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续上)
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下诏解除酒禁,取消榷酒,免征酒税,一直延续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又开始“定天下酤户以月收税”时止。长达近两百年开放饮酒和酿酒的政策,使得隋唐时期的饮酒文化,从贵族士大夫阶层完全传递到乡野村落,也使得酒令文化迅速普及并花样翻新,因而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酒令形式。
纵观隋唐酒令文化,有几个特点:
第一,酒令礼仪越来越规范具体;
第二,藏钩射覆、樗蒲投壶依然是宴乐主流;
第三,士大夫宴饮出现诸多雅令,诸如联句、赋诗、小令、筹令、阄令等;
第四,出现手势令、击鼓传花、绕口令等新酒令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
一、酒令礼仪规范具体化
中唐皇甫松撰著的《醉乡日月》是流传至今且是最早系统介绍酒令文化的书籍,记录了当时酒事、酒仪、酒类、酒品、酒令、酒俗等习俗文化,从中可以略窥唐人饮酒之风貌,我们择其和酒令有关的略作介绍。
1、酒令官分为明府和录事数人
(觥)
唐代饮酒,除了提前就约好的主宾数人,到了宴席上,还要从中选出明府、律録事、觥録事三人,负责维持饮酒行令秩序。而这三者是从先秦时期宴饮文化中的觞政、酒监以及汉魏时期的酒令、酒吏监督饮酒的临时官职等演变而来。
1)明府:
“明府”是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唐代多指县令。由于宴饮相当于一个小团体,需要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总维持秩序,因而戏称“明府”。《醉乡日月》指出:“明府之职,前辈极为重难。盖二十人为饮,而一人为明府,所以观其斟酌之道。”明府是众人当中官职高和序齿最高的,主要负责纠察众人和录事违律的申诉,具有完全权威。
2)録事:
録事原本是三国时期诸将军府开始设置的掌管文书、勾稽缺失的书记官。到了唐代,士子们参加科举中举后举办曲江宴上,由进士们共同推举的督酒人,是具体掌管宴饮进行的执行人。诸如五代时期王定保撰著的《唐摭言·卷三·散序》记载:“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馀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録事分为律録事、觥録事(罚録事),有时一人兼任两职。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 唐代鎏金银笼)
3)律録事:
《醉乡日月》记载:“夫律录事者,须有饮材。饮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唐代王建《书赠旧浑二曹长》:“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酒量大者,谓之大户,酒量小者,即是小户。)意思是律録事必须是懂得酒令、了解音律、酒量大的人。
律録事需要准备“笼台”(也叫笼筹),笼台是用白银打造的酒令筹具,里面有二十只令筹、二十令旗、二十令纛(令旗和令纛,形如旗状或纛状的令筹,谓之罚筹,有如军中之令箭。现代发掘的考古文物“论语玉烛”为五十只令筹)。律録事的主要职责除了提供酒令筹具,还负责出令、记录违令以及罚令。
4)觥録事:
负责对违律令的人进行罚酒的人,要求执法必严。《醉乡日月》:“觥录事宜以刚毅木讷之士为之”。觥録事也叫罚録事,主管执法。如《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有:“崔沆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元稹《黄明府诗》序有:“小年曾于解县(山西运城)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于窦少府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2、宴饮程序
(唐代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从《醉乡日月》记载来看,唐代宴饮,首先确定主宾宴饮人等,定好日期,准备筵席。然后主人请人担当律録事,负责提供酒筹、出令。在席上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明府,总执法(如果是进士,则按照科举先后;如果是一般乡绅,则序齿);同时指出律録事,选出觥録事。
宴饮开始,律録事将酒筹器具放置酒筵上,宣布酒令规矩。《醉乡日月》记载:“大凡初筵,皆先用骰子,盖欲微酣,然后迤逦入令”。因而一般宴饮先是摇骰子,也称为“骰子令”,依据摇出的结果饮酒(具体玩法众多,就不赘述)。
酒酣以后,然后开始行酒令。对于违令者,律録事判断谁犯令或违令。觥録事则将令筹、令旗、令纛分别放置到犯令人前。明府斟酒,罚其饮酒。犯令人举旗饮酒,不允许耍奸使滑,滴酒加罚,由觥録事监督。一直到酒筹发完或者酒令行完。倘若其中有人认为执法不公或者违令不纠,可以向明府申诉,由明府进行总监督。
3、选择酒徒
《醉乡日月》记录,当时宴饮,人们喜欢选择八种酒品优良的酒徒。大致为遵令、善饮并且能让大家共同愉悦之人。而对于三种人则下次不予邀请,大致为“拒泼”(来而不饮、偷泼倒酒)、“逃席”(宴饮中间逃跑)和“使酒”(耍酒疯)之人,认为这些人品质低劣,称之为“害马”。
4、小结
从以上可以看出,唐朝士大夫之间举办宴饮,从选择宴饮对象,准备酒筵器具,到酒令监督等,仪式流程非常规范,而且在宴饮过程中执法森严,俨然把酒局当成审视观察人品的一个交流场合。
二、藏钩射覆、樗蒲投壶依然是宴乐主流
藏钩射覆、樗蒲投壶是先秦就有的酒令文化,到了唐代依然是贵族士大夫行酒令的主要娱乐方式,这从当时众多诗词中可以看出端倪。诸如高适《钜鹿赠李少府》:“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李白《梁甫吟》:“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杜甫《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晚唐李商隐的《无题》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末前蜀花蕊夫人徐氏有《宫词》:“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等等诸如此类,诗词颇多,都说明当时不但延续传统酒令方式,而且更加盛行。
三、唐朝开始盛行雅令
隋唐时期朝廷非常重视知识教育和人才选拔。随着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的兴起和隆盛,唐朝经济文化异常繁荣,达到鼎盛。文士才子不断涌现,车载斗量,星辉灿烂。文士们延续了魏晋南北朝以文宴饮的习俗,酒酣之余,吟诗作赋,歌咏感叹。于是,涌现出了诸多文雅的饮酒方式,酒令文化中的雅令得以成熟和完善。
1、联句诗
联句可以追溯到汉代“柏梁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起造了一座柏梁台。为了庆祝,汉武帝在柏梁台大宴群臣,汉武帝与群臣26人,各咏其职为句,同出一韵,从此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首连句体的《柏梁诗》。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不少皇帝和文人沿用联句形式作诗,不过并不太多。
到了唐朝,随着唐诗的兴隆,联句形式非常适宜宴饮场合。一则表现才华,再则可以罚酒行令。因而联句成为酒令形式之一,在唐朝迅速风靡。《全唐诗》第二十九卷所收录的全是联句诗,从李白、杜甫起,有颜真卿、顾况、皎然、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孟郊、段成式,直到皮日休、陆龟蒙,从开元、天宝至唐末,联句的风气一直延续,可知联句诗特盛于唐代。不过因为联句诗为应景之作,属于酒令游戏之一,因而大多缺乏意境和内涵,其中佳作较少。
2、即席赋诗
即席赋诗,酒令文化的一种。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们饮酒时以诗会友,相互交流。到了唐代延续了这种文化交流方式,并且由于唐诗流行,因而在宴饮过程中,文士们相互吟诗作赋相赠,或者由主人定下题目,众宾客作诗相比较,以显示才华。
即席赋诗相比联句,虽然在韵上没有一定的强制要求,不过因为是即席创作,有感而发,考验的是敏才,因而涌现出了诸多杰作。关于此类典故记载非常多,最为著名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定保的《唐摭言》记载,洪州都督阎伯屿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婿出名,因而提前打好底稿,在第二天大宴宾客时即席赋诗。没想到王勃没有推辞,创作出了著名的骈文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使得满座大惊,阎都督感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另宋代计有功撰著等等《唐诗纪事·卷六十五·韩偓纪事》记载,晚唐著名诗人韩偓(小字冬郎),十岁即席赋诗,让满座宾客大惊。李商隐读后连夜吟咏,感叹万分。于是赋诗一首相赠: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未完待续)
2022/3/2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醉乡日月》中唐 皇甫松撰著
《唐摭言》唐末五代 王定保编撰
《鉴诫录》唐末五代 何光远撰著
《太平广记》北宋 李昉等人奉敕编撰
《新五代史》北宋 欧阳修编撰
《唐诗纪事》北宋 计有功撰著