌军不仅折损大量先进装甲车辆,人员伤亡也达到惊人程度。

俄军战机频繁出动,对乌军后勤补给线展开精准打击。多条重要补给通道被切断,导致前线部队弹药补给不足,战地医疗物资严重短缺。这种状况迫使乌军不得不调整作战计划,改变既定战术方案。

俄军新编第8集团军下属瓦格纳部队配合第76近卫空降突击师,对巴赫穆特城区发起全面进攻。俄军采用"火力拳头"战术,部署2S19"姆斯塔"自行火炮群,配合TOS-1A重型火箭炮系统,对乌军防御阵地实施高密度火力覆盖,俄军在攻城作战中平均每小时发射炮弹数量达208发,24小时内炮弹消耗量突破5000发。

乌军第93机械化旅在城区东部部署反坦克导弹小组,利用建筑废墟设置火力点。同时,乌军特种部队在地下设施网络中展开游击作战,频繁对俄军后勤补给线发起突袭。双方围绕市政厅、火车站等战略要点展开巷战,激战持续,该地区日均伤亡人数已超过200人,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平民伤亡。

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带领舰队编队,在敖德萨外海加强巡逻。俄军在克里米亚半岛部署S-300V4防空导弹系统,建立覆盖整个西北黑海区域的防空网,俄军还在塞瓦斯托波尔港部署"棱堡"岸防导弹系统,形成海空立体防御体系。

乌海军出动TB-3远程无人侦察机,对俄军舰队动向进行持续侦察,目前已有5艘载重总计超过15万吨的粮食运输船被迫滞留在敖德萨港,每日损失高达50万美元。这一局面严重影响乌克兰粮食出口贸易,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俄罗斯军工企业加速推进装备更新换代,新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已开始批量列装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这种第四代主战坦克配备"阿夫加尼特"主动防护系统,能有效拦截包括标枪导弹在内的各类反坦克武器。俄空天军同期接收12架苏-57隐身战斗机,这批战机采用新型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探测系统,显著提升对低可探测目标的发现能力。

俄战略火箭军已完成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的战备值班部署。这种新型重型洲际导弹搭载10个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18000公里,大幅提升俄军的战略威慑能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克兰军备更新状况。虽然美国提供3套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系统,但由于操作培训周期长达6个月,实际防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乌克兰地形复杂,加之俄军火力密集,豹2坦克损失率高达32%,乌克兰本土军工企业遭受打击严重,装备维修能力受限,部分高科技武器系统因缺乏零部件而无法维持战斗力。军事专家指出,乌克兰军队在装备更新与维护方面的困境,可能会影响其持续作战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