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非遗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见证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也成为了表达文化自信的新时尚。今天,和静宝一起走进焕新升级后的静安非遗会客厅,感受非遗文化的动人魅力。


截至2024年12月

静安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48个,分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戏剧、民俗、传统医药六大板块。




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有3个。在会客厅入口处的“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鲁庵印泥被称为国之瑰宝,是由民国时期海派印泥大师张鲁庵创制而成,具有“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细腻而黏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特质。



在传统美术类展区,会客厅展出的项目有篆刻、细刻、竹刻和绒刻、匾刻、面塑等。

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副发刻作品。发刻,就是在发丝上刻字,是细刻的最高境界,对传承人的眼力、手法、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有谁会想到,在这根不起眼的白发丝上,竟然刻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整首诗呢?



在亨生西服展区

会客厅除了展示了不同年代西服制作的工具外,也复原了亨生奉帮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背景墙上的布料和牛皮纸,都是亨生奉帮裁缝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文浩专门设计与裁剪的。



在龙凤旗袍展区

除了一件件华丽精美的旗袍,更有一幅可称为镇馆之宝的大型手工盘扣作品。

“百年静安”大型手工盘扣

是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文创作品,由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一针一线地制作,耗时60天完成。


衣食住行,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非遗的身影。非遗既可以穿在身上,也能够吃进嘴里。这满满一桌由非遗技艺所组成的“美味佳肴”,是不是看着就感觉食指大动呢?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静安区非遗项目,除了扫描每个展签上的二维码,还可在出口处的大屏幕上面进行相关的搜索,能看到更多精彩的图文和视频。


在中国文化中,松树常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静安非遗会客厅的入口处安放了一棵迎客松,不仅呼应了会客厅的名字,也代表了非遗传承的决心与毅力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非遗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记者:袁文君

图片:袁文君、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

视频:袁文君、雷蕾

编辑:袁文君

资料: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