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桃源小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新意迭出的语文教改活动。他们本着“真学语文”的理念,把孙建江的微寓言作品集《一念一句》(人民文学出版社)遴选为读写材料,在文学阅读、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多个维度上进行集体备课、授课。《一念一句》是一部语言精美、意蕴丰赡的“一句话寓言”集,它机敏睿智的文学构思和精美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深邃的哲理;并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刷新了小学语文学科里的文学阅读方式,还为艺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有机融合的教育空间。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微寓言文体的读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培育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读写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建设小学创意读写课程提供了多种形态的可能性和实操性。
微文学是“互联网+”时代新涌现出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由微寓言、微小说、微短剧等组成,这些新文体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规范和模型。优秀的微文学被称为“新时代的文学轻骑兵”,在反映时代精神和人心人性,塑造具有新质内涵的人物,创建有广度、深度和温度的文学创意上,都显现了较为特别的文体优势。一段特殊环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一个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蕴的生活小场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突然领悟的小感受,都可以成为微文学的创作题材。孙建江在创作《一念一句》时,运用了跨界思维的文体模型,从人物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在一个个具象细节里发现和概括着人类深刻的理性智慧。
进入了微文学矩阵的微寓言同样闪现了绚丽耀眼的文学性。首先,作者用机智的文学构思,赋予了植物、动物、器物等人的情感和灵魂,让它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万事万物抒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哲学感觉。这种机智的“物的人化叙事”,结构出了一种“陌生化”的人生感悟,当这种“物的人化叙事”与读者发生共鸣共情时,作者便创建了一个深刻的或点破、或留白的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文学创意。其次,在孙建江微寓言的“语言错位结构”里,蕴含的文学创意始终附着在某个动物、植物和器物的生活细节上,而这种生活中普通平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寓言细节,在孙建江的“微寓言叙事”里,却能使读者在阅读瞬间眼睛一亮、心头一震,产生思想的震撼和顿悟的快乐。最后,孙建江娴熟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炼铸文学语言的方法,构成了它能绕着说(曲转)、隐着说(留白)、反着说(反转)的独具个性特征的“孙氏寓言语言”。有了在文学构思、文学细节和文学语言三方面的发力,微寓言让各类读者都能获得阅读的审美快乐,汲取人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围绕着《一念一句》,桃源小学的语文教师们做了一次极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实验。她们对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创意读写活动课做了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教学设计。陀跃娟老师给三年级学生讲《微寓言中的缤纷世界》,她以油菜花、黄鹂鸟、闪电、拔河比赛等植物、动物、自然场景、校园场景等为分析解读对象,从5种观察方法入手,告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观察自然和社会,如何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觉和感悟。这种微寓言的教法有效地挖掘和培养了孩子们极为宝贵的艺术感觉,使他们继续保持一颗童心,用自由大胆的跨界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和眼睛去感知社会和自然,培养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肖芙老师在四年级的活动课程中主讲《微寓言的明信片之旅》。她以《热水瓶》《夹子》《筷子》《蒲公英》《乌贼》《田径沙包》等作品为教学案例,告诉学生们微寓言的多种选材方法和构思方法,设计了“任务单”,让学生用关键词来概括上述作品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点,还要概括这些作品的立意。这种教学内容和作业方式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思维方法,抓住了微寓言在立意表达上“出其不意”的特点,用“反转、斜升、曲转”等方法炼铸微寓言的文学叙述语言,将微寓言的读写教学建立在坚实的文体基础和学科基础之上。李妍颖老师执教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她设计了一张精准、简练的表格式“学习单”,列出了《一念一句》的微寓言作品,让学生用关键词填出作品的创意,留出空格让学生们仿写一个微寓言。参加这样的创意读写工作坊的学生,当场就能按照微寓言的文体特征,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品来。
桃源小学将微寓言引入小学语文读写活动中,可以教小学生学会欣赏这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并通过学习作家的一些写作方法,模仿作家的写作方式,在读写训练中写出属于自己的微寓言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微文学有着过去无法比拟的新优势,它促使我们“使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不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可以在微文学读写中获得成长的养分。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微文学与新读写’课程研发与实践”的延伸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8日 第03版
作者: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