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调集包括机械化部队、装甲部队在内的14个作战旅,对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防御工事发起突击。
在行动初期,乌军采取多点突破战术,分别在别尔丁、大索尔达茨科耶等关键战略要地展开攻势。通过密集的火力掩护和装甲突击,乌军成功突破俄军前沿阵地,占领多个战略制高点,乌军此次行动采用新型战术配置,结合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对俄军防线造成显著冲击。
然而,这种战术优势并未持续太久。俄罗斯军方迅速调整部署,启动应急预案。战场态势显示,俄军指挥部调集包括摩托化步兵第72师、特种作战部队在内的精锐力量。这些部队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其中多支曾参与过重要军事行动。同时,俄军还部署车臣特种部队,这支以高机动性著称的作战单位在此前的战役中屡建战功。
俄军采取典型的包围歼灭战术,在大索尔达茨科耶地区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通过设置多重火力封锁线,俄军逐步压缩乌军机动空间,为随后的反击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战事进入关键阶段,俄军投入新一代光纤无人机系统,这种装备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这些无人机能够有效规避乌军的电子干扰设备,为俄军提供实时战场情报。
在取得空中优势后,俄军先是对乌军的通信系统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摧毁其通信中继设备。这一行动严重影响乌军的指挥调度能力。同时,俄军调动包括卡52和米28在内的先进武装直升机编队,这些空中火力平台配备最新型精确制导武器。北方集团军的远程火力系统随后加入战斗,俄军采用新型火控系统,显著提升火力打击精度。
在别尔丁地区的战斗中,乌军多辆主战坦克、装甲运输车在内的装备被摧毁,这严重削弱乌军的突击能力。
战事进入第二周后,在库尔斯克前线战役中,乌军不仅在装备方面遭受重创,人员损失也达到警戒线,仅两天,乌军就有超过1300名军人阵亡,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战损统计。
乌军在罗斯科耶波列奇诺耶地区的装甲部队遭遇俄军精确打击,多辆M1A1主战坦克被击毁。与此同时,在新索特尼茨基战区,乌军一个机械化营的重型装备几乎全军覆没,包括7辆布拉德利步兵战车、5辆斯特赖克装甲运输车在内的多种西方援助装备被摧毁。
价值数百万美元的AN/TPQ-36型反炮兵雷达系统在俄军的定向电子干扰下失去效能,导致乌军无法有效规避俄军的火炮打击。此外,在苏贾东北部战区,乌军的4套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因暴露位置而被俄军巡航导弹摧毁。
乌军在多个战略要点的防御体系已出现严重缺口。特别是在库尔斯克州南部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空火力掩护,乌军的补给线持续遭到俄军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的袭扰。军事专家预测,如果无法及时获得新的防空系统支援,乌军在该地区的战略态势将进一步恶化。
乌军采用的分散式突击战术虽然在初期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由2-5辆装甲车和轻型步兵组成的小规模突击组合缺乏持续作战能力,这种战术配置在面对俄军的立体化防御体系时,极易陷入各个击破的困境。
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区仅能维持每日约20-30架次的空中作战任务,这与俄军每日超过100架次的空中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缺乏足够的空中火力支援,使得乌军地面部队在遭遇俄军装甲集群时处于明显劣势。
在库尔斯克州苏贾西北方向,俄军第7伞兵师与海兵第155旅采用"拳头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对乌军防线薄弱环节实施突击,这种战术使得俄军在48小时内就突破乌军三道防线,推进纵深达到15公里。
同时,俄军部署的克拉苏哈-4型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乌军的GPS导航系统,导致其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率大幅下降。此外,俄军还首次在实战中使用新型反无人机系统,有效压制乌军的战场侦察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