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书圣”,人们会想到王羲之,他的字代表了魏晋笔法的“正脉”,东晋以来学帖者,几乎没有人不临摹他的作品。王羲之之后的第二位“书圣”是颜真卿,他一改初唐妍美潇洒之风,开拓出雄健浑厚一派的风格。


李东阳题首

颜真卿之后的第三位“书圣”便是赵孟頫,他高举“复古”旗帜,既二王、李邕、颜真卿诸家用笔之精髓,又将书坛的“颜柳之风”改回了魏晋六朝的清雅中和风格。赵孟頫之后,书坛就在也没有人担当得起“书圣”称号了,也再也没有能称为“集大成者”的开宗立派的大师了。


学行草书的朋友都知道《十七帖》,它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编集而成,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这一版本的《十七帖》为碑刻本,原碑已失,只有拓本传世。而当时还有一部墨迹版《十七帖》传世,但由于元代以后失传,所以世人不知。这部墨迹版的《十七帖》全文被《淳化阁帖》收录,后又被赵孟頫所得,他将之细心临摹,也就有了如今看到的《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册》


学界一般称此作为《墨迹十七帖》或《王羲之草书册》。大家要注意,此作与《十七帖》内容并不一样,而是收录了王羲之另外十三件罕见的行草手札,千万不要弄混了!


此作是赵孟頫晚年所写,他精研“二王”一脉用笔数十年,50岁以后技艺炉火纯青,他的字与原作相比不差分毫,而在行笔、笔路的细腻程度上则更高,不愧是第三代“书圣”的大手笔,也是我们学习魏晋笔法的“跳板”和“捷径”。


《临王羲之草书册》全卷纵24厘米、横347厘米,共55行、500余字,字径大小不一,小的约有2厘米,大的在5厘米左右,共包含十三、四帖,分别是《知远帖》《大热帖》《干呕帖》《周常侍帖》《吾唯帖》《不大思帖》《得西问帖》《中郎女帖》《发虐帖》《如常帖》《执手帖》《先生帖》《荀侯帖》《八日帖》。


此作用笔遒劲爽逸,裹锋而行,妍美而不孱弱,提按有致,顿挫分明,绞转连带,婀娜多姿。转折处绞转灵活,结字以纵取势,魏晋用笔的典型技巧均在此帖中。笔画细腻、结字精准,气韵超凡入圣。此作卷前有李东阳所书“元临晋帖”四个大字,卷尾则有吴宽、李东阳的跋文。


吴宽跋文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法帖细致临摹,将其中笔法研究透彻,行草书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册》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