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止(《敦煌古医籍考释》“汗”上有“自”字),气息惙惙,身劳无力(《敦煌古医籍考释》“无力”作“力祛”),每恶风凉(《敦煌古医籍考释》无“每”字),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芪五两 人参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按,此即《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加人参。)
附:张锡纯加味桂枝代粥汤
属性:治伤寒有汗。
桂枝尖(三钱) 生杭芍(三钱) 甘草(钱半)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掰开) 生黄芪(三钱) 知母(三钱) 防风(二钱)
煎汤一茶盅,温服复被,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治伤风有汗之方。释者谓风伤营则有汗,又或谓营分虚损,即与外邪相感召。斯说也,愚尝疑之。
人之营卫,皆为周身之外廓。卫譬则郭也,营譬则城也,有卫以为营之外围,外感之邪,何能越卫而伤营乎?
盖人之胸中大气,息息与卫气相关,大气充满于胸中,则饶有吸力,将卫气吸紧,以密护于周身,捍御外感,使不得着体,即或着体,亦止中于卫,而不中于营,此理固显然也。有时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吸摄卫气,卫气散漫,不能捍御外邪,则外邪之来,直可透卫而入营矣。且愚临证实验以来,凡胸中大气虚损,或更下陷者,其人恒大汗淋漓,拙拟升陷汤下,载有数案,可参观也。是知凡桂枝汤证,皆因大气虚损,其汗先有外越之机,而外邪之来,又乘卫气之虚,直透营分,扰其营中津液,外泄而为汗也。究之,风寒原不相离,即系伤风,其中原挟有寒气,若但中于卫则亦能闭汗矣。故所用桂枝汤中,不但以祛风为务,而兼有散寒之功也。
陈古愚曰∶“桂枝辛温,阳也。芍药苦平,阴也。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同气相求,可恃之调周身之阳气。芍药而得大枣、甘草之甘苦化合,可恃之以滋周身之阴液。既取大补阴阳之品,养其汗源,为胜邪之本,又啜粥以助之,取水谷之津以为汗,汗后毫不受伤,所谓立身于不败之地,以图万全也。”按∶此解甚超妙,而于啜粥之精义,犹欠发挥。如谓取水谷之津,以为汗,而人无伤损,他发汗药,何以皆不啜粥?盖桂枝汤所主之证,乃外感兼虚之证,所虚者何?胸中大气是也。《内经》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由斯观之,大气虽本于先天,实赖后天水谷之气培养而成。桂枝汤证,既因大气虚损,致卫气漫散,邪得越卫而侵营,故于服药之后,即啜热粥,能补助胸中大气以胜邪,兼能宣通姜、桂以逐邪,此诚战则必胜之良方也。乃后世医者忽不加察,虽用其方,多不啜粥,致令服后无效,病转深陷,故王清任《医林改错》深诋桂枝汤无用,非无用也,不啜粥故也。是以愚用此方时,加黄芪升补大气,以代粥补益之力,防风宣通营卫,以代粥发表之力,服后啜粥固佳,即不啜粥,亦可奏效。而又恐黄芪温补之性,服后易至生热,故又加知母,以预为之防也。
按∶凡服桂枝汤原方,欲其出汗者,非啜粥不效。赵晴初曰∶族侄柏堂,二十一岁时,酒后寐中受风,遍身肌肤麻痹,搔之不知疼痒,饮食如常。时淮阴吴鞠通适寓伊芳家,投以桂枝汤,桂枝五钱、白芍四钱、甘草三钱、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水三杯,煎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并嘱弗夜膳,临睡腹觉饥,服药一杯,须臾啜热稀粥一碗,复被取汗。柏堂如其法,只一服,便由头面至足,遍身得微汗,汗到处,一手搔之,辄知疼痒,次日病若失。观此医案,知欲用桂枝汤原方发汗者,必须啜粥,若不啜粥,即能发汗,恐亦无此功效。
或问∶桂枝汤证,其原因既为大气虚损,宜其阳脉现微弱之象,何以其脉转阳浮而阴弱乎?答曰∶人之一身,皆气之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区域虽分,而实一气贯注。故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今其关前之脉,因风而浮,转若不见其弱,而其关后之脉,仍然微弱,故曰阳浮而阴弱也。如谓阴弱为下焦阴虚,则其脉宜兼数象。而愚生平所遇此等证,其脉多迟缓,不及四至,其为气分虚损,而非阴分虚损可知。即所谓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亦皆气分怯弱之形状也。
金匮要略:桂枝加黄芪汤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目闰 。目闰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
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吴越按:如有人参,更接近于伊尹的大阳旦汤了。
存目:大阳旦汤的变化方: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防己黄芪汤
附:黄芪类方——玉屏风散
附:黄芪类方——补中益气汤
附:黄芪类方——补阳还五汤
炎黄学者民族医生吴越
2024年12月29日
郑重提示:文中如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需求医诊治。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文章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实践问题。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而学习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则最为容易!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著作、文章和课程。
炎黄学者民族医生-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C5、《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续集)》(加深讲解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的经典用药,另外非经典用药100多种加以讲解)
第二系列:略
第三系列:略
附2: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第一类:经方课程
一、《分类讲病(经方体验)》
二、《经方易用(经方入门)》
三、《经方直用(经方晋阶)》
四、《经方逻辑(经方研修)》——特别系列:经方体系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五、其它经方课程
第二类:针灸课程:略
第三类:特别课程:略
第四类:普及课程(公益免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