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月16日文章,原题:科学可能成为美中关系的亮点 在中美战略和技术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双边科学合作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这种环境下,去年12月13日中美续签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是稳定双边科学关系的重要一步。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不强制要求任何合作,相反,它是一个框架性协定,为那些寻求与中国同行合作的美国科学机构设定了统一的条款和保护措施。在该协定下的合作将在许多领域使美国受益,包括孕产妇营养、地震预测、收集流感数据以开发疫苗、更及时和准确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帮助避免重大作物损失的农业害虫管理实践。
同样重要的是,持续的科学交流能让美国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的科研情况——如果科研合作被切断,美国可能会失去对这一情况的可见性。中国目前在一系列科学领域开展世界领先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美国自身科学进步非常重要。
美国官员公开强调,《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仅涵盖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但在政府渠道之外,还有充足的互利合作空间。该协定及其续签的间接影响范围更广——既有象征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一位不在政府任职的美国生命科学家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描述为“规范保护机制”,它使美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能更广泛地受益。
虽然地缘政治令人生畏,但历史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经验。20世纪60年代,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科学家亨德森和当时的苏联卫生部官员联手遏制天花。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消除。
如今,癌症研究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的关键领域。根据彭博创新经济国际抗癌联盟的一项研究,更好地协调癌症疗法的临床试验可以将全球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减少约10%至20%。如果在冷战时期的美苏能进行合作,那么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和美国现在可以携手抗击癌症。鉴于此,《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为双方在可能挽救中美两国人民生命的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作者Jing Qian、布兰登·凯利,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