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297篇文章
淋巴瘤,源自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了解这些症状,采取有效的筛查策略,对于及早发现淋巴瘤、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且最直观的症状,这些肿块通常无痛、质地较硬、可活动,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结肿大并非淋巴瘤的专属症状,也可能由感染、炎症等因素引起,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一)淋巴结触诊及伴随症状
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质地较硬、活动性差,可能持续增大,且多个淋巴结可能同时受累,常见于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还可以相互粘连在一起,并且融合成团。伴随发热、盗汗、体重下降、乏力、瘙痒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炎症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伴有疼痛或压痛,质地较软,活动性较好,伴随、红肿、发热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但通常不如淋巴瘤严重)。
(二)淋巴结纵横比
淋巴结纵横比是通过超声成像测量淋巴结长短轴之比来评估其病理特征的重要参数。长轴指淋巴结的最长直径,通常沿淋巴结的长度方向测量;短轴指淋巴结的短直径,通常垂直于长轴测量。纵横比为短轴除以长轴的值。
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其纵横比可能较高。这是因为淋巴瘤细胞在淋巴系统中生长繁殖,可能导致淋巴结内部结构破坏,使得淋巴结在短轴方向上膨胀,而在长轴方向上增长相对较慢,从而导致纵横比增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纵横比可能存在差异,且这一参数并非淋巴瘤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良性淋巴结,如由感染、炎症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保持这一正常的纵横比。经过抗炎治疗后,淋巴结通常会逐渐缩小并恢复正常。
二、发热
淋巴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肿瘤细胞的侵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淋巴瘤细胞本身可能释放致热因子,引起发热。此外,淋巴瘤患者可能因肿瘤负荷较大,导致身体代谢增加,产生热量过多,从而引发发热。
炎症发热是由于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炎症发热通常伴随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
三、盗汗
淋巴瘤盗汗最常见的时间是夜间睡眠时,主要特征是大量汗液分泌,这些汗液比一般汗水更为丰富,可以使衣物或床单完全湿透。不同于运动时的汗液分泌,淋巴瘤盗汗是无法控制和防止的。持续性盗汗:盗汗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达到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这种湿冷的汗液分泌是无法通过调节室温或保持身体清爽来缓解的。
四、瘙痒
淋巴瘤引起的瘙痒通常分布广泛,可以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但特别常见于下肢和躯干。瘙痒程度较为剧烈,往往难以忍受。淋巴瘤引起的瘙痒通常是长期性的,并且不会因为简单的皮肤护理而缓解。即使经过常规的止痒处理,也不容易缓解,瘙痒症状可能长时间存在,且常常反复发作。这种瘙痒往往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淋巴瘤引起的瘙痒通常没有明确的外部诱因,比如过敏或接触某些物质,不易通过常规抗过敏药物缓解。大多数情况下,淋巴瘤引起的瘙痒不会伴随明显的皮疹或其他可见的皮肤改变,但反复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五、其他
淋巴瘤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腹痛、腰痛等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六、淋巴瘤筛查
淋巴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筛查策略,对于及早发现淋巴瘤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农药、染发剂等)、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淋巴瘤病史)或年老体弱者,都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为了及早发现淋巴瘤,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筛查技术包括血常规与生化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骨髓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血常规与生化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发现淋巴瘤的早期迹象。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诊断淋巴瘤具有辅助意义。骨髓活检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骨髓中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以显示淋巴瘤在体内的分布和大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筛查是预防淋巴瘤的关键。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