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899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自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了数百位皇帝,而刘邦的生平却是别具一格的。他并非出自显赫家世,直到48岁才踏上征战的路途,这在当时已算晚年。然而,他以惊人的速度,仅用7年时间就击败了年轻强大的项羽,登上了皇位,其英勇事迹为后人所称颂。



然而,对于刘邦起兵之前的48年生活经历,很多人却知之甚少。那么,刘邦的前半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刘邦的前半生~

游手好闲的“不良少年”

刘邦诞生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至少在当时的战国末期,他们的生活水平算得上优渥。他们食宿无忧,衣食皆足,这在那个时代已是难得的情况。

由于家境殷实,刘邦得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尽管他的学识水平如何已无从考证,但至少他能认字,这在当时是相当难得的。尽管这一点放到现代会引人嘲笑,但在那个时代,识字已经是一种特权。



拥有这点“文化”,刘邦长大后对家庭农活并不上心,因为他认为一个读书人不应该下地劳作。这让他的父亲刘老太公感到气愤,经常责备他,警告他说,他以后肯定会挨饿,远不及他哥哥刘仲那样经营家业有方。

表面上看,刘邦似乎是个游手好闲的不良少年,整日游荡、骗吃骗喝。在乡亲们眼中,他不是个孝顺的儿子,经常不务正业,也不生产。更糟糕的是,他还常常不付账,以赊账或者说“吃霸王餐”的方式消费,而这些账从来都没还清过。尽管店家们也很难开口,因为毕竟都是乡里乡亲,闹翻了也不好看。

然而,慢慢地,店家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只要刘邦来店里,客人就会比平时多很多。因为刘邦待人讲义气,很多人愿意与他交友。虽然刘邦可能会吃霸王餐,但其他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店家们渐渐不再计较刘邦的欠账了。



就是这样一个刘邦,心中是有一个侠客梦的!

少年刘邦的侠客梦

对于刘邦而言,魏国的信陵君是他最崇拜的偶像,听闻信陵君广招门客,他便心生投奔的念头。然而,在古代,远行并非易事。时日漫长,费用不菲。刘邦多次恳求父亲刘太公的支持,希望能够追寻内心的梦想,但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

刘太公固守传统观念,认为务农自给自足才是正途,而做门客则不靠谱。他也认为能够做门客的人都有一定的本事,而自己的儿子似乎不具备。

不甘心轻易放弃的刘邦不断请求,最终打动了刘太公的心。刘太公希望通过这次经历让刘邦自己领悟到困难,然后回家安心务农。于是,刘邦踏上了寻梦之旅。然而,当他还在途中时,却得知信陵君已经战死。



这一打击让刘邦心慌意乱,梦想尚未启航就已破灭。然而,他既然已经出发,便不愿轻易回头。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外黄县令张耳曾在信陵君门下做过门客,并且正在广招门客。

因此,刘邦决定去拜访张耳。数年后,他终于见到了张耳,二人志趣相投,刘邦对张耳的见识和才华十分敬佩,成为了他的忠实追随者。张耳也对刘邦的独到见解和崇拜心生好感,尽力栽培他。

在张耳的门下,刘邦不仅学得一身武艺,掌握了许多谋略,还开阔了眼界,能够以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与此同时,他与张耳结交,后者在楚汉争霸时期对刘邦有所帮助。



刘邦早年的求学经历使他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张良之所以追随刘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论刘邦说什么,他都能理解,并与之产生共鸣,这种默契让张良觉得刘邦是他的知音。

因此,刘邦年轻时的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亭长期间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魏国覆灭后,刘邦和张耳只得各自东西而去。刘邦回到了故乡丰邑,然而他并未心满意足于农耕生活。或许是外出历练使他渴望成就非凡,但又不知何去何从。尽管刘太公屡次规劝,刘邦依然固执己见。



在秦朝成立后,实行郡县制,丰邑需要设立亭长,因此需选拔一批合格的人选。虽然亭长地位不高,但在秦朝,他们并非简单的官吏,而是最基层的官员。亭长不仅有自己的办公场所,还要指挥一定规模的手下,应对盗贼等威胁。

因此,秦朝对亭长的选拔要求颇高:首先,要有一定的财富基础;其次,需要身手不凡;最后,还要有文化修养。

经过严格筛选,丰邑几乎难觅合适人选。亭长的职责危险,富裕之人又何愿冒险?刘太公见刘邦无所事事,于是派他去应聘亭长。刘邦满足所有条件,顺利当选泗水亭长。

据《史记》记载,刘邦成为亭长后,并未认真履行职责,而是常与各色人等交往,长期落泊于酒馆。尽管喜爱饮酒,但却常常欠账,幸而老板娘宽容大度,每年都将欠款勾销。



实际上,刘邦这种行为并非妄为,而是为了工作需要。古代酒馆是消息聚集地,能获知各地大小事宜。作为亭长,了解各类消息至关重要。与各界人士交往不仅有助于收集情报,也有利于了解本地情况,随时派用场。

在任亭长期间,刘邦结交众多同僚和上级,如萧何、曹参等,成为至交好友。这段经历不仅帮助他拓展人脉,了解丰邑情况,更为他未来反秦起义奠定了基础,因为他的起兵之路始于这些旧友。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在任亭长期间,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即成为一代皇帝。一次,他代县令前往咸阳汇报工作,恰逢秦始皇出行。面对秦始皇辉煌的队伍,刘邦感慨:“大丈夫生当如此。”幸而同伴及时制止,以免言过其实,引来不测之祸。



自此,刘邦开始策划如何积累力量,并等待实现梦想的时机。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应该清楚了,秦末天下大乱,刘邦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可是路上跑了很多人,于是刘邦效仿陈胜吴广起义,于是也掀开了秦末最为精彩的刘邦创业的故事。

换个角度看刘邦,其实大有过人之处

当然,刘邦既然能在乱世之中夺得江山,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换个角度看刘邦起兵前的经历,恐怕要颠覆大家对历史的认知!

刘邦生性豁达,不拘小节,善于与人交往。尽管他经常游手好闲,与朋友四处闲逛,这种行为虽然让人看不惯,但实际上展现了他高超的情商。他能够与各色人等相处得体,广结善缘,因此在社交圈中颇受欢迎。



他的义气和大度更是为他赢得了众多朋友,一旦他光顾某家店铺用餐,这家店铺的生意往往会因此兴旺起来,即便他习惯赊账,店家也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令人称奇的是,刘邦竟然迎娶了吕太公的女儿吕雉。吕太公在洛阳得罪了人,被迫搬到沛县。作为一方巨贾,他迅速受到当地官商的追捧。尽管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却在一次乔迁宴会上展现了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自信。

虽然他声称携带了一万礼钱,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但吕太公却被他的气度所吸引,决定将大女儿吕雉许配给他。刘邦凭借自己的魅力成功获得了吕雉的芳心,虽然在物质上远远不及吕太公,但他最终抱得美人归。



刘邦的性格塑造了他成为一个超凡的领袖。他从小就习惯于被人议论,这锻炼了他坚韧的心理素质和能屈能伸的品性。他还通过与各类人交往,学会了待人处事的智慧,并且懂得如何识人、用人。

这些品质不仅帮助他跨越了阶级差距,还使他在战乱之中取得了崇高地位。

他甘愿在咸阳让位于项羽,展现了他超凡的胸怀和政治智慧,而他的善于识人、用人更是使他能够成功地凝聚了一支强大的势力,最终夺取了天下。



老达子说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往往都有突出的特质,即便是刘邦这样被许多人视为平凡之辈的人物,也有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采取全面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常常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对于颠覆传统历史认知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重新审视过去来获取新的见解的过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