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武将立功太多并非是好事。因为那意味着会功高震主,到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较于文臣,君王们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更加忌惮。文臣位极人臣也许还能善终,但是功高震主的武将想要善终,确实千难万难。



历史上一共有三位武将功高震主。其中两位结局凄惨,但是剩下一个却得以善终。

这三位武将分别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会大相径庭呢?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名将,兵仙韩信

提起功高震主的武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兵仙韩信。

毕竟他的名气太大了。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战神,但是兵仙却是独一份的,只有韩信一人获此称号。



韩信之死,原因很多。抛开韩信各种花式作死不说,光功高震主一条,就足以让刘邦对其起了杀心。

韩信的功劳有多大呢?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韩信,刘邦面对项羽一点胜算也没有。大汉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当初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刘邦的封地处在最角落里,被“三秦”死死地限制住了发展。以刘邦当时的实力,想要对付“三秦”都要倾尽全力。

是韩信提出“暗渡陈仓”的建议,才让刘邦打了“三秦”一个措手不及,得以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三秦”。



然而,随着“彭城之战”,刘邦率领的57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亲率的3万铁骑击溃,形势可谓是一边倒。诸侯都站到了项羽那边,刘邦的处境很糟糕。

此时,是韩信率领少量部队前去开疆拓土。他先后灭掉了赵国、代国和燕国,后来又用计灭掉了齐国和项羽的20万联军。不仅成功平定齐国,还废掉了项羽视作左膀右臂的龙且。

此时的韩信,手握重兵几十万,成为了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人物。

当时的刘邦,早就被项羽打残好多次了。在项羽看来,刘邦不足为虑,真正的威胁是韩信。为此,项羽还特意派人去游说韩信。只要韩信不插手他和刘邦的战争,事后项羽必有厚报。



可惜,项羽的建议被重情义的韩信给拒绝了。最后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得以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如果根据功劳来决定皇帝的话,那这大汉的皇帝应该让韩信来当。

而这,也是刘邦最担心的。韩信的威望已经超过了刘邦这个皇帝。

更何况韩信是七个异姓诸侯王里实力最强的,还有他兵仙的名头加成。韩信在一天,刘邦就寝食难安。



刘邦想要除掉韩信,根本就不是杀不杀功臣的问题。实际上是应了那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才是刘邦除掉韩信的本质。

当然,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刘邦都不敢轻易杀韩信。因此只是将其贬为淮阴侯,软禁起来。后来除掉韩信的其实是吕后。

但是他们夫妻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动手又有何区别呢?

最终,一代兵仙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了一群妇人手中。韩信明明有一手好牌,却被他打得稀烂,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兵仙是不是有些名不副实?



看不清形势的名将,战神白起

相比起糊里糊涂就丢了性命的韩信,战神白起的情况要好上一些。不过也只是好上一些,他依然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何会死。

白起的功劳虽然没有韩信那么大,但是依然是惊世骇俗的。

不得不说,白起出现得很是时候。当时的秦国崛起于诸侯之中,正是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的时候。唯独就缺一个有分量的名将。

好巧不巧的,丞相魏冉在此时将白起举荐给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交给白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攻打韩国。秦昭襄王只给了白起十万大军,而对面的韩、魏联军却多达24万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这是秦昭襄王在考验白起,看他是不是真像魏冉说的用兵如神。

结果白起不负众望,全灭24万韩、魏联军,夺取了韩国的大片城池。白起一战成名,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

接下来白起频频出击,先是夺取魏国61座城池,接着又斩杀赵国三万余人。



几年后,他再次出兵,这次的目标是楚国。白起接连夺取楚国的黔中郡、上庸和汉北等地。接着,他率领大军孤军直入,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了楚国国都郢城。

郢城毕竟是国都,不仅城池坚固,而且有重兵把守。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最终郢城城破。楚军主力损失惨重,秦军斩杀人数在十万以上。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白起“战神”的名头。

不过到了此时,白起也隐隐有了功高震主的势头,因此秦昭襄王打算开始打压白起。



于是,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军主帅并非白起,而是王龁。只可惜赵国的防守很严密,加上有老将廉颇指挥,秦军迟迟无法取得战果。

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让赵王将廉颇换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然后秦国这边的主帅也从王龁换成了白起,秦军才得以击败赵军。45万赵军被坑杀,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秦国的朝堂上也发生了变故。白起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丞相魏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魏冉和白起私交甚密,因此处处替白起说话。

然而此时魏冉却被赶出了朝堂,而始作俑者正是接替丞相一职的范雎。在范雎看来,白起是魏冉的人,自然要除之而后快了,于是没少在秦昭襄王面前诋毁白起。



原本秦昭襄王就很忌惮白起,在范雎的煽风点火下,更是将白起视作威胁。只不过由于白起本事太大,还有利用价值,才留他一命。

然而白起对此一点警觉都没有,反而因为君王的命令不合心意,而故意称病抗旨。最终将秦昭襄王的耐心消磨殆尽,这才惹来杀身之祸。秦昭襄王下旨令白起赐死。

白起但凡能有点警觉,看清形势,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唯一得以善终的名将,权臣郭子仪

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可就是一代奇人了。他的功劳甚至超过了韩信,他的地位位极人臣,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得以善终。古往今来仅此一位,他就是大唐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可是世所罕见的“七朝元老”。皇帝如同走马灯一般地换,但是他郭子仪却一直在朝堂上,堪称“朝堂不倒翁”。

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多次率军平叛,可谓是厥功至伟。正是因为有郭子仪,朝廷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而且郭子仪当时已经不能用功高震主来形容了,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了一个臣子能拥有的巅峰。即使是皇帝面对他都要“礼让三分”。

有一年郭子仪做寿,什么儿子、侄子、女婿,各种亲戚全都来了。由于他们是退朝了直接来到郭子仪家,手里还拿着上朝用的笏板。于是一人一块全都随手丢到郭子仪家中的床上。



到最后,光笏板都堆了一床,足足有百十来块。由此可以看出,郭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有多大。

还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妻子升平公主吵架。唐朝的公主,那可是出了名的刁蛮,嘴巴那叫一个得理不饶人。

最后郭暧气不过,大喊:“你不就是仗着有个做皇帝的爹嘛?要不是我爹不稀罕这皇位,这皇帝早该换人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郭子仪的实力和地位。



虽然郭子仪很强,但是当时的皇帝可不是汉献帝。如果皇帝铁了心想要除掉郭子仪,有的是办法。

可问题是郭子仪太会做人了,别说皇帝,就连他的仇敌都不忍心下死手。

就比如前面他儿子和公主吵架出言不逊。皇帝都还没啥反应呢,郭子仪直接将儿子打了数十大板,关了禁闭,然后亲自去皇宫请罪。

到最后,皇帝不仅没怪罪他,还反复安慰他,让他别对儿子责罚太重。



宫里有个叫鱼朝恩的宦官,长期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还趁着郭子仪领军出征的时候派人掘了他的祖坟。

结果郭子仪大胜而归得知此事,并没有怪罪鱼朝恩。

后来鱼朝恩设宴,说是要向郭子仪请罪。所有人都建议郭子仪别去,这肯定是鸿门宴。结果郭子仪就带了几个随从赴宴。

最终,鱼朝恩被郭子仪的言行感动了。他为自己往日的行为感到羞愧,二人就这样化敌为友了。



此外,郭子仪的家门从不关上,谁都可以随意出入。他就是想用此举来展现自己的光明磊落,就算有人说郭子仪图谋不轨,皇帝也不会相信。

此外,别看郭子仪权倾朝野,但是他做人谨小慎微。他平时与他人交往,不论地位高低,都与人为善。就连那些桀骜不驯的节度使们,都对郭子仪恭敬信服。

可以说郭子仪将“以德服人”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一个有本事,有权势,而且还人缘贼好的大臣,皇帝就算想除掉他,都无从下手。而这便是郭子仪得以善终的秘诀。

和他比起来,韩信和白起就太幼稚了。

参考资料:

《史记》

《新唐书》

《旧唐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