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作为指战员的毛主席向西野彭老总发去了一份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先是肯定了西野在延安保卫战之后,西野在与胡宗南作战方面取得的成绩,随后毛主席预测,最多一年时间,西野一定能全歼胡宗南部,进而将我国西北地区一举拿下。
毛主席的一通分析有理有据,不少军区首长也极为认可这一事实,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直到一年后也就是1948年9月,胡宗南部并未受到任何重创,而与之对峙的西野也并未在多场大型战役中实现逆转。难道这一次毛主席的预测有误,或者是西野的部队作战不利导致战果无法扩大?
1947年3月,在青化砭战役中,西野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大获全胜,进而歼灭敌人一个整编旅。随后在4月份,西野再度全歼敌人一个整编旅。在进入六月份后,西野再次在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中大获全胜,更是拿下敌人四个旅的部队。
虽说在西北地区缺乏大型战场,致使这里没有发生像三大战役那样的战斗,但在多次运动战、歼灭战中,占据优势的我军完全可以积少成多,进而扩大我军的地盘和人员,而对手胡宗南部也应该在多次战斗后节节败退。
但事实是,西野虽然在西北一地屡战屡胜,但地盘和人员一直保持在六万多,反观胡宗南部尽管屡战屡败,却并未伤其根本,致使在一年多的战役下来后,胡宗南部的人员不减反增,这一现象让彭老总甚至毛主席都大为困惑。
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还是源于胡宗南这人鬼点子多。在看清国共双方的局势后,胡宗南已经想到了对应之法,首先他也开始学起毛主席所倡导的持久战,做好在西北长期值守的打算,其次,胡宗南在西北一带开办军校笼络人心;最后一点,胡宗南还实行了军政一体化策略,让官兵的忠诚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胡宗南之所以能在彭老总密不透风的攻击下安然无恙,还是由于他从未想着在战斗中胜过我军,而是从政治层面出发,从而建立稳固的西北防御体系来应对我军。这一点上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在看到我军在多年抗战中屹立不倒后,胡宗南在穷途末路之际也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首先他把西北视为革命根据地,尽管老蒋对国军将领留守一地建立根据地极为忌讳,但胡宗南无论是从出身还是忠诚度上,都比其他将领有着极大的优势。
1938年,胡宗南担任西北战区副司令,之后他又将程潜、卫立煌等国军大佬排挤出去。为了在西北稳固根基,胡宗南又收服了马鸿逵、马步芳,进而成了西北地区高高在上的土皇帝。不久之后,西北皇帝胡宗南又在当地开办军校,并在宣传方面和我军针锋相对,致使我军在西北一带寸步难行。
之后,胡宗南培养的军校学生逐渐被安插在西北各地军政上,这下西北彻底成了铁板一块,我军的思想攻势对西北一地也是束手无策。反观我军在西北一带由于长期作战,没有足够的资源、群众基础,这也是胡宗南部在屡败屡战中还能保持完整建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