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山魂——卓鹤君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云鹤,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张蔚文,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浙江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毛雪非,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伟刚,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农书荣,本次展览艺术家卓鹤君 共同展开卓鹤君先生代表作《大壑松风》画卷,为展览启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代表学校接受卓鹤君的42米长的代表作品《大壑松风》、近5米高的9屏巨作《华茂苍松》等一批杰出作品无偿捐赠,并向卓鹤君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卓鹤君先生博士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捷分别致辞。卓鹤君致答谢词。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傅巧玲,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韩绪,中国美术学院老领导、老教授:马其宽、徐家昌、程宝泓、卢炘、王冬龄、闵学林、任道斌、吴宪生、孟云生、傅肃琴、陈向迅、宋建明、施慧、王赞、胡钟华、刘正,浙江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国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王蕾,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浙江省国贸集团工会主席应达伟,温州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都金,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书记杨建新,浙江省建设厅原厅长、书记谈月明,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李德忠,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金伯中,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廖丹,钱江海关副关长应雷,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楚蓓蓓,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处处长杜松儒,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领事Franck Serrano(方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Francesco D'Arelius(达仁利),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副馆长陈瑜,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浙江展览馆馆长汪健,卓鹤君先生的家属、故交旧友,中国美术学院各院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和媒体嘉宾等。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中国当代山水精神的笔墨宣言
——《山魂·卓鹤君个展》开幕致辞
首先祝贺卓鹤君老师的个展开幕。这个展集中卓鹤君先生最近三十年塑山之作,总名“山魂”。
中国人的山川崇拜由来已久。屈原的《九歌》即为祭祀山神的诵歌,那惜诵致愍的诗句,满是山神山魂的意象。中华大地多山,那青藏高原,逶逶莽莽,昆仑传为万山之母。大山西聚蜿蜒腾升,最接近于天,故华族向来有通天、通神的膜拜。在悠远的祭祀礼俗中,山是最符合成为祀礼和受祭的现场,也是人类最便于寄托情感、附身想象的对象。无论是巫者的蹈舞降神,还是“远望可以当歌”的“望祀”仪典,那个山川之神总是远古人类“如祭”的核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华最早的文人独创的诗意都与这绵延无尽的山神山魂的想象相关,并籍此兴发出山川歌诵的伟大源头。无尽的山魂蕴育着诗魂,绵延的诗魂感发着山魂,她们始终在中华文化魂灵中载浮载沉,彼此激荡,显形赋象,抒情铸神,导衍出千年往还、传承无尽的文化篇章。
卓鹤君先生乐山,其下笔直若通神。他的《山魂》之一,画于1995年,高近四米,宽愈八米,开山水巨构的先河。1998年,《山魂》之二问世,也是巨构,近一米的墨块,悬于观者头上,撼心而动魄。五年后,《山魂》之山出世,文字与山水一道,飘然洒落。又七年,《山魂》之四訇然问世。山者以宽宽然之势排布,苍然成卷,幡然成诵。这《山魂》系列以浩然大气,以宏伟巨构,贯穿卓鹤君先生三十多年的山水人生。山魂中自镌一份孤魂,孤魂中又跬着一份博大的心魂,这山魂正是卓鹤君先生的心魂写照。
山魂之魂第一在于意象。他的《山魂》之一,最是一幅意象莽荒、骇人心魄的山水巨幛。仿佛将千山万壑铸成一段铁壁铜墙。那时鹤君先生积多年的笔墨操习,跬成泼墨与构成的两大特点,都在这张画里聚合而成宏大的天地汇演。山崖如若一座座石碑,叠次耸立,他早前画过的《华岳博台》,荒厚墨色,浑茫气象。那张中堂的题记中直写“华岳志”的诗行:太华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五峰鼎崎,各据一方。巍巍然兮独柱天穹。而在《山魂》这里,如是天柱之峰叠成万千葳蕤,莽苍苍不识深浅。画中的白,如云影,如天光,硬生生地将众山裁切,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那些石碑之中,隐着山的肌理,披着笔法的符纹,“被薜荔兮带女萝”,列缺霹雳,丘摧崩裂。用滔滔泼墨挥就一派浑浑然的山水剧场。那云影天光,又若电闪雷鸣,此起彼伏,千纵百横,最是一幅李白的浩茫气象: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山魂之魂还在于笔墨。三十年前,《山魂》就立于美术馆的高壁之上,立于国美人对“汉唐雄风”“宇宙气象”的期翼之中。在那时,《山魂》就拓开了画界对山水巨构的憧憬,开创了一代代国美艺者让山川拔然而起、五岳共养的笔墨气象。鹤君先生于此幛绘画之前,画了众多写生,其中有《黄山夜色》《黄山月影图》。这山壑夜月的写生,很值得我们的注意。那是最能体现鹤君先生劲笔秀墨的画卷。鹤君先生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初年,考入国美。他师从陆俨少先生。陆先生一边强调古代经典,尤重笔墨灵性,另一边擅于采撷山川,炼笔养格,给予他们极深影响。但他们却无一摹写先生的样式,甚至在笔趣的意态上都独开蹊径。卓鹤君先生正是这方面孤翮振飞的典型。鹤君先生重笔墨,也注重时代的影响。他一方面重视传统笔性的修为,绝不轻言走出笔性的田园。另一方面又将各种山法、树法从原创的生态中轻轻厘出,加以某种风神抽象的构成类化,并以各种墨法、水法的实验,来在山水田园里自家出新。这几张黄山夜色,正是此类笔墨实验性的代表。登黄山月崖,临于荒野之隙,绵谷桅墙,怪石特立,月光朦胧其上。恍兮惚兮,影影绰绰,若造物之清浊,催发笔下灵性的挥洒。屋漏痕的处理,又让他的秀润温厚的南人气质,在墨团团之中,蓄以脂凝。这是一片新的笔墨天地,大泼墨与局部泼墨交相使用。水痕留下笔的金石之味,夜色则太蒙之巅,浑成葳葳蕤一片,某种金石般的裂纹与挥宕的笔意融在一起,这便是鹤君先生笔下的《山魂》。积墨如碑,环行卒愕,却又在其中笔意披纷,渊然遐览,纵横之间,成就而为中国超大型山水巨幛的魅伟雄健之大气象的经典。
山魂之魂又在于气势的雄拔。《山魂》之二,以朴天盖地的势象,拔然而下,他从西方绘画中转挪过来的“构成硬块”被淬化而为高悬的宏钟。整个天山笼于这种宏钟大吕般的鸣震之中。这高悬的宏钟更像是一种洗礼,一种改革开放的巨大冲击所带来的震慑人心的洗礼。这洗礼悬于洞天石扉之上,仿佛一种块磊,一份神喻。那天地岿然不动,万山却在浑濛中循替消长,从中让我们看到昔柳宗元视楚越万山为牢笼而掇其险恶为崇高的撼心动魄之气。
山魂之魂复又在笔意如游的自由与解放。《山魂》之四,巨构尺幅。依然是无尽的山峦,满目的墨块群山以宣然之势,排布诸般意态,彼此逆转,苍然成篇。在这种变化的意态中,类化的倾向幡然成诵,中国传统笔法的课徒演示腾腾然涌上前来。那山石披皴的各种方法,如格列布,仿佛一位名师,兴味盎然地演化这各种方法,并在这种骨法用笔的演示之中快然自慰。我们发现,随着这种笔法的快意变奏,岩岩虽若孤石独立,其骨力却直呈于笔墨的表象之外。临对如是山水,常觉有玄对山水的意味。所谓玄对山水,既是以其单纯之姿,来达到物象的超越,在一片虚静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化相忘。我们还发现,绘者正如那徒受之人,浸没于某种泛游之上,以寻求真正的自由。如何在人生的桎梏中,求得自由解放,只能求之于自己的心。即如何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解放。伟大庄子的美学正是要以艺术的精神方式,来体察“游”的意涵。鹤君先生正是以这种课徒的方法来探演“游”的趣味,并不断地向着生活的世界渗透,进而达到某种内在的逍遥,某种纯粹的“无关心的满足”。恰在这种满足之中,绘者进入“游”的相忘之境,那神秘的东方的情怀,因玩味而显出气象与趣灵,因反复地把玩而澄怀味象,我们观看地体验着,感受“与天为徒”,感受艺术精神的訇然显现。鹤君先生的这幅巨幛,释放课徒草笔意写的能量,我们出游、巡游、嬉游,随风激荡而无所系缚。我们的心正泛若不系之舟,既感“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莫得其涯,又感心凝形释,“未始之游于是乎始”。山之尽头的游,天之未始游的游,相携而来,同于大道。《山魂》天游,正臻入诗魂的高境。
卓鹤君先生的《山魂》系列,以巨幛的方式,横于中国写意山水的当代天际之上。它以大碑林立,涣若奔云,错若叠棋,夺造物者的浩然大气。它又以嘉木藂峰、珑灵萧萧,清风自生,翠烟自留,成一代笔墨大家的宣然之变。它还以高悬的宏钟大吕,渺天宇之旷,开神道之想,而让天下与山俱小。它又化用课徒笔阵的挥写,让物形空游而无所囿,让人心自在放意而不知所穷。鹤君先生的《山魂》,裹挟“掇蕴取美”的伟力,被披东方诗性的自由风神,积笔意特出的灵性,历三十载山水人生,向着世界上山川的精神爱好者,铿然发布中国当代山水绘画的笔墨宣言。
许江
2025年1月3日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余旭红讲话
余旭红提到,近1000年前,郭熙的《林泉高致》与“三远法”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800年前,“南宋四大家”(刘李马夏)孕育于杭州;101年前,林风眠先生有感于中国绘画的式微,在法国巴黎创办“霍普斯会”,萌发了百年的国美学脉,成为建立国美的时代宣言:“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自此薪火相传,持续推动东西艺术融合与创新。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自建校之初成立,历经近百年传承发展,直至如今的中国画学院,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中国画名家巨匠。卓鹤君先生作为中国美院第一批国画系研究生,得陆俨少先生笔墨之清幽雄浑精髓,不拘旧法,融会创新,自辟山水新境。毕业留校之后,他将大半生奉献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育事业,并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为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卓鹤君先生秉承“传统出新”的教学理念,以“承古融今,续脉拓疆”为学术导向。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位公派美国进行教学的教师,他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外又撷取、消化、吸收了西方理念,赋予了传统艺术抽象的现代性光彩,是当代水墨的重要实践者、推动者与创新者。他借古开今,融古法为我法,传承东方艺术文脉,开启“新浙派”的笔墨氤氲的新境。
作为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新年首展同时也是卓鹤君先生的第一次大型个人作品展,“山魂”荟萃了他一生之艺术精华,展示其青年艺术自由探索阶段至耄耋之年方兴未艾之佳作。2017年,卓老师和童中焘老师、陈向迅老师,向学校捐赠了1999年为中南海怀仁堂创作的《江山万里图》的创作手稿;此次展览,卓鹤君先生又无偿捐赠了一批巨幅杰作。余旭红向卓鹤君先生对母校的拳拳之心表示感谢。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王平讲话
王平指出,卓鹤君老师是享誉全国的浙江山水画的重要代表性画家,是中国美院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的领军人物,对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从“文人画”向“画人文”的体格转型,最大的危机是山水画在形态变幻中也逐渐远离了中国山水画的文脉。而中国美院中国画教学延续潘天寿先生的教学理念,一直强调“四重”,守正创新:一是创新性发展,追求为传统增高阔;二是创造性转换,广泛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艺术手法,但仍有明确的主体意识。
卓鹤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具有以下鲜明时代特色:坚持古今中西融合与艺术创新突破;始终注重时代精神体现和文化底蕴焕发;注重美学价值拓展与教育传统延续;展现了自然山川之灵魂与艺术家内心的交融。期望大家以卓鹤君先生为榜样,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诚挚的执着,全力投身到文化创新的浪潮之中,不断将艺术激情转化为奋进的动力,阐发艺术主张,彰显当代美术家风采。
卓鹤君先生博士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致辞
张捷表示,此次展览见证了卓鹤君先生从艺60余年、从教45年来“心织笔耕”的传道历程,体现了老一代国美人尊师重教的生命履痕。卓老师为人谦和,关爱学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纳言敏行者,他言语简朴却义理精深。山水是因人而异的风景,是求道者的山水,更是世界观的山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笔墨境界、人文境界、生命境界的层层递进。
卓老师以天地为师,以智者为师,以真理为师,将自然观当作艺术创作的方法论,使自然观照与心象表达相互融合,他的作品注重心之性灵,不为自然表象所束缚,并从自然本真出发而获得超然物象的生命自觉。他与自然山川的对话,体现了一位读山者对天地山岳的敬仰,笔底境界深邃,山鸣谷应,意象洪荒的山水世界成了山魂水魄的精神象征。今天的展览,是美术界的盛事,也是晚辈得以学习借鉴的眼福。
本次展览艺术家卓鹤君教授致答谢词
卓鹤君表示,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如同篮球投篮命中般令人欣喜,而众多领导、挚交及同行同仁的光临,更为此次展览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意义重大。特别要感谢的是两位恩师:启蒙老师赖一匡先生的悉心教导,带他踏上了艺术之路;改革开放后,他鼓起勇气报考研究生,并有幸成为陆俨少先生的弟子,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这一梦想殿堂深造。
他提到,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专业,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将锦绣河山的壮丽景色融入画中,为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在此,他也衷心感谢夫人的默默付出,为他留出了宝贵的创作时间。此次展览让卓鹤君意识到自己的创作之丰,团队的付出也让他动容。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立志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山魂——卓鹤君作品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承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传统书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协办。
山水,姿容幽远而神秘,总是在静默中镌刻岁月流转,也由此成为艺者灵感与想象的源泉。五代荆浩有云:“画山水者,须明万物之理,穷尽天地之变。”此言无疑照见了山水画创作的幽邃大要。而卓鹤君先生凭其独特而雄浑的笔墨语言,构建了一个既植根传统又奇巧变通,“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山水宇宙。展览主题“山魂”即取自卓鹤君先生山水艺术之典范《山魂》系列作品之名。“山魂”既是自然山川之灵魂结魄,也是艺术家内心的丘壑与感状——以山川铸魂、容万象之气、现绘画真理。
展览以时间线索组合主题团块,通过“行云流水”“心织笔耕”“坐穷泉壑”“如山之魂”“游化墨戏”五个板块,系统呈现了卓鹤君先生从青年艺术自由探索阶段至耄耋之年方兴未艾的230张精品佳作。从对笔墨的实验探索到对心灵山水哲思的艺术演化,从大开大合、墨色生辉的主题“山魂”系列到素尺小幅的泉壑意趣。通过在展厅里的行游停驻,我们得以窥见卓鹤君先生对天地宇宙的纯然体悟——以心织画,以笔耕耘,而见山河壑中开天地,天风声里造洪荒。
行云流水
初入展厅,一段来自卓鹤君先生自述的文字开启整个展览山水宇宙的气象:
“山水画需要大胸怀、大眼界,看到的世界要全部装得进去,中国画的视觉观就是如此,所以我说‘山水为大’”。
——卓鹤君
早在1973年,自幼酷爱绘画的卓鹤君以《茶山春早》一画,在全国美展上脱颖而出。1979年,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先生,既得先生清幽雄浑之笔墨真传,却非单纯沿袭陆师之法,而是融会贯通之下,自创新境,从古典山水范式中生发出一种崭新的观照之法。他以水意氤氲,幻化无穷的抽象笔墨,勾勒山水荡漾,显现山水世界的实象。“实象”并非运墨还原具象的山水物,而是意在五色酣豪中凝结自然的阴阳形势和内在品质,云、雨、江、风皆成为山的不同面相。笔墨的动词性成为了卓鹤君青年时期所追求的方法。这种淋漓的笔墨实验是以勾、泼、冲、染等动态塑成山之骨血,并从传统文化中撷取敦煌山头、画像砖拓片等等意象融入其中,使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其笔下的山水实象如行云与流水“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他心手顺畅,不惑不惧。
《行云流水(二)》 68x179cm 1984年
《湖光山色》 68x179cm 1982年
《黄山(三)》60x71cm 1987年
《墨彩丹青图》136x238cm 1988年
卓鹤君先生在该时期对墨色分层与笔势回转中弥合抽象的实践,笔酣墨饱的同时,他撷取黄山、敦煌等山头、画像砖拓片等意象,在1980-1985这几年里,不断地尝试在传统中国山水画中展开诸多表现形式与破构可能的实验,探索笔墨、材质与布局章法之间的位置可能。
心织笔耕
“现在,蕴藏在我心灵中的两种神灵——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已相互认识和融合。他们已不再各执一方牵拉着我,而是共同赋予我以激情,并隐秘地左右支配着我的创作情感,给我带来机运。我仿佛在浩瀚苍茫的宇宙构成法则中寻找,以自己的发现来构成一幅幅能慰藉灵魂的印迹。”
——卓鹤君
1987至1989年,卓鹤君曾两度受邀远赴美国,分别进行为期半年的讲学和个人巡展活动。这段经历让他极度贴近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场,但更激发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心自省。此后,他不仅汲取西方艺术中表现主义的精髓,亦融合传统绘画的独到表现手法,一种宏阔的视觉语言应运而生。在其中,西方世界的抽象与东方山水的气韵交织而互进。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对绘画语言的深刻探索,更是“认识自我”的必经之路。
“心织笔耕”,这是他常用的一方印章。他以心织画,以笔耕耘,将东西艺术语言笼于形内。在他的笔下,墨与彩,皴与构,相互造就的画面既具有西方的热烈与明丽,又不失东方的含蓄与深远。他“删拨大要,凝形想物”,皴法之上色块、线条、图章、文字等语言对画面的分割和构成形成新的章法,于莽莽画面透露细秀妥帖。他在东西方的表现语言之间跋涉穿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该板块主要呈现的是卓鹤君先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中西调和后的艺术创作风貌,这一时期艺术家以心织画,以笔耕耘,以心态、技法合二为一的慧明笔性融汇中西与古今,同时克制于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将精神思辨迸发于纸面之上。
《春如遥山碧四围》69x69cm 1992年
《红色的连结》74x69.5cm 1995年
《山魂之二》724x324cm 1998年
《城市山水(一)》143x71cm2000年
坐穷泉壑
“跑山水要有虔诚的心,不是随便看过就算了,要有机心。”
——卓鹤君
如虔诚转山的行者,卓鹤君以山川为师,穷尽自然之泉壑,这不仅是对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致敬,更是他恪守传统“三远”之绘画观的生动实践。
荆浩问:“何以为似?何以为真?”或危坐山林,或静坐陋室,卓鹤君穷尽心力以现心中万千泉壑。对卓鹤君而言,“三远”不仅是传统山水绘画的观法,更是他随时可以取用的心灵地图,引领他信步于山水之间。画面为他心中无垠山水世界正名,云雪飘逸、山石坚强、气象光彩伴随着作为笔墨构成的皴法,倾覆与栽培,三远曲折得以开合。山水已不再是风景,星斗间充满太古的智慧,世界的气息、气韵与气象交织其间,展现出生命中那些微妙而生动的变化。自然在他的画布中低语,诉说着那些远近不分,始末无界的秘密。山水之道在于心中有丘壑,持经达变则可以至真境,此所谓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
位于美术馆二楼方厅的第三板块“坐穷泉壑”,为卓鹤君先生进入千禧年后的作品,该时期卓鹤君贯彻于“搜尽奇峰打草稿”与“心中有丘壑”的艺术素养,恪守“‘三远’走天下”的章法布局,深入水、云、雪、风自然之情理的胸中图景。将山水之道置于心中,以水墨寄情,抒发性灵,探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超然心境。
《山魂之三-笔法记》580x279cm 2003年
《淡扫明湖开玉镜》180x97cm 2008年
《空山新雨》143x143cm 2008年
《塔影挂青汉 钟声和白云》142.5x143cm 2006年
“山水画必须要三远走天下,到处跑,落脚点很多。焦点透视只有一个点,就会受很大限制。山水画到处跑都是点,只要你记在心上,画起来就可以完全按你的想法,你的心境来画。”
——卓鹤君
如山之魂
“黑黑的魅力,多么放荡而又幽默,令人迷惑。一种幻觉,墨点带来了马瑟韦尔的《下午5点钟》黑色与白色的世界,一种东方精神,是那么亲切又那么行动。”
——卓鹤君
千山万壑贯通一气,浩浩落落,山川如天地骨血铸其如山之魂。大山如巨碑,有宋以来之山水精神在此刻又复葳蕤勃发。卓鹤君以磊落胸怀,将绘画视为信仰,每一笔皆蕴含山河之重,天风声里造洪荒,让大山成为创世的神力。如山之魂,如山之恒。
身即山川,以心魂观山,意象峥嵘却又骇目洞心的山魂巨嶂即是卓鹤君营造的奇幻宇宙。在这奇幻世界当中,他以猛黑为笔,非只描绘墨痕,亦不以笔墨堆砌为意,而以“无法”诉诸笔端,落于纸上,预判、破坏、覆盖都成为“无法”的一环。山岳随我开,山水随我起,巨黑于平地拔千仞。在这巨黑之中,他并不任其荒芜,相反却吐纳宇宙的气息,蕴含着不竭的生命源泉。“众山皆响”的巨嶂并非为奏响山的交响乐,而是深入探寻自我的山水宇宙,落定山水拼图中深奥精微的宇宙秩序。
“要与西方抗衡,我想要有主动之态,从而必使猪返其祖,取祖先之精之华。野猪之动能敌牛劲,至少不相上下。对野猪的行动,我抱乐观态度,与其抗衡我充满希望。”
——卓鹤君
展览中最大的巨幅著作展厅“如山之魂”,该板块以《山魂》系列为核心,展现卓鹤君先生对大山的诉情,主题海报上的视觉碎片可以在这里看到完整之貌。卓鹤君先生总共画了5张《山魂》。他自述:“山魂题材,就是把我心境当中的东西进行表露”
《高山不可测咫尺近太清》180x359cm 1989年
《山魂之一》820x350cm1995年
《山魂之四-山石课徒变奏》1420x420cm 2010年
恩师陆俨少先生曾和卓先生说过 “山水画的创新在皴法上”,所以当我们回头,就会看到铺满整个弧墙的《山魂之四·课徒稿变奏》,卓鹤君先生把课徒的皴法结合到画面之中。在这张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卓先生坦言:我更体会到了什么叫“心中有丘壑”。
游化墨戏
“最最要紧的是,要跑下去。通过不断跑、不断看,看透了,并且熟记于心,就能随手可画。这就是平常说的胸中有了丘壑,丘壑是很宽泛的东西。”
——卓鹤君
太行之雄浑、黄山之秀美、雁荡之幽奇、武夷之灵秀、三峡之险峻、蜀道之蜿蜒、长城之壮丽,万类性情皆在卓鹤君俯水昂山的身心联系中成其画布,成其世界。山川游历的细腻积累成其笔性,卓鹤君以山水形式与笔墨之探索将通情的行动跃于纸上。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
课徒小稿虽则将中国绘画进行程式分解以行传统技法之授受,却需生活与心性的历练和体味,其强调“无中生有”,一笔生发,推出千万笔,推开一片山水天地。卓鹤君坚守传统绘画的教学传统与脉络,也强调绘画行动本身在场的真情发动。他怀揣着从一而终的真心和趣致,将从生活与习作中凝练出的皴法演变成大山大水与天地精神的呼应。工笔、册页、手卷、团扇、扇面,于他而言信手拈来。通过这些笔触与墨色交织的尺素小幅,我们得以回到那个天地现场,看到这位业师权衡山川形势,激跃云水聚散的游化墨戏。
“游化墨戏”板块以卓鹤君先生的山水小品和课徒稿件为主要内容,展现艺术家日常趣致与严谨教学的一面。
卓鹤君先生坚守传统绘画教学与脉络的同时,也强调作为绘画行动本身的真情生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作画时内心那份属于绘画的纯粹与喜悦,在游山玩水间体味生态,方寸间尽显轻巧悠然,工笔精微间探见妙趣横生。
“山水画表现的对象已经太多了,画不完,真画不完。所以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生活技术还是最重要。”
——卓鹤君
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脉以其深厚的画理和笔墨训练传统塑造了中国画学艺术发展道路的根基与高原,造就了一批批“传统出新”和“中西调和”的高峰艺者。身处其间的卓鹤君,却始终与时代的潮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转山”一般的精神及虔诚之心去对待自然、体验生活。他并不热衷于在时代中留下显赫的印记,而是选择在时代中破开一道口子,另创一个世界,立定山水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2月23日。
艺术家介绍
卓鹤君
卓鹤君,1943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1987至1989年,两度受邀远赴美国,分别进行为期半年的讲学和个人巡展活动,期间荣获亚拉巴马州府莫比尔市荣誉市民、明尼苏达州府圣保罗市荣誉市民称号。
1988年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聘为水墨动画《山水情》作山水画设计,该片荣获众多国际电影节奖项,包括1990年蒙特利尔电影节动画短片大奖,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动画片大奖,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等等。
1990年首本个人画集《卓鹤君》出版。2000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学博士生导师。2002年作品赴京参加《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首展——浙江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名师”称号。2009年人美大红袍系列《卓鹤君》个人画集出版。
展览时间:
2025年1月18日-2月23日
展览地址: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协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传统书画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
总 策 划:许江
学术主持:余旭红
展览支持:张捷、盛天晔、刘海勇、陈磊
展览总监:夏商周、卓旻
策 展 组:马思琦、张晨、王晗宇、王嘉平
展览执行:蔡可成、袁柳军、窦亚杰、赵怡、薛佳音、李昂、张耀玮、刘丹丹、赵一璇、杜昕、周红叶、范阳子、何俏娜、鲍海舟
项目统筹:谷丛、王剑红、陈卫青、马澜
宣传公教:徐元、方舟、刘杨、朱羚、周慧、贾毓秀
视觉设计:林建嘉
文 字|马思琦 张 晨 王嘉平 贾毓秀 周 慧
摄 影|申 博 刘永戈
编 辑|贾毓秀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徐 元 方 舟 卓 旻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