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2万民众联名请愿,历时整整一年,只求毛主席能为英雄董存瑞的纪念碑亲笔题词。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却拒绝了这一请求。



有人将此视为毛主席“最残忍”的决定,但实则,这正是他伟大品格的展现。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董存瑞炸碉堡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不仅成为了后人口中传颂的佳话,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灯塔。

彼时,冀西北的隆化县作为战略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了拓宽解放军作战空间、与东北战区协同作战的战略构想。



在此背景下,隆化战场硝烟弥漫。

1948年5月25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开始全面进攻隆化。

面对敌人坚固的桥型暗堡,年仅19岁的董存瑞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

他手持炸药包,以血肉之躯为支点,用生命为代价,为部队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而他自己年轻的生命,则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瞬间。



1948年5月25日下午,四点过后,冀热察辽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的程子华,前往隆化城检查战斗结果。

当他来到隆化中学附近时,却意外看到一个班的战士不仅没有喜悦之情,脸上还都挂着泪。

程子华心生疑惑,明明是打了胜仗,怎么却哭成了这样呢?

经一番询问才得知,原来他们的班长董存瑞牺牲了。

为了掩护全连冲锋,为了减少战友们的伤亡,他孤身一人手持炸药包,炸毁了旱河上的一座桥形碉堡。



同志们搜遍了整个战场,就只发现了董存瑞的一只鞋。

此刻,他们正对着这只鞋子,哀悼他们的班长。

程子华听后,沉默了良久。

他一面安慰、激励战士们,一面又叫来了秘书,说道:“你立刻前往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全面了解他的事迹,撰写一篇报道,争取在《群众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



为求题词,一波三折

1950年9月,董存瑞被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追授“全国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为了永远纪念、缅怀董存瑞烈士,1954年,隆化人民政府启动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的建设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建设非常关心。

朱德、程子华、杨尚昆等多位领导人,相继为董存瑞烈士题词,对他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呼吁全国人民向董存瑞烈士学习。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作为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毛主席为什么没有给董存瑞题词呢?

1956年冬,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了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的申请。

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的冀兴坡,则肩负起了前往北京呈请题词的重任。

呈请题词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冀兴坡首先抵达天津,前往省委组织部更换介绍信,随后便前往了北京。

在北京,他先是来到了中央办公厅,请求相关指示。



然而,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需要等待一周后再来。

于是,冀兴坡就在北京珠宝市街的旅馆安顿下来,耐心等待日子。

到了约定的日子,冀兴坡准时前往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

内务部部长谢觉哉,详细询问了董存瑞烈士的英勇事迹,随后便安排优抚司的邹司长来接待冀兴坡。

谢觉哉



冀兴坡介绍了董存瑞陵园扩建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希望获得领袖题词的愿望。

邹司长听后深受感动,表示会尽力协助,但也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决定。

在等待题词期间,冀兴坡并没有闲着。

因为要修刻纪念碑,他又开始着手处理大理石材料的问题。

当时,北京正巧也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冀兴坡便找到了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寻求帮助。

李主任是红军出身,听了董存瑞的事迹,他感动不已。



于是立即帮助冀兴坡,将申请石碑材料的手续全部办理好。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大理石材料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然而,就在冀兴坡满怀期待地等待题词消息时,他却收到了优抚司的通知:领袖们尚未决定题词事宜,建议他先返回县里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直到1957年6月初,冀兴坡终于收到了民政部的通知,通知他去领取题词。

冀兴坡激动地赶往优抚司,从邹司长手中接到了一张16开大小的题词。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遒劲有力,下方落款是“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冀兴坡凝视着这份题词,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可激动之余,他也有些疑惑。

毕竟,全县人民都盼着能够得到毛主席的题词,现在怎么换成了朱德总司令呢?

永垂不朽

实际上,毛主席为不少进步人士题过词。

散文家兼教育家吴伯箫,他的《记一辆纺车》等作品广为人知。

吴伯箫



其中“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在战争岁月里激励了无数人。

1938年,吴伯箫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之际,毛主席赠予他“努力奋斗”四字,以示勉励。

同年3月,白求恩大夫在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基于他在西班牙的实战经验,白求恩提出:“若前线附近有战地医疗队,重伤员存活率可达75%。”

此言一出,直接促成了中国首支战地医疗队的成立。

白求恩



次年战事吃紧,白求恩为抢救伤员,在手术时不幸感染。

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亲笔题下“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题写挽联,以示哀悼与敬意。



1947年初,山西阎锡山部队突袭文水县云周西村,刘胡兰因遭叛徒出卖被捕。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刘胡兰牺牲这一年,只有15岁。

得知其英勇事迹后,毛主席深感敬佩与悲痛,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八个字,也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革命。



1951年,年仅8岁的陈永康机智勇敢地协助解放军,抓获了企图在学校安置炸药的特务,荣获“革命小英雄”称号。

毛主席为他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学习号召。

毛主席给这么多人都题过词,为什么到了董存瑞这里,却拒绝了呢?

冀兴坡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邹司长听后,微笑着向他阐明缘由:

“毛主席如此安排,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刘胡兰作为群众代表,由毛主席题词自是理所当然。而董存瑞身为军人,由朱总司令题词更合适。这不只是出于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更是对董存瑞烈士的尊重啊!”



冀兴坡听后,顿时恍然大悟。

尽管未能获得毛主席的题词,但他却深刻感受到了伟人的伟大品格。

他连忙赶回隆化,将题词上交科室。

数日之后,冀兴坡携题词前往北京,着手办理放大刻字的相关事宜。

期间,北京永定门外大红门大理石厂,在切割从天安门运来的山东胶州大理石时,发现其中含有红瑕线,便又将其运回天安门广场调换了一块。



大理石加工完成后,被运回了隆化县。

1957年10月18日,朱德总司令为董存瑞烈士题写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被庄严地镶嵌在了新落成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上。

参考资料

《毛主席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军队的生活

宗禾《给董存瑞题词的故事》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