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北部医联体成立7年来,上下联动、做实分级诊疗,全面推进紧密合作医联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1月18日下午,在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医联体迎新音乐会上,医联体牵头单位、市北医院院长陈俊峰告诉记者,静安区北部医联体呈现出患者在区域内就诊比例、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双向转诊比例、患者满意度“四提升”的可喜现象。
7年来,静安北部医联体年门诊量达300万,实现内部双向转诊21600多人次,提供影像诊断14.5万多例、远程心电图会诊2万多例、超声诊疗7800例,消毒医疗物品13万多包,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为3.5万多名群众筛查“糖网”和眼底慢性病,内镜中心检查2330多例,慢阻肺筛查14000多人次,专家支援社区工作(包括专家出诊、门诊、会诊和病房查房)3.2万人次,医学讲座186次,科研合作项目23个。前不久,由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北医院、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申报的“五床联动”医养结合就医服务新模式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市北医院心内科主任曹华明(左2)来到静安区和养宝华养护院查房,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良好分级诊疗秩序,静安区卫健委积极探索“区域紧密合作医联体静安模式”,打破各机构壁垒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2017年9月,在静安区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市北医院牵头先后组织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雷允上西区药业、上海消防医院和上海盛德护理院等10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静安区北部医联合体。他们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先后成立了20个专项工作组、建成了10大共享中心,有效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为周边居民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陈俊峰院长介绍,作为静安北部医联体牵头单位和上海市区域医疗中心,市北医院把区域医疗中心力所不能及的疑难杂症精准上转至三级医院。经过治疗后,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再将康复期患者下转至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康复专科医院,实现闭环双向转诊,将常见病、多发病切实留在基层,使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精准、有效治疗的同时,让患者治疗、随访、健康管理更具有连续性,使患者在疾病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做到闭环管理、一体化服务。通过紧密型合作,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感染控制、慢病管理、病案质量、药品目录、处方流转、号源管理、双向转诊、床位联动、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全面开展同质化管理。真正使分级诊疗工作落到实处,起到了“中央枢纽”的作用。
市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高新海(右4)来到静安区彭浦和养养护院查房,了解患者病情。
市北医院牵头的静安北部医联体,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创新探索建立紧密合作医联体“8+1” 管理专项组的工作模式,即党建工作组、医政管理组、护理管理组、院感防保管理组、科研教学管理组、设备管理组、后勤管理组和信息管理组等8个管理专项组和一个综合协调领导组,推进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和科研教学“四个管理一体化”,加强权责协调、资源协调、业务协同、机制协同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合作医联体静安样板。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陈俊峰院长还透露,静安区北部医联体将以“构建区域优质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为抓手,加快构建区域紧密合作医联体发展新格局,让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在家门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安全感。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喻文龙 图片来源:曹华明,高新海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 特约通讯员 喻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