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260亿元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比亚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万华乙烯二期实现中交,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530家,39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细读《2025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个城市跃升之道:绿色发展需要“乔木参天”和“灌木葳蕤”。

进一步讲,“参天的乔木”、“葳蕤的灌木”以及葱郁的小草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小的产业生态——产区园区。“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逐链配置资源要素,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生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有集中度、骨干企业有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加快起势,开工建设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探索建设分散式风电、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示范项目,构建局域新型电力系统,争创国家级园区。”《2025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如是提出。一个个小的产业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积聚成活力满满的“品重烟台”。

在烟台加速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创新实践中,长岛占有特殊地位。近年来,烟台长岛把国际零碳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洋生态基本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为国际零碳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实施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百箱千排万笼’计划,争取养殖产量突破15万吨。着力建设美丽之岛,整体开发长岛庙岛,创建国家公园、5A级旅游景区。”生态长岛被赋予“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中国样板”的光荣使命。

当然,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是一个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系,只有充分完善制度机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一系列链条,才能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计划,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叫响“烟必行”品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推动山东大学研究院落地,支持驻烟高校升格提质、优化拓展空间布局。”……《2025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如是布局。

没错,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支撑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业链、创新链的各环节,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来确保技术成果从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化。同样,也需要一大批具有服务精神的专业化人才,永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起做好“0—1”的突破与“1—N”的应用。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答案之一是:共建产教融合新生态,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共建产教融合新生态的道路上,媒体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整合优势。看,胶东在线网站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大力推动职业技能教育面向产业、适应需求。围绕烟台市“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短板弱项,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双师型人才等方式,主动出击、精准育才,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

城市发展要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能够敏锐捕捉行业趋势、勇于实干的高层次技能人才。此外,人才培养也要打开国际视野,积极拥抱世界。截至2024年底,胶东在线网已在全球47个国家建立家乡驿站,站长达到150多位,成为是传播中国文化、讲述烟台故事的重要平台,为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注入了新活力、新思路。

(作者:邬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