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王晓飞
高斯雅为“醒狮”花馍点睛。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高斯雅(右一)和工人们一起制作“醒狮”花馍。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高斯雅展示多种花馍成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部分花馍作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萌萌的“醒狮”花馍。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出锅喽!”随着锅盖掀开,蒸汽袅袅散开,五颜六色、造型别致的“蛇”元素花馍渐渐清晰。
高斯雅看着自己的作品,喜笑颜开:“马上就是农历蛇年了,这是我刚学的造型,亲朋好友们特别喜欢,我准备过年给大伙儿都送点去。”
高斯雅是位90后,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的她,在毕业后不走寻常路——做起了花馍。因为喜欢,也凭着这份喜欢,她做出了名堂,还正式成为淮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第三代手艺传承人。
谈到缘何选择创业做花馍生意,她介绍,花馍也称“面塑”,俗称“面花”“花馒头”,在淮北过春节有着“过大年,发面蒸花馍”的年俗。其中“发”寓意新的一年发家发财,“蒸”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是当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最初接触花馍是因为家族有糖尿病史,而外面卖的无糖面点很少,再加上自己小姨本身就会做花馍,于是我和小姨有了这个想法,想让更多人吃到。”
她回忆,一开始,从最简单的玫瑰花做起,用火龙果汁和面粉调色一起做,调色、和面、做造型、醒发、上锅蒸。全部按照教程来,谁料下锅时漂亮的花型,蒸熟后不仅颜色变了,造型也不立挺了。
“因为蒸出的成品是‘发福’的面坯,面团进锅蒸和出锅之间有个膨胀率。要想蒸出造型美观的花馒头,需要根据不同造型、面坯的硬度、醒发时间、坯型的薄厚进行调整。”高斯雅说,在无数的实操中,她摸索出了经验。
如今,经过她的巧手,万物皆可“馍”,能做出上千种各类造型的花馍: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面团就变成了寓意吉祥的国潮醒狮、惟妙惟肖的寿桃、圆润饱满的青苹果,还有祥龙花馍、元宝福袋、南瓜卡通包、花束等。
她说,花馍虽然用料相对简单,做起来可是一个技术活,要按严格的工序进行,和面、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现在,老人过生日喜欢订上一个花馍蛋糕,逢年过节订得更多。”高斯雅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中式花馍健康的特点吸引了不少顾客,手工制作的花馍在冷藏情况下可以储存半年,冬季室外可储存半月左右,室内可储存四到五天左右。
此外,她紧跟市场潮流,推出了一系列新颖设计的包装,让花馍兼具视觉美感与健康品质,使得古老的花馍在新时代下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蒸花馍,“蒸”出新年新气象。在淮北,花馍这个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非遗美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人还前来向高斯雅取经,学习制作方法,她全部倾囊相授,累计教授上百名学员。
如今,花馍在当地人眼里,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成为“新”年货,为大家增添了新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