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正在变老,肯定是因为这样,我才会想做一本叫做《变老之前要知道》的书,我还决定在这本书的腰封上写一句话:变老之后更要知道——因为,我们身处的世界,似乎真的已经老了。我们后退,我们选择安全和保守,我们放弃实验性也放弃可能性,我们停止链接世界,我们收缩品种,我们提升品效,我们降本增效……我们,在变化的世界和行业面前,进退失据。
但我们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如果不相信这一点,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做书,因为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每做出来一本好书,就是让这个世界往善或者好的方向,移动了零点零零一纳米,这小小的数字,未必不重要。
露西·波洛克博士(她是《变老之前要知道》的作者,专业的老年病医生)说,人们要到102岁,才会真的不再期待明天,在这之前,我们由希望统治。所以她才会写这本书,告诉每一个已老或者将老的人,如何保存好希望的微弱光芒,如何在人生的冬天依然前行,如何慢下来,却依然有方向。毕竟,在熄灯之前,我们还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还是要倔强的关心,关心自我,关心世界,关心植物和动物,关心远方的星球是否有生命。
去年,乐府出版了一本很好很好的书,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学会关心,就是学会和世界发生链接。这本书在去年年底加印了,这本书在今年年初,再次加印了。一本书的加印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会让我们傻傻地继续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毕竟是好的,人们努力保护自己,尽量减少作为,只是因为身在冬天。
那我们就过好冬天。
下面是乐府2025年的书,一部分书,也许会有一部分出不来,那就等到下一年,该做成的,总会做成。
涂涂 2025.1.14
讲了100万次的中国故事 系列
“讲了100万次的中国故事”丛书汇集精选了来自全国几十个民族的数百个经典民间故事,这些在中华民族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故事,蕴藏着强健的民族生命内涵和恢宏的想象力,保存着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神髓,沉淀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是民间文学研究与阅读的经典源头作品与权威版本。
《金玉凤凰:藏族民间故事》
田海燕、雏燕 编著
《金玉凤凰:藏族民间故事》是上千年广泛流传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大型民间故事集,根据藏族民间故事《尸语故事集》(又称《说不完的故事》)改写而成。神鸟金玉凤凰向王子接连讲了100余个故事,教育王子要培养沉着和坚韧的品质,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寓意和深刻哲理,启迪心智,滋养人生,也展现了藏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寻找太阳头发的小孩: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刘守华、黄永林 选编
《寻找太阳头发的小孩: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是一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集,是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泰斗级大师刘守华先生以大半生研究的成果收集、整理和重新写定的最具代表性的80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最深处的80个鲜活的代表作。这些故事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涵盖了神话、传说、寓言、笑话等多种类型,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幽默和想象力,以及祖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三十二个木头人:蒙古族民间故事》
陈弘法、沈湛华 译
《三十二个木头人:蒙古族民间故事》由《三十个木头人》和《魔尸》两个脱胎于印度的蒙古民间故事组成。《三十二个木头人》是由通往神奇宝座的十六级台阶上的三十二个木头卫士讲述的关于博克多·比嘎日玛·扎迪汗及其家族的传奇故事。《魔尸》讲述了二太子背魔尸的过程中魔尸讲给他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贪婪、智慧与愚蠢等主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
《花木碗:中国西北民间故事选》
赵燕翼 编著
《花木碗:中国西北民间故事选》是一本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故事集。书中选编有蒙古族、裕固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民间故事。该书由深耕于祖国西北部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赵燕翼花费大半生精力,搜集、整理、选编、集结而成,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的语言和艺术表达形式,既有民间故事的趣味性,也具有童话的想象力。故事主题多样,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情,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社科、历史、人文科普类
《乌鸦印第安人》
罗伯特·H.路威 著
丽·王·布莱克 弗雷德·布莱克 译
文化人类学者罗伯特·H.路威在1907年、1910至1916年间、1931年间数次来到北美大平原的乌鸦印第安人保留地展开田野调查,观察这支美洲原住民的社会形态。路威学习他们的语言,观察民族仪式,寻访当地报道人,见证当地人的生老病死,完备地记录下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乌鸦印第安人生活的每一种细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考察持续的24年间,路威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乌鸦印第安人》正是这批资料的精髓。本书从日常生活、亲属关系、口承文学、战争、信仰、仪式等方面,扫描了乌鸦印第安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堪称是细致入微的“照片式”记录,被誉为“美国人类学中真正经典的民族志之一”。
《我想这样被埋葬》
[美]香农·李·道迪
[美]丹尼尔·卓克斯 著
李鹏程 译
这是一场历时5年的田野调查,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香农·李·道迪(Shannon Lee Dawdy)闯入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聚焦美国社会正在悄然经历的死亡革命。
人们选择冷冻葬、水葬、遗体堆肥、蘑菇寿衣等新方法来处理自己的身体,人们可以把自己安置在风景秀丽的公墓,也可以把骨灰抛撒在红杉树下,甚至让骨灰进入太空……
作者与殡葬师、遗属、公墓所有者等人交谈,真实记录下当下美国对死亡的态度的迅速变化。一个社会对待死者的方式和态度是了解这个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有力线索,《我想这样被埋葬》从人类学家的角度透过美国殡葬风俗的革新探究整个美国社会对于人格、仪式和代际关系的重塑。
《静生生物调查所二十二年:1928-1950》
胡宗刚 著
本书是民办研究机构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往事回忆录。以大量的档案史料为据,忠实地记述了该所20余年的历史,以及与江西省农业院合办的庐山森林植物园、与云南省教育厅合办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与中央工业试验所合办的四川乐山木材试验馆等机构的始末,从中可悉中国近现代第一批科学家为实现科学救国的宏愿,不畏艰苦、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以及许多学科建制、人才成长、尊师重道的往事故事。
《变老之前要知道》
[英]露西·波洛克 著
一熙 译
这是一本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书,也是一本人生指南,帮助人们学习迎接必然到来的衰老,从而理解和参与人生路上的重要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增长,大部分人对于老年这件事的认知和态度却没有什么长进,他们很难和长辈坦诚地讨论老年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且习惯了避而不谈这些问题。但在本书中,作者建议人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英国医学总会提出的“提前护理计划”。书中讲述了老年人能带给社会的精神价值,描绘了退休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让人们看到了老年生活好的一面,鼓励人们拥抱年龄的增长,教会人们如何照看年迈的父母,是一本充满温暖、善意、快乐和启发的实用之书。
《关机:离线流浪中国134天》
杨淏 著
带着对手机和互联网的怀疑,我打算做一个挣脱它们的实验。我计划丢掉一切数字网络设备(把手机、电脑等全部关机并丢在家里),然后在全中国游走一圈,在数字化已经覆盖每一处生活细节的当下,以没有任何数字网络装备的方式与当代社会发生接触。这种以肉身去体验种种不确定的幻想,令我着迷。
134天,24个省,68个县市。我意识到,那 134 天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中精神最饱满、注意力最集中、工作最高效的一段时光。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绝对专注的人生体验。
《父母离婚后,我怎么长大》
[美]朱迪思·沃勒斯坦、[美]朱莉娅·刘易斯、[美]桑德拉·布莱克斯利 著
尹楠 译
本书是研究离婚家庭子女生活与成长的心理学作品。自1970年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孩童见证父母离异,这一时代的美国人现在逐渐成年。本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131位孩童及其家人,作者仔细追踪他们的生活,自1971年以后至少每5年一次,直到第25年,他们的年龄介于28~43岁之间。全书共有5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一位离婚之子作为主角,重现其从父母离异那一刻到25年后的人生历程,中间穿插拥有完整家庭的孩子的故事,揭开了许多迷思,引导读者思考婚姻的真义,慎重做出每一个关于婚姻与承诺的决定。
《森林人》
科林·M.特恩布尔 著
《森林人》是一部人类学著作,记录了作者科林·M.特恩布尔在刚果伊图利森林中与巴姆布提俾格米人共同生活的经历。科林·M. 特恩布尔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俾格米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与森林的关系以及与周边农业民族的关系,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俾格米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森林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森林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离开森林,或者当森林死去,我们就会死去。”俾格米人永远不会忘记是森林给予了他们一切,反而是现代文明的狭隘让我们忘记了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当特恩布尔与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他也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我在美国学厨艺》
沈沉 著
本书是一部反映作者在美国学厨并当厨师的纪实性作品。作者在国内从游戏行业退出后转向餐饮业,并赴美国烹饪学院留学,本书以第一人称记述了作者从踏上美国后开始的所见所闻,包括在学院的第一课、法式清汤与开水白菜的制作、发酵食品的制备、如何制作牛排、半工半读中的见闻、去米其林星级餐厅面试以及给著名主厨烹饪午餐等丰富内容。作者文笔细腻又不失幽默,将一段异国学习、生活并闯入西方餐饮界的故事娓娓道来,每篇文章皆配以丰富的插图,让读者在品味这段有趣故事的同时获得视觉上的满足与体验。
《野化:动物文化中的家庭、美和社会》
[美] 卡尔·萨菲纳 著
施雨洁 译
本书是一本关于动物社群的科普作品。书中揭示了大自然中存在着的几种非人类的文化——抹香鲸、猩红金刚鹦鹉和黑猩猩如何逐渐理解自己是特定社群中的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做事,遵循社群传统。通过探讨为什么动物群体之间存在这种互相逃避和敌视的关系,来阐释为什么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文化关系极其棘手。本书将读者带入地球生命的背后,从一个新的角度解答了“我们如何相互联系”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瓦尔登湖》
陈凯 著
这是一本美国“后物质主义生活实践”社区的亲历记。多年前,在机缘巧合之下,作者走入了一个名为“世外桃源”的美国社区。这个社区的成员如同隐居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采用合作共享的生活方式,持崇简抑奢的消费观念,以追求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八年中,作者一次次重返这个社区,既用追求“理想国”的局内人眼光,又用饱受学术训练的局外人视角,完成了这本参与观察的笔记。本书是对“合作型共享社区”理念与实践的第一手考察,也是一位女性学者在追求自身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记录。作者细腻地探讨了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如何成为一群人的共同追求,以及社区生活的复杂性与人的多样性又会带来一出什么样的故事。
文学类
《阿包》
阿包 著
《阿包》是阿包所著的纪实文学。她几乎不识字,通过手机语音转文字,再手写誊抄写成这本书,自述了这一生“牲口一样的命运”。
1968年,阿包生在黔东南的的贫困苗寨,曾被辍学被拐卖被诈骗,但不被命运压倒,在底层不识字没选择,却大声讲出自己的故事。阿包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是想告诉女儿和外孙女们,自己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希望她们不要再吃她那样的苦。这是一个卑微平凡但昂扬活出微光的女人。她在命运的悲苦中,活出了灵魂的高贵。
《让美寻找美》
王帅乃 著
这是一场对美的深入探索,通过对1938—1959年间凯迪克金奖绘本的细致解读,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了这些经典作品。这本书不仅是对经典绘本的细读,更是一次深入挖掘儿童文学内涵的探索之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更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这些大奖绘本,从中感受到绘本的艺术魅力和文学力量。
《世界悬而未决,但也无关紧要》
巴哑哑 著
《世界悬而未决,但也无关紧要》收录了155首巴哑哑的诗。巴哑哑的诗歌以洁净、简单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感悟和智性著称。她写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写湖水草木和雾晨月夜,也写黑暗中那凝视你的黑洞。
“我不再渴望更多的路程/我所在之处,即我之所在 /阳光扑打,群山涌来”。阅读她的诗,在这个微冷的世界,看见温暖,看见自己,看见平常的奇迹。著名诗人树才、王小妮、陈太胜、刘汀等人共同推荐!
《唐人变形记》
叶行一 著
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突然会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渴望改变一下?
当然了,谁不想呢?尝试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只是想看看会发生什么。就算害怕受伤,就算做过之后会后悔,可是总忍不住想试试看。
这里有十个过着“公式化”生活的古人——寻医问药的少女、被梦境纠缠的小伙子、呼出美妙音乐的市民、考验弟子的道士、寻找高手的书生、能出入图画的工匠、变成老虎的烧炭工、遭遇爱情危机的首领、捉星星下凡的和尚、撞破天机的小木匠——他们将被某个闪念所俘获,脱离按部就班的生活轨道,迎接各自的奇遇……
《长夏记》
宽宽 著
畅销10万+女性读物《36岁,人生半熟》作者宽宽的最新力作,坦诚书写世上普通平凡的两个相爱的人之间,跨越20年的温暖久长的关系,期望延续对情义的信心与恒心。
他们,一个清冷疏离,一个憨直磊落。他说:“为着我们的未来,请一定坦诚相待。”她说:“承认爱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却尽力去捉摸。犹如深知人性的不可直视,却甘愿发展出美德。”
原来,身处良好的爱情生活,就像被无条件重新养了一遍,养出从容愉悦的神色。
宽宽用真诚的写作,探讨亲密关系,呈现了女性的强韧力量,是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勇敢和果决,还有在选择之后认真生活,完整投入的热情。《长夏记》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展现了女性如何通过亲密关系,进行自我的探索,真正在生活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为更好、更健全的人。
《一个人的庙宇》
阿痴 著
《一个人的庙宇》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者以自己的真实人生经历作为一段进行深入剖析的社会学资料,阐明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和觉醒之路,以此来追索命运对某一个平凡人的召唤。
1999年,作者正要参加高考,金融危机爆发,母亲下岗,焦虑恐惧覆盖着这个家庭……高考失意、求职不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表象。“后来,我仍少不了在生活中瞎忙活,白受苦。但终究,苦火烧尽层层铁衣。我,迈入了那座‘一个人的庙宇’。”
《大马戏》
乌图禾 著
本书收录了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写作者乌图禾,创作的7个中短篇故事,用细腻的笔触、克制的白描,带领读者回到近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探寻一段段发生在迪化(乌鲁木齐旧称)的传奇故事。
波澜壮阔大时代的马蹄声已经远去了,而马市巷、铜铺街、粉条街、衣铺街、老红庙子,还有满是骆驼味儿的山西巷子里,或热闹或冷寂的市井之中,那些小人物们的故事,才是迪化这座城的骨骼与血肉。他们的生与死,悲与欢,爱与苦……
长途跋涉进城看大马戏的孩子,却在马戏开始时睡着了;五百匹才出一个的好马,老了,风光不再,难以逃脱被卖掉的命运;老红庙子里摸来生儿娃子的石头,当它落地之时,对命运的抗争才真正开始;老去的骆驼队掌柜,满身风雪,皆是传奇;少男少女之间未曾宣之于口的爱慕,却逃不脱命运的安排……
《以童谣为光:细读金子美铃》
阿尔麦丽·纳海德 著
“美铃作品是日本人初次得见、可供三代共读的文学吧。从幼童至百岁老人,读者的人生观、宇宙观、宗教观越深,越能无限深入地、开阔地阅读,是文学的宇宙。”本书是由叙利亚年轻学者阿尔麦丽·纳海德撰写的一部关于19世纪20年代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生平与作品的评述性专著。作者多年在日本专研金子美铃,对日本童谣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西条八十、北原白秋等童谣作家对金子美铃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金子美铃的人生经历、作品轨迹做出了全新的解读。
《四十六岁,大雪》
赵艳华 著
一本有些悲伤,又蕴含勃勃生机的散文集。
在本该丰饶的46岁,本不应该下大雪的时刻,“我”遇到了一场人生中的大雪。
“我”既是一个亲历者,也是一个观察者。
一段生死病痛,一座岭南公园,一个北方平原上的家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然观察和个人身世的交织叙述。亲人身患重病,直至离世,这段岁月中,作者无以遣怀,唯有日日在自然中浸淫,并以自然的蓬勃和神秘,丰富和复杂,去映射、反观自身,去思考死亡,稀释悲伤,化解苍凉,感受生之喜悦与振奋。
第二部分,是对自然孜孜不倦的好奇和探索。这其中包括对夜间生态的观察和叙述、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小昆虫的观察、对鸟类活动的观察等等。作者的观察地点主要在广州,岭南亚热带地区。
第三部分,则是对作者家乡的人群和自然的观察和书写。岭南为枝干,中原为根。作者少年时代离开河南乡村,中年时以一个博物爱好者的眼光重新观察家乡,才发现家乡那熟悉的风景里,有那么多神秘复杂的生态现象,也有那么多淳朴坚定的人和情感。
《大慈寺》
何大草 著
《大慈寺》是一部由何大草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话剧小说。故事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为蓝本,选取其中一条情节支线,探讨人生的罪与罚问题。作者将背景设置在1930年前后的成都,引入四川方言成分,塑造了一个爱情与荣誉,慈善与惩罚的道德故事。
《金桃:吴道子,他的世代与风尚》
何大草 著
何大草最新作品,无论语言锤炼还是内在的传统文化精神,都趋于化境。小说从画圣吴道子的生平和创作出发,追忆盛唐气象,特别以吴道子在遭逢安史之乱后创作的《孔圣像》为蓝本,暗喻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与叹息盛唐寂灭的《春山》,堪称双璧。作者钩沉史籍,本书既可以看作是一部吴道子的传记,也可以理解为《春山》的续作,王维、杜甫、李白、张旭、颜真卿等盛唐大家一一登场,勾勒出千年之后也令人神往的文化盛世气象。小说仅有七万字,但文化容量极大,作者的技巧和语言,在这部小书当中,臻郁炉火纯青之境,为读者带来小说艺术的极大享受。
《如梦令:李清照南渡》
何大草 著
本书是何大草早期代表作,因篇幅仅有六万字,从未出版过单行本,却是作者本人最珍视的作品之一,也开启了此后持续20年对中国古人的持续性小说探索。《如梦令》以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南渡后的晚年生活为切入点, 一方面回忆临安盛世,也是古中国文化的巅峰盛世,另一方面以赵明诚对金石旧物的狂热为线索,凸显李清照被丈夫忽视的女性身份,篇幅虽短,但情感热烈。小说揭示了女词人在社会动荡和韶华不再的落寞中的一些不规则情绪,尤其将她焦燥孤独的心态和朦胧暖昧的欲望表现得精细传神、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母亲们》
许玲 著
《母亲们》是一部聚焦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的长篇小说,约20万字。小说从三位母亲的角度,展现了三组成长中的家庭内部的冲突、思考与蜕变,深入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各种面相,涉及婚姻,教育、家庭责任和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尽兴》
黄菊、小辫儿 著
《尽兴》以对谈的形式,记录了小辫儿五十年如一日的自由追求和生命体验。上篇回顾了他的成长历程,从东北的童年记忆到云南的青春探险,再到孤身上路骑行西藏,展现了其对自由的渴望。中篇聚焦于他创办“过客”酒吧的经历,下篇讲述了他创办“牛啤堂”的过程,这些都是他探索世界的延续。
《尽兴》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勇敢追求自由、挥洒激情的生命宣言,展现了一个永不妥协的灵魂如何在肉身世界里横冲直闯,尽情尽兴地活着。
《用力放轻松》
宁不远 著
《用力放轻松》为宁不远创作的现代诗歌集。书中收录了宁不远创作的一百六十余首诗。宁不远体内蕴藏着天生的诗性,她的诗也都基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发现和捕捉,是一种“独白”式的书写。在这里,诗及生活,生活及诗,不在远处,而是此时、此刻与此在,通过这些诗,读者也获得了一次“自我凝视”的馈赠。
《少年纪》
谢岚 著
本书是前记者、教育工作者谢岚老师,在上海广中学校任教后,所记录下来这样一群不被看见的少年人的所思所想——他们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成绩差、叛逆,被主流学校放弃,升学几率小,他们被上海广中学校接纳。
上海广中中学为什么会接纳这样被打上标签的孩子,它的课程是怎样设置的?这些孩子的心声是怎样的?校长和老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以上在本书中都有充分的呈现。但最重要的是,在广中的师生故事里面,我们得以看到当代教育下中国的少年人所遭遇的困境,他们为什么如此沉默?教育如何接住青春期孩子的需求?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沉默?青少年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生活的主体,而这样的沉默,对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这片沉默被打破,成年人变了,真心想要听听青少年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的话,又会发生什么?
在本书中,有少年通过书信、摄影所展示的内在世界,有访谈所揭示的真实心理困境,也会看到这样一所特殊的中学做所的教育探索——“以关系为基础”,尝试去创建一个安全、信任、尊重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国儿歌绘本版》
乐府文化 主编
朱介凡 编写
小满 绘
《中国儿歌绘本版》由乐府文化主编,从《中国儿歌》中精心挑选出三百余首。这里有哄宝宝睡觉的安眠曲,有和小宝宝互动的手指歌,有描绘家庭邻里日常生活的歌谣,有孩子打花掌、躲猫猫的游戏歌,有绕口令、滑稽歌、颠倒歌……它可朗读、可传唱、可玩耍互动。
《第九波》
胡凌云 著
《第九波》是作家胡凌云的长篇科幻小说。美国北方工业城市,在一波一波的热带病毒出现之后,城市的一部分被水淹没,华人女孩毛竹和她的妹妹小黑猫维多利亚生活在城市一角的高层,毛竹工作之余暗中收集数据,寻找华人之所以受到病毒影响较轻的原因,以及对抗病毒的细菌;已经消失数年的“去世”了的父亲昌曜,去被遗弃的华埠半岛探寻华人家庭神秘消失的原因,无意中发现潜水艇,他驾驶潜艇驶入城市。小黑猫从她们的住所窗口,看到了水面以下游艺的庞然大物……
《驶向猫形黑洞的最后旅程》
胡凌云 著
《驶向猫形黑洞的最后旅程》是胡凌云继《第九波》之后的科幻小长篇。故事讲述“猫爷爷”带着小猫小慈菇的骨灰罐,踏上商业航天之旅,将她安葬于太空的故事——小慈菇是他成年之后相遇的唯一家庭成员。猫这种动物就是为了陪伴人类而出现的。而猫也喜欢人类的陪伴。而此刻,在迅速离开这颗星球之时,猫爷爷想到的是,为何要把猫定义为宠物,而不是我们在人世中相遇然后共享家庭的另一位地球居民?……
《译诗三百首》
陈东飚 译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三十多年来,著名诗歌翻译家陈东飚翻译的诗歌作品,除已出版的《博尔赫斯诗选》《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全集》《玛丽安·摩尔诗全集》《西奥多·罗思克诗全集》《罗伯特·勃莱自选诗集》《T- S- 艾略特诗全集》外,还包括威廉·布莱克、莎士比亚、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埃兹拉·庞德、哈特·克兰、狄兰·托马斯、普拉斯、聂鲁达等等,近百位15世纪至20世纪诗人的诗篇(大部分译文从未发表过)。本书将其中三百首选编成册,旨在呈现最近数百年英语与西班牙语诗歌的无限星空里,闪耀一隅。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一苇 编著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全书以儿童化的语言,精选27个藏族民间故事,加以重述,呈现其中“一千零一夜”式的精妙结构。本书不仅具有民俗学和儿童文学的双重价值,而且内容积极向上,生动展现了藏族人民勇敢坚韧、不懈奋斗的美丽品质。
《中国古代笑话》
一苇 编著
《中国古代笑话》是一部古代笑话集。书中精选了近100则流传千年的古代笑话,以儿童化的语言加以重述,既保留了古典文化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的趣味。书中的笑话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触和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幽默。
《岭南民间故事》
一苇 编著
《岭南民间故事》是一部岭南民间故事集。全书以贴近儿童的生动语言,重述了包括《稻子原本四条腿》《蟾蜍仔》《范丹问佛》《老隆婆》在内的36个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既有古老的神话传说,如神秘莫测的仙妖鬼怪;也有贴近生活的趣闻轶事,让人会心一笑;更有富含深刻哲理的教育故事,启迪孩子们的智慧与思考。
《关于姆妈的一切》
沈键 著
《关于姆妈的一切》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回忆的文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记录了母亲一生的生活轨迹和与“物”的深刻关联。同时以老照片形式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母亲的一生。作者从母亲去世后整理遗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蕴含着时代记忆和生活故事的物品,如祭祀用的火纸、手术取出的胆结石、红兔子玩偶、手工编织的毛衣等。这些物品不仅是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意。本书不仅是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致敬。
《畜界,人界:一个文本主义者的随笔》(修订版)
钟鸣 著
《畜界,人界:一个文本主义者的随笔》是作家钟鸣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的随笔文本。本书文风诡谲,跳脱当代华语文学的窠臼,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以笔记体的形式记述了存在于现实、想像、文字中的奇兽。以怪异文体驱遣中外古今的人、兽、神、妖,无所不用其极。本书或曰当代的《山海经》《搜神记》,可当荒诞无稽的故事书乱翻,也可读出畜界与人界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相通。
《涂鸦手记》(修订版)
钟鸣著
《涂鸦手记》(修订版)是一本集随笔、寓言、格言、诗疏证、观念摄影为一体的作品。上篇,“纸宽”,以蜀为文化腹地,围绕“书写”(涂鸦)的主题,以传奇、诗歌、各种艺术成果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为对象,探讨了社会、国家、个人、生命的深层意义。下篇,“墙窄”,六十余幅摄影作品,体现出作为摄影家的钟鸣的独特视角。城市、回忆、外省、涂鸦……作为单主题行文达二十万字的文学随笔,为当代文学绝无仅有者。
《哈姆雷特乐府本事:一次漫长的感知阅读冒险》
钟鸣著
《哈姆雷特乐府本事:一次漫长的感知阅读冒险》,30余万字,由序言、正文、张枣书信及按语注解、其他几篇短评(包括张枣生前第一篇评论《笼子里的鸟儿与外面的俄耳甫斯》)合成。本书旨在通过对张枣诗篇的另类解读,剖析,让读者明白作品的意图,同时也阐明作者“感知诗学”的种种观念与传统,重申批评与诗歌的平行关系,重点阐述了同代诗人的语境,揭示了同代人字词化写作的特征。本文也是当代单篇诗评最纷繁复杂也最长的一篇。
《小肚子、小脸蛋、小屁股》
伊藤比吕美 著
本书是一曲关于孩子纯真无邪的赞歌,亦是一幅描绘育儿路上酸甜苦辣的生动画卷。
孩子们肉嘟嘟的小腹和圆润的脸颊,每一次哭与笑,都是生命最纯粹的展现,让每一位母亲的心田都充满了无尽的幸福与满足。然而这幸福的背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
伊藤在字里行间,勇敢地分享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育儿心路历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育儿路上的每一步,提醒着我们:在爱与责任的交织下,每一段育儿旅程都是一场自我发现与蜕变的美丽邂逅。
《飞翔的展览馆》
李晋西 著
小满 绘
这是一部精致而优美的短篇童话集,一部温暖又诗意的幻想文学作品。作家李晋西用灵动细腻的语言,给天真的孩童和好奇的大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故事。自然界中的一切,日月、山河、风、花、鸟,乃至家常生活中的房子、烟囱、时钟等,都以令人惊喜的方式逐一登场,生出想象的翅膀,成为令人难忘的主角,用新鲜活泼的生命力感染着读者。作品风格隽永幽默,妙趣横生,意境独特,极富儿童的天真与单纯,又充满哲思,让人回味无限。
《钢的城》
阿痴 著
《钢的城》是一本长篇叙事散文。作者阿痴于中年时,穿梭于当下的北京生活与童年的钢城生活之间,洞穿了一条隐秘的时光隧道。仿佛时空真的在荡漾,晃动,此刻与彼刻即时可达。
书中记叙了若干童年时的邻居、长辈、表哥、路边摊贩、未名者的人生,在短短几千字中,一个人的一生被凝聚为若干时刻,记录为某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生命的真相:人生均在苦熬之中,无一幸免。然而,在这之中,普通人的生活迸发出光来,那是真正的心灵之光,朴素但具有穿透力的纯粹的光。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命运,也有这样伟大的光芒。
《诗经新解》
沈泽宜 译注
《诗经新解》是诗人、诗评家沈泽宜对古老经典 《诗经》的重新读解,每首诗均有详细的白话文对照及注释和精辟解读。其在译、解时坚守的原则是,直接面对《诗经》本文;在具体操作时,则努力设身处 地去体会诗人们在作诗时的特殊心态与感受,译诗中也因此融有沈本人的风格与个性。作者认为《诗经》是人类的伟大经典,能够容许不同世代不同人的不同 解读。他的注、译、解的工作,是将《诗经》放入全人类的诗歌格局中加以考察,借此回答两大难题:诗是什么?诗人何为?并进一步探索:怎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不致断流?怎样才能写出既有本 土特色又能沟通全人类的诗来?
《山君》
张云 著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乌苏里莽林中一个家族猎虎、护虎、变成虎的故事,创作灵感源于典籍和民间神话中老虎的形象和传说。为守护乌苏里最后一位“山君”(老虎),长生不老的爷爷、在母亲肚子里待了三年零六个月才出生的哥哥、双腿枯萎能听懂万物语言的弟弟……被称为“怪胎”的家族拿起武器,带领同胞奔跑于莽林,与盗猎者周旋、激战,演绎了一曲保卫家园的激荡长歌,在山林的吟唱和虎啸声里,与“山君”一起沉重打击了盗猎者的嚣张气焰,挺起了山民们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
《米罗莱》
[德]卡伦·克勒 著
徐璟瑶 译
《米罗莱》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中篇小说。在一座交通不便的小岛上,老人们救助了一个被抛弃的女婴阿琳娜,虽然阿琳娜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但抚育者们因循守旧的教导总让她感觉生活束手束脚。后来在同村朋友的介绍下,阿琳娜爱上了一个名叫雅伊尔的年轻人,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被村庄长老们认为是禁忌,雅伊尔遭到惩罚,而怀孕的阿琳娜在同村年轻人的帮助下离开小岛,独自生活。
艺术类
《鹤总请还钱》
小保伟 著
《鹤总请还钱》是根据小保伟真实经历创作的,以绘本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追债和赖账的故事,一段普通人都可能经历的倒霉遭遇。
小保伟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因为拿不到欠薪十分烦恼,这才决定用自己擅长的画画来排解一下忧愁。藉由这个契机,他做了很多一直想要做的创作实验:既然故事的主题是追债,就以老式账本、账簿签、账目表、复写纸的形态质感,呈现这个草根气息十足的故事,也给自己的郁闷情绪找到一个出口。
《小家伙》
[法]玛丽昂•法约尔 著
这是一本无字绘本,一首视觉诗歌,一则现代家庭关系的图像隐喻,是法国人气艺术家玛丽昂·法约尔的代表作品。灵感来自玛丽昂的切身经验,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她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为人父母”的画作,表达她生命这一时期无数丰富而复杂的感受和想法:玛丽昂在创作中整理为人父母的复杂感受,反思女性为家庭付出的种种代价,也学着抚平家庭带来的悲伤和自我怀疑。相信这本书会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
[奥]尼古劳斯·阿农库特 著
崔红霞、马毅 译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也更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的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人文关怀的著作。它启发我们思考音乐的本质和目的,以及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欣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以新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是一本值得所有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深入阅读的著作。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早期音乐,并重新发现音乐的力量和意义。
《万物自在游戏》
[捷克]扬·恰雷克 著
[捷克]阿道夫·泽布兰斯基 绘
彭小航 译
一本释放游戏的渴望,洋溢着爱与温柔的童谣绘本。精选捷克诗人扬·恰雷克创作的36首童谣童诗,捷克插画大师泽布兰斯基为每一首童谣都精心绘制了美妙的插图。简洁的勾勒、淡雅的色彩、满怀爱意的表达,邀请读者化身为风铃草、金龟子、叽喳小雀、渴求月亮一吻的青蛙、哭泣的水妖……同万物生灵一起,自在游戏。带领读者找回初次发现世界的美时,那张开全部感官去吸收和领会的惊奇——一呼一吸间,皆是美与蓬勃。
《鹰塘》
[美]唐纳德·霍尔 著
柳向阳、许枫 译
一九七五年,诗人唐纳德·霍尔辞去教职、告别城市,与妻子简·肯庸一同回到家族世代经营的鹰塘农场,从此归隐田园。
百年前,鹰塘的农人们在土地上种植、在草场上放牧、在枫树林中酿糖,然后赶着牛车,翻山越岭,去集市卖掉他们收获的一切;而如今,诗人在旧物和遗迹的陪伴下,阅读,写作,回忆关于旧时光的悠长而缓慢的故事。
鹰塘的山川风物和文化传承滋养了霍尔的创作,在这里,散文与农场共生——鹰塘孕育出的一笔笔稿费,用于还清购买农场的贷款。诗人虽不再务农,但以另一种方式勤恳劳作——如先人们饲养羊羔、收获枫糖一般,他在祖屋中饲养文学、收获诗歌。
《鹰塘》收录了霍尔为鹰塘农场和归隐生活创作的三部散文和一首长诗,他用文字镌刻乡村的季节和农人的劳作,以每一种来自土地的声音维系人和历史的关系。
《万物有诗篇》
[捷克]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 等 著
[捷克]阿道夫·泽布兰斯基绘
王炜涛、金誉安 译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领衔,14位捷克大诗人写给孩子读的诗歌,咏赞万物生灵。捷克插画艺术大师阿道夫· 泽布兰斯基为每一首诗歌倾情绘制精美插画,呼应大小读者心中对美与奇妙的本能反应。
大师联手,成就这本难得一见的童诗绘本,引领读者走进文学与诗歌的园地。从童谣到诗歌,逐步进阶,为无障碍的文学阅读搭设桥梁。八开大书,还原捷克原版风采,从细微处看见美好,向着未来人生的风景诗意探索。
《雪与夏》
杜凡 著
《雪与夏》是作者杜凡心中深藏的一段感悟。季节精灵雪与夏是两小无猜的好朋友,长大以后,却因各司其职而心生隔阂,从此渐行渐远。时间流逝,雪已是行将退休的老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夏。他决定启程,跨过半个地球去找夏,共度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怪物街市》
毛毛虫 著
《怪物街市》是一幅将近4米的水彩大长卷,里面藏着独属于怪物街市的一整天。清晨,朝霞满天,怪物们熙熙攘攘,在早市的蔬菜摊、水果摊前流连忘返;午后,日渐西斜,街道上铺满暖暖的、长长的怪物影子;傍晚,星月初现,市声渐起,夜色渐浓……
《三个旅行者》
[英]琼·艾肯 著
邹雯一 绘
舒杭丽 译
《三个旅行者》选自琼·艾肯《雨滴项链》。从前,在一片沙漠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火车站。站上住了三个人——搬运工琼斯先生、信号员史密斯先生和检票员布朗先生。每天火车开过沙漠,却从未在这一站停过。琼斯先生第一个决定出门旅行,他乘坐火车向东出发;史密斯先生是第二个,他去了西边。布朗先生呢?他的决定改变了这一切……
《该熄灯了》
[英]雷蒙德·布里格斯 著绘
范静哗、李晖 译
《该熄灯了》是英国著名漫画家、作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的最后一部自传体绘画诗歌集,以他一贯的“坏脾气老头儿”风格探讨了他并不怎么喜欢的老年生活和死亡话题。这本让他花费15年创作的书,结合了绘画和诗歌,素描和涂鸦,以及观察、记忆和照片,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老年人面对逐步衰老的生活常态和必将到来的生命终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生命、衰老、死亡、时间等哲学命题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回溯童年、怀念父母、思念亡妻并回顾自己的一生,有时滑稽,有时忧伤,有时自嘲,有时又洒脱无畏,甚至思考了去世后如何被人记住。
《该熄灯了》像一部永远不会结束的作品,那些存在于记忆中的,或者被记录下来的已经离去的人们,在书里一次次得到重生,也许他们从未离去,只待来日,终能团圆。作者把衰老与死亡这一沉重的主题融化于风趣的语言和写实的绘画中,于诙谐中带着善意,提醒我们时间不会停下脚步,到了人生即将熄灯的年纪,唯有把生命中所有遇到过的美好的人和事统统放到回忆里,组成生命的光亮,温暖余下的每一刻。
《一只蜗牛如何去死》
污士奇 著
这是一只蜗牛思考生命意义和幸福源泉的故事。一只蜗牛热爱美食,擅长各种技能,有许多爱她的伙伴,她喜欢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处甜美。可是她又常常胡思乱想,试图与人生的暗面和解……
《爸妈以为我睡着了》
[美]杰克·普鲁斯基 著
[以色列]尤西·阿布拉菲亚 绘
刘晓晨、陈小齐 译
《爸妈以为我睡着了》是一本有趣、好读的睡前诗歌绘本。它讲述了一个不想睡觉的小男孩,在跟父母说完晚安后,又偷偷摸摸打开手电筒……全书通过十四首押韵诗串联起小男孩这一夜丰富有趣的“失眠”经历(胡思乱想)。这一夜的失眠可真热闹,就在他翻来覆去,试了各种方法也睡不着时,他睡着了……
《海鸥耶丁》
[英]乔·凯斯勒 绘著
本书是一部奇幻题材的无字漫画,讲述了一只海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羁绊故事。球场外,一只人形海鸥从远处好奇地注视着男孩,男孩给了海鸥一颗纽扣,两者的命运就此相系。后来,一场熊熊大火烧毁了男孩的家,杀死了他的父母和兄弟,幸存的男孩在病床上被海鸥唤醒并带走,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旅程。一名在海边独居的妇女认为海鸥是怪物而不是守护者,试图将男孩带回家养育。海鸥因与男孩分离而感到悲伤,它融入自然,变形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并计划重新回到男孩身边……
《蛋梦见自己是块石头》
我是白 绘著
2022年开始,我是白将文字融入画面,这段图像诗歌的创作一直持续到2024年初,有别于之前的无字漫画,我是白跑出了他虚构的宇宙,参与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带着旁观者的呢喃……
《蛋梦见自己是块石头》是用诗歌创作的画,是用画写作的诗。
《万事不如意》
[美]瑞安·佩吉洛 绘著
当你把一只永远乐观的兔子扔进一个总之有不幸发生的世界里,你会得到什么?那就是布尼曲折、苦涩又令人捧腹大笑的生活。布尼总是积极乐观,但他不明白,他生活的这个可爱世界通常是要给他添点“意外之喜”的。他爱的女孩爱上了别人,总有事情让他心碎,他美好的愿望似乎总是落空,然而他满怀希望。这些故事往往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既曲折、悲伤又有趣,充满同理心,而“无字漫画”的形式令他俘获了全世界的读者。
《万无一失》
[法]保罗·艾吕雅 著
[西班牙]胡安•米罗 绘
[瑞士]热拉尔德·克莱默 编
秦三澍 译
《万无一失》是一本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胡安·米罗与法国诗人保罗·艾吕雅、瑞士艺术品收藏家热拉尔德·克莱默共同创作的艺术家书籍。米罗以八十幅木刻版画诠释艾吕雅《宇宙-孤寂》《准备工作》《情人们》三首诗歌,经过克莱默的专业编辑,令读者沉浸于如梦境般的诗画之中,堪称超现实主义书籍的典范。中文版特别制作书盒并添加导读别册一份,由艺术策展人介绍这本独特作品的诞生故事。
《掘地航行》
[法]德尔菲娜·帕尼柯 著
《掘地航行》是一部建立在纪实采访上的虚构图像小说。作者受邀前往西非调研、编绘关于西非年轻女性移民的专题纪实漫画,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作者愤怒到无法平静地用客观的写实纪录手段展现。于是作者展开了奇幻的想象以对抗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她伪造了8位女性主角,8个独立故事,8段证词去替代采访中真实的一切:在阳光下精心抚摸木兰花的叶子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想成为韩流明星的女孩却必须在深不见底的矿洞工作;去荒岛照看四个奇怪的孤儿……她们有着专业的技艺,并且以此为傲,相互鼓励。
作者试图用平实而天真的绘画与文本中的黑色幽默让最复杂的苦难和欢乐、最脆弱的情感变得具象化。细致入微反映了贫穷劳动女性的苦难和抗争,柔软而深刻。
《吾友冬日可爱》
[德]安娜·海菲施 著
CAB 译
这是一部中篇图像小说,探讨了人与人的边界,是一个关于友情、理想、自我和人性的故事,全书共约15万字。故事围绕两只老鼠展开,一只是漫画家,一只是艺术家,他们共处于法伦比尔——一个宁静、安全、富足的艺术之地,然而漫画家陶醉于此,艺术家却因来到此地心有不甘。这对朋友对现状的不同感知让友谊出现了裂痕,可是他们终究无法舍弃彼此,在一次次的试探中为友谊找到新的存在形式。
《好兵帅克连环画全集》
[捷克]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原著
[捷克] 约瑟夫·拉达 改编/绘
韩葵、[捷克]徐存/译
本书为世界名著、经典讽刺小说《好兵帅克》的连环画版本,由插画大师约瑟夫·拉达精心绘制,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典藏版本。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遭遇,及他周围各类人物的活动,以“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其一切丑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生动的笔触,塑造出“帅克”这个平凡又机智的不朽形象,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无比关怀。
【彩蛋】
原本我们想把这六十多本书挨个聊一遍,但聊到最后,都饿了。
我们也决定休息一下,反正开始的故事,总会要讲完,只要还有朋友想听。
最后,让我们把这个风雪中迷路的小男孩的故事讲完吧!它来自我们去年的一本书《在炉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